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新版《恋爱的犀牛》舞美设计

2014-11-21马强林

剧影月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孟京辉蜂巢犀牛

■马强林

谈新版《恋爱的犀牛》舞美设计

■马强林

《恋爱的犀牛》1999年首演,至今演出千场以上,长盛不衰,被公认是中国当代话剧里程碑式的作品,也是著名导演孟京辉的代表作。2008年,孟京辉创立了“蜂巢剧场”,建立这一剧场的一大目的,就是为了让《恋爱的犀牛》这一常演剧目得到固定的演出场地,而无须再四处觅地。既然蜂巢剧场正是为了驻演《恋爱的犀牛》而建,因此特意在建筑结构上为《恋爱的犀牛》做了特殊安排。

而自2008年开始,在蜂巢剧场演出的《恋爱的犀牛》新版,其舞台布景设计也是全新制作的,和之前1999年版,2003年版本都有所不同,孟京辉导演对于新版《恋爱的犀牛》的视觉设计,基本革新了原有的架构,使得《恋爱的犀牛》更加突出“孟氏”话剧的风格,也更加适应当代观众的审美,让这部风靡多年的话剧能够继续长盛不衰。

《恋爱的犀牛》1999年首演版本是严格的小剧场制作,具有鲜明的先锋话剧风格,而在视觉呈现上,也以突出的质朴,粗粝,简约而著称。2003年《恋爱的犀牛》全国巡演,为适应各大巡演场地提供的大型舞台,舞美进行了相应的重新制作。但这些变化都很难与2008年开始的蜂巢剧场版《恋爱的犀牛》相比。总而言之,新版《恋爱的犀牛》的舞美设计极具力量,浓烈而狂放,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和符号性,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孟氏”舞台美学,成功辅助《恋爱的犀牛》完成了小剧场先锋话剧到大众商业话剧的完美转变。新版《恋爱的犀牛》舞美设计,加入的最根本也是最核心的一点元素就是“水”。蜂巢剧场始建伊始,就主动贴合“水”这一视觉概念:剧场放弃了天花板,而是用塑料大棚笼罩住整个剧场,大棚呈弧度包裹着整个剧院,给人以强烈的不规则视觉冲击,又如同一个“母巢”“子宫”,光影跌宕,身在剧场之中仅仅抬头一看就能感觉到湿濡的“水”的印象。而这些塑料大棚的作用,就是在全剧进行到三分之二之后的一次暗场中负责渗水。舞台正上方部分的大棚是透水的,观众头上是不透水的。当舞台上空开始渗水的时候,整个舞台完全复制了下雨天的视觉效果,如瀑布一般的水流从空中倾斜而下,蔚为壮观。暗场结束后,观众会惊讶的发现整个舞台都突然变成了水池,水虽然不深,但是暗场中下台的演员纷纷换上胶鞋继续表演时依然是水花四溅,而最后马路和明明的结尾高潮戏,也宛若梦幻一般是在水池里进行的。

新版《恋爱的犀牛》中“水”这一设计元素,在原来的剧本,原版的演出中都阙如,完全是孟京辉在新版制作中的全新想法。孟京辉对此表示:“水使得思想都湿润了”,其设计概念由此可见一斑。《恋爱的犀牛》是一部充满激情、疯狂和执着的作品,拥有火一般炽热的情感,而新版大胆引入的,直接改变作品气质的“水”的元素,更多的是将剧作表现出来的情绪进行一种中和。经过十多年的演出,导演对于曾经的艺术灵感和创作动力进行了全新审视,而《恋爱的犀牛》也因为“水”的缘故变得更加梦幻,更专注于讨论“爱情”这一主题而不是局限于个人单恋的情感表达上,整体效果更加深邃和宏伟。

由于是特意为《恋爱的犀牛》建设剧场,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具体舞台布置上的一些明显的建筑本身的元素:如马路开场时的床被放置在剧场的二楼角落位置,悬空在舞台侧上方,而学生座位就在一旁,这种设计让作品的开场戏“来自观众”,而刻意的远离舞台,制造出独特的演出效果。

相比于2003年版本进行相应平面设计的舞台背景,2008年新版《恋爱的犀牛》的舞台后景大胆地使用了塑料布。一块巨大的,随风飘动的透明塑料布,不仅在演出的过程中不断地将演员的身影实时投放在背景上,而且本身可以随风飘动,前后幅动的特点,让演员们可以将这一舞台背景利用起来——马路和明明在布内外嬉戏,明明消失在透明布的背后,这些设计将舞台的背景做“活”了,本来单纯的幕后变得生机勃勃起来,整个舞台也变得极富动感和活力。

新版《恋爱的犀牛》又一令人印象深刻的部分,来自舞台右侧的大型跑步机。这台跑步机被放置在铁支架之内,宛若被一个巨大的铁牢笼所笼罩。话剧中一向难以表现主角奔跑,长途跋涉这一类跨越了舞台界限,突破场地限制的内容,而跑步机这一设计,完美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演出中,马路多次在跑步机上奔跑,马路和明明单独过夜的一场,两人轮番在跑步机上你追我赶的场景极其具备符号意义。而在马路中彩票一场,相比于以往普通的由演员高声呼喊表达喜悦的平庸演出方式,新版《恋爱的犀牛》让马路在跑步机上奋力奔跑,跳跃,高叫,然后突然近百个乒乓球从马路头上落下,砸在跑步机上或者落在水面上的场景,不仅形象的展现出了“彩票”滚球的视觉特点,同样以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符号,预示着马路的这次“幸运”是短暂而充满悲哀的,堪称神来之笔。

新版《恋爱的犀牛》的舞美设计是脱胎换骨的,它一反原版简约而粗粝的“先锋”设计,适应了时代需求,重新以“视觉冲击”和“符号化”为基本要求,在不改动舞台本身结构和布局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重新制作。“水”的意象改变了整部剧作的情感走向和观感,也让这部作品更加荡气回肠,受到广泛欢迎。

新版《恋爱的犀牛》最后的结尾,马路从舞台背后拉出一张鲜艳的红布,红布被抛向观众,又落在了水上,全剧终——这一鲜明的舞台色彩对比,展现了“孟氏美学”对于舞台视觉的极致追求,令人心动。

猜你喜欢

孟京辉蜂巢犀牛
走进科学
“灰犀牛”“黑天鹅”
暴脾气的犀牛
换蜂巢
中国先锋话剧的文体创新
浅析先锋戏剧《恋爱的犀牛》
布莱希特陌生化理论浅析
犀牛哥哥道歉
火星上的“蜂巢”
挑衅孟京辉:谁比谁更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