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群众文化活动中表演艺术的实践与思考
——以扬州主要社区群众文化活动为例

2014-11-21张悦

剧影月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扬剧表演艺术社区

■张悦

群众文化活动中表演艺术的实践与思考
——以扬州主要社区群众文化活动为例

■张悦

本文围绕“寻求群众文化表演艺术与生活的契合点、找准群众文化演员与观众的融洽点、建立群众文化示范与扶持的培育点”的“三点”展开论述。

群众文化活动 表演艺术 实践思考

群众文化活动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集音乐、舞蹈、美术、摄影、民俗等艺术形式为主要内容的娱乐活动,大致包括广场文化活动、团体文化活动和馆类文化活动等几个方面。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文化活动在日常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策划组织好形式多样、参与广泛、寓教于乐的群众文化活动,直接关系到农村乡镇、城市社区广大群众的根本文化权益,是一项需要长期落实紧抓的基础工作。作为一名群众文化工作者,服务于基层,我一直在琢磨、探索着,到底群众文化活动中表演的作用如何?表演这门艺术的实质因其神秘而复杂,人们不轻易,也不敢妄自揭开它的面纱。然艺术终源于生活,虽则它涉及的方面多而复杂,却是可亲可近的。本文试从表演艺术的内涵、表演艺术的源头、面向普通群众的表演艺术的特殊性、重要性等方面探讨群众文化活动中表演艺术,并围绕“寻求群众文化表演艺术与生活的契合点、找准群众文化演员与观众的融洽点、建立群众文化示范与扶持的培育点”的“三点”展开论述。

一.寻求群众文化表演艺术与生活的契合点

艺术是生活的情致,要使表演艺术焕发蓬勃的朝气就要以生活为师,洞悉琐碎的日常行为和交往。将眼前的一切事物看作是活的行动,而非单纯的静物的陈列。生活慷慨地向所有人敞开她的怀抱,只待一双慧眼去勘探、并敏锐地抓住她的本质层面。即使群文工作者谙熟了百姓的生活,当要将热爱的人物和生活情节搬上舞台时,要拉近演员与角色的差距时,它仍是一个艰苦、漫长的过程。因此,寻求群众文化表演艺术与生活的契合点,是本文要探讨的第一个问题。

扬州司徒社区在排练舞蹈《河蚌戏渔翁》时,要表现热闹活泼的场面,在传统的《河蚌舞》基础上增加角色,塑造人物,并贯穿一定的故事情节。看似简单的动作,通过风趣细腻的表演,生活气息浓郁,深受群众欢迎。这些情节再现了百姓生活中寻找、发现、捕采、收获过程中的希望、无奈、懊丧、喜悦等常情。节目要吸引观众的眼球,首先要打动演员自身,才能真正引起共鸣,做到“心心相印”,所以这种真诚同样要回到对待我们自己身上,真诚对待自己的情感,珍惜每一个动人的场景,甚至是大自然的魅力带来的感动。进而渐渐地我们会变得内心丰富、情感细腻而善解人意,将表演艺术与生活完美统一。

这里涉及表演艺术的源泉问题。群众文化和所有的表演艺术一样,无不来源于日常生活。在这样硕大的人生舞台上,每日都上演着悲欢离合。首先演员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性就会在潜移默化中,或明显或隐约地投射到所要塑造的人物性格上,包括表演技巧、言谈举止上都会有所反映。例如一个演员生活中喜欢琴棋书画,那么他演儒生就很容易入境,若是教他演贫苦的农民,恐怕还需要一些磨练。这就要求演员自身必须热爱生活、热爱他所饰演的角色,并尝试去顺应变化的处境,不论是艰难困苦的,还是一帆风顺的。

