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体会
2014-11-20赵满凤
赵满凤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生物学概念,获得生物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践能力,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通过实验教学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同时要规范实验步骤,注重观察实验现象,强化课内外实验,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下面笔者谈谈几点体会。
一、让学生自己准备实验材料
初中阶段要做很多实验,如果每个实验都靠教师或实验员来准备材料,不但教师辛苦,更重要的是剥夺和抹杀了学生在准备实验材料时的乐趣和无形中所获取的知识。如“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学生在课外准备实验材料(鼠妇)时,知道了鼠妇的生活环境是阴暗潮湿的地方,在干燥、明亮的环境中根本找不到鼠妇,因此不太容易抓到鼠妇。而当抓到鼠妇时,学生很兴奋、激动,进而非常爱惜自己的实验材料,不会浪费和随意丢弃。总之,我们应多鼓励学生自己准备实验材料,学生通过辛苦得来的实验材料他们在做实验时往往都会很珍惜、节约,这样大大杜绝了实验材料的浪费。
二、让学生带着问题做实验
学生实验离不开问题,我们应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验,最好是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的问题有所区别,但又不能毫不相关。例如,在“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前,应设计这样的问题:1.双子叶植物的叶片和单子叶植物叶片的结构有什么不同?2.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的叶片结构有什么不同?又如,在“探究光合作用需要光”的实验时,可提出问题:1.为什么在光下采集的叶片能使碘液变蓝色?2.在黑暗处放置几天的植物叶片能使碘液变蓝色吗?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做实验,往往都能在实验中找到答案,实验效果很好。
三、鼓励人人动手参与实验
在上分组实验课时,分组人数不能太多,最好不超过3人。以前我为了省事安排5~6人一组,人数太多就有学生偷懒,自己坐在一边,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现在我只安排2~3人一组,每组选出一名组长。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单人单桌独自完成实验。如练习使用显微镜的实验,如果几个学生合用一台显微镜,有些学生不但没有机会观察到自己想要观察的物体,而且容易造成在实验结束后没有人收拾实验桌面和实验器材的情况。如果人人有一台显微镜,除了能比较安静地完成规定观察的标本外,学生还会自己找一些东西来观察。比如一根头发、一片纸、一只蚂蚁、一片树叶等,有些可能看得见,有些可能看不见,这种情况他们会请教老师或和同学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太厚的物体看不见,太大的物体看不完,视野里看到的物象与了实物是相反的,等等。这样学生既开动脑筋,又人人动手参与实验,收到了很好的实验效果。
四、有效利用大自然这个最好的实验室
生物是一门实验学科。一花一草一树一木都是实验材料。我们不能只注重课本知识的学习,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走出教室,走向大自然。我校面积大,位于市郊,动植物种类数量多,这得天独厚的条件自然成了我的实验大课堂,其一年四季都可以源源不断地为我的课堂教学提供实物材料。例如,春天的月季、玫瑰、桃花、李花;夏天的荷花、玉兰;秋天的桂花、紫荆花;冬天满地飘落的黄叶;还有各种瓜果,像芒果、荔枝、龙眼、木瓜以及野生的豆荚、红豆;各种各样的动物,如鼠妇、蚯蚓、老鼠、蝉、蝗虫、蝴蝶等。这些材料极大地丰富了我的课堂教学,当然学生最感兴趣的是教师带领他们走出课堂,到学校的各个角落寻找实验材料,让他们自己动手制作动植物标本。我从教二十几年来,指导学生制作了大量的植物标本,像肾蕨、铁线蕨、蒲公英,还泡制了像芒果、荔枝、龙眼等植物果实以及蚯蚓、蜈蚣、蛇和麻雀等动物标本达二十几种,几乎遍及了动植物的各种类群。这些标本的制作不仅让学生从中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还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除此之外,我曾多次组织学生到区林科院、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动物园、博物馆去参观,体会大自然生物的千姿百态。我还组织学生制作鸟巢,去林科院的林区挂鸟巢,让学生亲自参与爱鸟护鸟活动;每年组织部分学生参加植树活动,带领学生将学校的部分植物挂上了识记牌,这样既方便师生了解植物的名称及作用,也让学生从中找到了成就感。
五、及时恰当地评价实验结果
每次学生完成实验后,教师都应给予适当的评价,因为适当及时的评价会激励认真完成实验的小组和组员,鞭策没有完成或完成不好的小组和组员。评价方面可以相对细一些,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认真完成实验获得的肯定,如可以适当加分;批评不认真及完成不好的小组,并给予小小惩罚,如让他们打扫卫生等。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和认真做好实验的责任心。
总之,如果我们能精心地指导学生做好每一个实验,对我们的生物教学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考试成绩也会有较大的提高,还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责任编辑 黄春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