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请按艺术规律评论文艺作品

2014-11-21金陵老马

剧影月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胡耀邦历史思想

■金陵老马

近日,网络载文贝批评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伤害最大的是中央文献研究室”,读后,使我纳闷的是正当全国热播此剧时,何以遭到全盘否定性的批评?思之再三,我感到这篇评论的定位出了问题,这不是文艺评论,而是一篇有关邓小平1976~1984年间的年谱,用编年史的方法去硬套剧中邓小平的台词与戏剧情节。须知:历史剧与史实之间既有密切的联系,也有不同的着眼点,如果拿历史讲义强行要求历史剧中的人和事,那就抹杀了戏剧的艺术特征,一切唯真人真事是从,何来艺术创作?文贝的批评文章勿需逐章逐句加以评论,但是总的感觉是他把剧中事件先后的调整与人物思想发展程序的变化以至于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所作的某些必要的艺术虚构全部一概否定了,这样的评论非但不能帮助观众正确理解这部优秀的电视剧,反而会误导观众产生怀疑情绪,这对影视事业的发展是不利的。

在文贝诸多的指责中以邓小平90年代初南巡讲话为例,他认为四化建设和改革“三个有利”的说法是胡耀邦1983年1月20日在全国职工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九年之后邓小平南巡讲话只是重复了一遍,剧中以此作为台词是把这项正确思想当作邓小平的 “专利”,“胡耀邦若是活着会再气死一次”,等等。姑不论邓小平南巡讲话的意义并不局限于“三个有利”的正确思想,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具有胡耀邦同样的认识是毫无疑问的,从剧中人物思想的总谱来看,这样的台词并不违背历史真实。就以史实而论,历史上很多伟大人物的思想都有继承发展的关系,毛泽东在井冈山创建红军曾有星火燎原的宏论,可是在此之前孙中山早有此说,但是毛泽东对此有实践创举,后人赞扬毛泽东此一伟大预言,难道会惹孙中山生气吗?再如剧中邓小平以“实事求是”引导人们解放思想,这是毛泽东当年在延安倡导的优良学风,而这四个字又是千年之前唐太宗李世民最早提出的,这种承上启下的优良民族传统,难道还会受到指责吗?在这里我还多说几句,戏剧是艺术创作,不应囿于史实作茧自缚,当代名剧《霓虹灯下的哨兵》颂扬的是南京路上好八连,剧中的年代是上海解放之初,而好八连的命名却是1958年的事,从中央领导到全国观众皆予认可,并无非议。前苏联反映十月革命的电影《列宁在十月》,有专家考证剧中列宁的台词在文件中很少找到,可是观众皆相信列宁是说过那些话的,尤其“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成了脍炙人口的台词,因为那是艺术语言!同样的,在电视剧中关于知青回城问题,文贝在批评文章中引经据典认为与邓小平关系不大,可是剧中设定了众人争论不休的情节,在此关键时刻邓小平语重心长地说了一句“让孩子们回家吧”!看到这里令人感动泪下,为什么呢?这是艺术语言,观众要看的就是这种情节,全剧的成功正在于此,难道要删掉吗?

文贝的批评文章还对编导充满贬意,说龙平平1956年出生,是当年的红卫兵,不可能对剧中的历史事件有所感受;导演吴子牛出生于右派家庭,所以对邓小平感恩图报,等等。这些说法都是不妥的,苏联名剧《这里黎明静悄悄》并非出自身经战火的老一辈艺术家,而是战后出生的新生代对过去的历史有了新的认知。导演吴子牛作为第五代青年导演,他的成名作不仅此剧,以个人恩怨猜测他的创作动机是没有根据的。

总之,中央文献研究室并未因出品此剧受到最大的“伤害”,恰恰相反,是有功的,牵头创作这样优秀的历史巨著,没有他们深厚的史料资源是不可能的。

猜你喜欢

胡耀邦历史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新历史
我给胡耀邦当秘书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熊复的才干与学识——兼及他与胡耀邦的一段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