我以为,群众文化工作者要深入群众的生活,了解他们的生活状态,感受他们感受的心绪。同时要立足资源、寻求特色,才能打造自己的特色文化品牌。每个地域都有自己别具一格的风俗风貌,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发掘潜在资源,才能让文化艺术之花常开。傩舞《跳娘娘》是明清以来流行于扬州西北山区香火会中的一种祭祀性舞蹈,其以方言演唱,以简洁的锣鼓伴奏。表演者身怀鼓、念、翻、跳、写、画、剪、戳等八种绝技,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鲜明的地方特色。方巷镇这种凝结群众智慧的特色民间活动,通过舞蹈等表演艺术展示祭祀过程,贴近生活,贴近民众。

作为一个演员,特别是要参加群众文化表演,单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还远远不够,所以演员们要谦逊躬行,到基层里,去体验去感受群众生活,用一个流行词汇叫采风。像甘泉社区的少年舞龙队,在传统舞龙表演的基础上,根据孩子们的喜好和优势,增加了滑板的表演,这是未有过的。这个创意源于看到孩子们走家串巷玩滑板,没有人提议让老人玩滑板的,可是孩子的腿脚灵活,将他们的特长与舞龙结合起来。踩着滑板舞龙不但让步伐更加流畅、栩栩如生,还能激发孩子们舞龙的兴趣。

另外,对那些美好的画面、歌谣都亟需演员的观察和体悟,因为不理解就不可能演好,不可能传达其真谛,这也是一项耗费心力的工作。要诠释生活五味,必定要先去尝一尝其间的酸甜苦辣。唯其如此,我们才能在群众文化表演艺术与生活的契合点上准确把握。

二.找准群众文化演员与观众的融洽点

本文要探讨的第二个问题是找准群众文化演员与观众的融洽点。群众文化活动中呈现的表演艺术的特殊性主要是在于面向观众群。群众文化表演因观众群的接受能力和区域性等特点,还需要因地制宜,在艺术创作上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它不同于高雅艺术,而是要以广大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因此表演要更贴近群众、贴近实际。比如,乡镇表演舞台有可能设置在村头、广场等露天场所,因此在选择演出节目时就要考虑光线、道具、演出阵容等问题。“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先进的文化激励人”是群众文化表演的最终目的,让群众与舞台零距离。广场、社区、村落、农舍,哪里需要,文化舞台就该延伸到哪里,而非囿于一室之内。只有在演员与观众之间找准融洽点,群众文化活动的张力才能充分显现。

扬州西峰社区开展的“扬剧沙龙”十分富有特色。居住在西湖花园、山水锦城(一期、二期)小区的80名老年居民大多喜爱扬剧。为此社区通过扬剧沙龙这个载体把他们团结到一起来,引导大家加入到有益身心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中。每周四下午,西峰社区的小剧场内就热闹起来,散住在各处的队员们准点来到这里,练二胡、唱扬剧、舞花船……个个是精神抖擞、活力四射,更可贵的是,他们的节目全是自编自演。此举吸引附近社区一帮会拉二胡、弹琴的文艺爱好者周周加入其间的表演。“扬剧沙龙”受到老百姓的喜爱。他们走到哪,观众就走到哪,掌声就响到哪。

西峰社区的民俗表演队,在居民中的影响很大,如今整个队伍已经壮大到40多人,文艺节目时常出新,表演形式多种多样。表演队自编的 《义务巡逻员》、《快乐的志愿者》等剧本都是取材于身边的故事,加上本土的“草根演员”演绎,台上演得活灵活现,赢得台下是掌声一片。

接地气、受欢迎的例子在社区随处可见。方巷社区今年新挖掘、整理、编排的特色舞蹈《渔灯舞》由30多名渔姑将独有的渔民风情搬上艺术舞台。整支舞蹈华丽大气,欢快祥和,反映出渔民以水为邻、与水相伴、水人合一的和谐意境,充满特有的渔村气息,舞蹈向广大市民展示了靓丽的风采,令人耳目一新的同时,也产生了对于这座城市后花园的向往。

