鞍区生殖细胞瘤9例治疗体会
2014-11-21吴进松张景龙
吴进松,张景龙
(河南能源集团焦煤中央医院神经外科,焦作 454000)
鞍区生殖细胞瘤占颅内生殖细胞瘤的30%-40%[1,2],发病隐匿,早期诊断困难,常因误诊误治,导致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关键。我院2006-03~2013-11共收治鞍区生殖细胞瘤患者9例,经综合治疗临床效果满意,现结合文献对鞍区生殖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诊治要点进行分析讨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男2例,女7例,年龄7-18岁,平均13.2岁;病史8-39月,平均21.6月。首发症状:多饮多尿7例,视力下降1例,头痛1例。
1.2 治疗方法
3例患者术前误诊为垂体瘤和颅咽管瘤而行手术治疗,肿瘤全切2例,次全切除1例,术后病理证实为生殖细胞瘤,全切患者术后仅进行局部放射治疗,次全切患者行全脑+局部放射治疗,并联合VMPP方案[3]化疗2-4疗程。6例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肿瘤标记物检测考虑为生殖细胞瘤,应用6 MV射线进行诊断性全脑放疗,每次2 Gy,每周5次,共20 Gy,复查 MRI肿瘤缩小50%以上或呈空泡状坏死,明确诊断为生殖细胞瘤,直接进行放化疗。
图1 诊断性放疗前,MRI增强扫描,肿瘤向鞍内、鞍上生长,边界清,明显均匀强化
图2 诊断性放疗后,MRI平扫,肿瘤明显缩小,垂体柄增粗
图3 放化疗结束后MRI增强扫描,病变完全消失,垂体柄恢复正常
2 结果
本组9例患者中,失访1例,8例随访3-72月,平均28.3月。
3例通过病理证实为生殖细胞瘤,6例经诊断性放疗明确诊断。其中1例放疗前后及放化疗后的影像学变化见图1-3。血肿瘤标记物HCG度升高5例,所有患者AFP均为阴性,脑脊液化验均未发现瘤细胞。
头颅MRI检查,T1、T2相上呈等或稍长信号,较大肿瘤由于出现囊变、坏死,信号不均,增强扫描呈均匀或不均匀明显强化,累及垂体柄者可见垂体柄增粗、垂体后叶高信号消失。
1例全切术后23月肿瘤复发,此患者术后仅行局部放疗,发现复发后行VMPP方案化疗4疗程肿瘤明显缩小。5例HCG升高者降至正常范围。9例头痛症状均完全缓解;7例视力下降者5例完全恢复,2例改善;多饮、多尿症状2例减轻,6例无明显改善。
3 讨论
颅内生殖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来源于生殖细胞的未分化肿瘤,占颅内肿瘤的2.1%-9.4%,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高峰年龄为11岁,好发部位为松果体区和鞍区,鞍区生殖细胞瘤以女性多见,男女发病性别比1∶2[3]。鞍区生殖细胞瘤表现有三联征:尿崩症、视力减退和垂体功能低下。早期因垂体柄被肿瘤组织破坏,抗利尿激素水平下降,常表现为多饮、多尿,尿比重明显低于正常,缓慢进行性加重。随肿瘤生长,肿瘤直接压迫视觉通路或阻塞室间孔引起脑积水而致颅高压,导致视力下降。下丘脑-垂体功能紊乱也比较多见,出现生长发育迟缓、矮小和消瘦,还有向心性肥胖、外生殖器幼稚、嗜睡、畏寒。颅内高压所致的头痛、呕吐也比较常见。
鞍区生殖细胞瘤早期以尿崩多见,缓慢进行性加重,影像学无明显占位征象,核磁共振T1平扫及增强可无明显改变,T2相垂体柄表现为高信号,临床多怀疑中枢性尿崩或垂体功能低下等,不能进行有效治疗,随病程延长,T1相可见垂体柄增粗,等信号或稍高混杂不均匀信号,增强扫描为垂体柄均匀强化病灶信号,边界不清,T2相可见高信号病灶,病程进一步发展,出现明确的占位征象[4]。通过活检可早期诊断[5],但活检可能造成垂体功能低下,病人和家属难以接受。肿瘤标记物PLAP阳性提示生殖细胞瘤,半数生殖细胞瘤β-HCG表达阳性,在混合性多有β-HCG表达,血清AFP在生殖细胞瘤为阴性,增高提示向胚胎癌转化。结合临床特点、影像学和血清学检查,疑似鞍区生殖细胞瘤者,可行诊断性放射治疗。我们将20 Gy作为诊断性放疗的总剂量,采用常规分割外照射,单次剂量2.0 Gy,每周5次,共10次,照射剂量累积至20 Gy时复查头颅MRI,6例肿瘤缩小50%以上或呈空泡状坏死,可明确诊断为生殖细胞瘤。鞍区生殖细胞瘤对放疗非常敏感,分次放疗是最有效的方法,而放射治疗剂量、照射野大小以及全中枢神经的放疗指征等仍未统一。目前大多数治疗中心采用50 Gy左右的治疗总剂量分次照射全部肿瘤野和较宽的围肿瘤区,时间持续5-6周。由于预防性全脑脊髓放疗可导致脑部损伤、智力下降、学习困难,尤其对幼儿后果更加严重,因此 Matsutani等[6]提出,对局灶性生殖细胞瘤不提倡全脑脊髓常规放疗,对已有室管膜下及蛛网膜下隙转移的病人,应进行全脑脊髓放疗。目前多主张放疗联合化疗的综合性治疗,化疗减少放疗剂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大剂量放疗造成的神经系统损伤,生殖细胞瘤转移是增殖期的肿瘤细胞播散种植的结果,而增殖期的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高度敏感,因此,化疗可以将原发病灶中的增殖期肿瘤细胞及转移病灶彻底清除,可提高长期生存率和治愈率。本组3例术后病理结果证实为生殖细胞瘤,2例仅行局部放射治疗,其中1例复发,再次行VMPP方案化疗后缓解。诊断性放疗明确诊断6例,放疗联合化疗的综合性治疗5例均效果良好,未见复发,失访1例。
总之,鞍区生殖细胞瘤常以多饮、多尿为首发表现多见,早期不易为人重视,随疾病进展,可出现视力下降和垂体功能低下,常因误诊误治,导致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对高度疑似生殖细胞瘤者试验性放疗利于早期明确诊断,联合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方式,能使肿瘤明显缩小,改善症状,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1]Matsutani M,Sano K,Takakura K,etal.Primary intracranial germ cell tumors:a clinical analysis of 153 histologically verified cases[J].J Neurosurg,1997,86(3):446-455.
[2]Huh SJ,Shin KH,Kim IH,etal.Radiotherapy of intracranial germinomas[J].Radiother Oncol,1996,38(1):19-23.
[3]罗世琪.颅内生殖细胞肿瘤[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6-8.
[4]宮剑,甲戈,张玉琪,等.鞍区生殖细胞瘤的早期诊断及综合治疗[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2,17(6):245-247.
[5]Elzouki AY,Harfi HA,Nazer H,etal.Textbook of clinical pediatrics[M].New York:Springer,2012:3717-3737.
[6]Matsutani M,Asai A,Fujimaki K,etal.Successful treatment of recurrent malignant germ cell tumors:report of two case[J].Neurosurgery,1993,33: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