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新课改,激活高中生物课堂
2014-11-20宗桂楹
宗桂楹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教学中如何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教学目标的实施上来,已成为每位教师目前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很多的教学素材和教学方法可以丰富我们的课堂。为此,我们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优势,想方设法,不断激活高中生物课堂。下面笔者就这个问题谈谈几点看法。
一、在课前要备好课
要想激活课堂,教师在课前必须要备好课。每位优秀教师在上课之前,都会做好课堂设计,即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时安排和教学过程等,甚至对自己的语言、表情和板书等都有所考虑,对于教具、实物、模型和实验都会事先做好准备。对于这个话题,笔者从两个方面来谈一谈。
一方面,对刚毕业的青年教师来说,认真听课、钻研教材、熟悉教材、备好课是上好课或激活课堂的关键。目前,有一些青年教师把听课当作自己的备课,而在上课时只是把别人的课堂完完整整地再翻版一遍。这样做容易被人牵着鼻子走,没有自己的主见,无法根据自己班级的具体情况来组织教学。对这些教师来讲,是无法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的,这样的课堂也是无法达到最佳的激活状态的。
另一方面,对富有经验的一些老教师来说,密切关注课改的动态变化,认真钻研新教材仍然是他们的当务之急。现在,有些老教师感觉新老教材中的内容没有太大的变化,所以有的不认真备课或仅是草草地浏览教材一遍。由于老教师经验较丰富,所以他们掌控课堂的能力较强,课堂气氛都较活跃。可是,上课时他们常会因某个知识点没有看到过而出现卡壳。这不就像在被激活的课堂上泼了一盆冷水吗?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也可想而知了。
由此可见,只有认认真真地备课,教师在课堂上才能游刃有余,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活起来。
二、用生活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是一门与实际联系十分紧密的科学,生物教师在课堂上应广泛地联系生活实际,用生活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物质的跨膜运输”时,物质出入细胞膜有两种方式:①自由扩散。教师可形象地表述为“飞流直下三千尺”,“飞流”表明不需要额外的能量,“直下”表明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且不需要载体;②主动运输。教师可形象地表述为“逆水行舟用力撑”,“逆水”表示从低浓度到高浓度,“行舟”表示需要载体,“用力撑”表示需要能量,等等。事实说明,教师在课堂上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手与脑都“活”起来,也让课堂被激活。
三、运用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
在课堂上,学生对教学信息的接受主要通过两种渠道:一是听觉器官,二是视觉器官。课堂教学时只有保证这两条渠道的畅通,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单靠一种听觉或视觉渠道,势必影响和削弱这种效果。只有使用各种媒体才可增加课堂内容的生动性、形象性和准确性,也就突出了整个课堂教学的高效性。现代化的多媒体综合应用作为教学过程中一种新的时尚,以其形、光、声、色等多种功能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求知欲,而且能调动起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以视听为主的多媒体教学具有生动形象、鲜明直观的特点,它可真正让教师告别一支粉笔“打天下”的教学历史,突破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在短时间内,呈现大量视频材料及丰富的教学内容,也可以使一些抽象的问题简单化。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用多媒体播放减数分裂的动态过程,使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减数分裂各个时期染色体和DNA数量的变化情况,使抽象的、难理解的知识变得具体和简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师生之间要充分地沟通、交流
传统教学过多地实施接受性学习,把学生看成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整堂课只有教师在讲,而学生被动地听,这样的课堂往往死气沉沉。沟通、交流是新课程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着力点,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有效学习方式。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必修一中“细胞的能量‘通货——ATP”教学时,在引入环节可以先和学生一起交流“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这首诗的情景,然后再引导学生思考有关的生物学问题。通过这样的交流,学生的兴趣会被激发起来,他们会带着兴趣或好奇去弄清ATP的相关知识。另外,在课后,教师可先了解学生还有哪些问题无法解决,然后再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教学,这样会更有针对性。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教师应切实抓好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使生物教学充满生命活力。
(责任编辑 黄春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