探寻西峰社区和方巷社区的群众文化活动所以搞得生动活泼、生龙活虎,一个重要原因是找准群众文化演员与观众的融洽点。

三.建立群众文化示范与扶持的培育点

本文要探讨的第三个问题是建立群众文化示范与扶持的培育点。群众文化活动呈现的表演艺术的艰难性在于区域的分散,以及演艺专业力量的相对薄弱。再者,文化馆负责群众文化活动的人手也不充裕。因此,建立培育点,采用典型示范与个别扶持相结合不失为促进群众文化活动有效开展的好方法。

树立康乐艺术团为示范典型。康乐艺术团是康乐社区居民自发成立的业余文艺演出队伍,团长孙晓华,成员约50人。该团以中老年文艺爱好者为骨干,以自编自演自娱自乐为活动形式,以中老年服饰表演为特色,在国家、省、市乃至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硕果累累,获得广泛赞誉。2010年被省文化厅命名为“江苏省特色文艺团队”。我们积极组织有关人员观摩学习康乐经验。很快卜桥社区的红马甲艺术团紧紧跟上,并打响品牌。如今扬州已涌现出一批社区特色演出团队。不仅康乐社区的老妈妈模特队、卜桥社区的红马甲艺术团名声远扬,而且冯庄社区的锣鼓队、便益门社区的手语舞蹈队、解放桥社区的民族舞蹈队、广储社区的戏剧票友队、顾庄社区的莲湘表演、西峰社区的民俗表演等也表现不俗。经常在市区各类演出中亮相,成为群众演出的骨干力量。

邗江区老干部艺术团是支以爱好文艺、乐于奉献的老干部为主体的群众文化团队,作为我们扶持的培育点。我们从三个方面加以扶持。第一,办班鼓动。通过聘请名师名教开设合唱班、扬剧提高班、舞蹈班,吸引老干部文艺爱好者参加。合唱团专门聘请声乐教授进行教学和现场点评;扬剧提高班由国家扬剧一级演员每周为学员上示范课,从最基本的唱功、行步、走台、甩袖等开始教学。第二,沙龙促动。为了普及群众文化使更多的有文艺特长的老同志有施展才能的舞台,我们帮助成立了扬剧沙龙联谊队,在区文化馆和老干部活动中心举办“周周听扬剧”活动和每月一次的沙龙演唱会。第三,精品推动。我们紧紧围绕邗江经济发展、和谐民主、文明创建的大局,帮助其合唱团精心排练《众人划桨开大船》;帮助扬剧表演队排演《小康日子唱着过》、《村官路上风雨行》;帮助舞蹈队排演的歌伴舞《美哉邗江》,均是创建文明邗江的精品之作。

通过我们的重点扶持和组织实施的“三动战术”,邗江老干部艺术团一步一个脚印向前发展,在全区各业余文艺团队中起着排头兵的作用,成为建设和谐邗江、宣传文明邗江的一个重要载体。

综上所述,在群众文化活动中,我们只有围绕“寻求群众文化表演艺术与生活的契合点、找准群众文化演员与观众的融洽点、建立群众文化示范与扶持的培育点”相结合的方式,才能够把最真实最直接的艺术品呈现在广大群众面前,也才能迅速有效地被老百姓所理解和认可。因为,这是由群众文化的特质所决定的,我们的表演艺术必须切实加以遵守。唯其如此,我们所从事的群众文化表演艺术的实践价值才能够得到充分体现。

洪华文:对新时期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探讨,艺术科技,2013.4

胡守勇: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浅析,河南大学学报,2010.7

猜你喜欢

扬剧表演艺术社区
中国器乐表演艺术研究的理论建构
声乐的表演艺术与审美特征探索——基于接受美学视角
第30届 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获奖名单
走进扬剧,传承地方传统文化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第29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获奖名单
扬剧艺术风格的地域特点
扬剧发展的现状与前景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