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改进策略

2014-11-20郭庆云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原电池课外高中化学

郭庆云

高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原理都需要通过实验能才让学生有效掌握。然而,我在多年的实验教学中发现,不少化学实验存在问题。如验证性实验缺少探究性过程,导致学生容易被结论所引导;演示实验缺少学生的参与,导致学生无法真正融入实验中;等等。那么,如何有效改进实验教学,从而激活化学课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呢?

一、巧妙融入探究性内容,突破验证性实验的局限

高中化学设计了不少实验探究的内容,有些实验是为了验证事先知道的结论。而教材在设计实验时,并没有考虑到教材所给的结论会左右学生实验的思路,导致学生在做这类实验时,经常面对实验现象没有自己的主见,他们容易受已有实验过程和结论的影响,产生思维定式,这对发展学生的实验能力、探究能力非常不利。因此,教师在做验证性实验时,如果能将实验内容进行处理,将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处于不断探索的情境中,主动实验,认真观察和思考,从而将能力的发挥与实验过程紧密结合,这样学生既能验证前人的结论,又能获得实验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探究Mg与CO2反应时,我先提问学生在初中学过的CO2的有关性质(CO2不支持燃烧)。然后,出示一瓶CO2,瓶壁无色透明,并告知实验方案:将点燃的镁条放入瓶中,让学生思考镁条是否熄灭,有什么现象。然后,让学生结合方案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探究。学生发现Mg条在CO2中剧烈燃烧,放出白光和释放大量的热,有大量白烟生成,瓶壁上有黑色固体生成。教师再和学生一起探究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得出结论:2Mg+CO2点燃2MgO+C。CO2不支持燃烧是具有相对性的;Mg不仅能与游离态的O2反应,而且能与氧化物中的氧结合,表现出强还原性。可以说,在这个实验过程中,教师巧妙地引入探究性实验,让学生紧扣实验过程去思考实验中存在的知识,有效结合实验去探究、思考实验现象,从而得出结论。

二、巧妙引导参与演示实验,有效促进学生的思考

一般情况下,化学实验可以分为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我在多年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实践中发现,不少演示实验教师做得非常专业,实验结果也非常明显,但是学生对实验的原理却总是记得不牢。究其原因,虽然表面上演示实验能帮助学生建立化学概念和理解化学规律,但由于学生没有参与到实验中,就算演示实验很成功,学生也无法对实验过程有更多的思考。演示实验虽然不同于学生实验,但如果教师能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或者组织学生参与到演示实验中来,其他学生就能在参与演示实验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思考和收获。

如“镁条与盐酸的反应能量的变化”的实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得出结论:铝与盐酸反应放热,我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参与的实验。首先设计实验方案,让学生在试管里加入2~3mL6mol/L的盐酸,然后插入镁条,并让学生马上用手触摸试管外壁,说说温度的变化;同时,让另一名学生用温度计测量溶液的温度,做好记录。当实验反应进行到有大量气泡冒出时,学生再次用手去触摸试管外壁,体会温度的变化;让另一名学生再次用温度计测量溶液的温度,并做好记录。由于该实验中,镁与稀酸和弱酸反应现象不是很明显,为了让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会想一些办法进行对比实验,如有的学生会选择用不一样的溶液,有的学生会选择纯度高的镁条等。通过学生参与,学生对实验结论会有更深刻的印象和自己的思考。

三、巧妙引入课外小实验,有效拓展学生的实验能力

课外小实验是课堂实验教学的延伸与拓展。有些学生对于课堂上的实验持有怀疑或者想进一步验证,就可以在课后进行小实验。这个小实验既可以由学生单独完成,也可以和同学一起完成。由于课外小实验并没有现成的实验方案,学生要动手操作,就必须亲自设计实验方案,准备实验的材料,同时,需要有一定的耐心和毅力才有可能完成,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让课外小实验更好地开展,化学教师要尝试开放实验室,从而让课外小实验有更多的操作空间。

例如,在学习了“化学能与电能”后,如何让学生在获得原电池概念和组成条件的基础上,设计出一些原电池实验,以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如何让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形成将原电池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培养初步的实验实践能力?当学生通过课堂探究掌握了原电池概念和组成条件之后,我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现有材料去设计电池。通过实验,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电池原理,并产生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运用化学知识的意识。

总之,要让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对高中化学的兴趣,需要教师抓住实验过程存在的课堂契机点,增加实验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有效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从而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获取化学知识和提升能力。

(责任编辑 罗 艳)endprint

高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原理都需要通过实验能才让学生有效掌握。然而,我在多年的实验教学中发现,不少化学实验存在问题。如验证性实验缺少探究性过程,导致学生容易被结论所引导;演示实验缺少学生的参与,导致学生无法真正融入实验中;等等。那么,如何有效改进实验教学,从而激活化学课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呢?

一、巧妙融入探究性内容,突破验证性实验的局限

高中化学设计了不少实验探究的内容,有些实验是为了验证事先知道的结论。而教材在设计实验时,并没有考虑到教材所给的结论会左右学生实验的思路,导致学生在做这类实验时,经常面对实验现象没有自己的主见,他们容易受已有实验过程和结论的影响,产生思维定式,这对发展学生的实验能力、探究能力非常不利。因此,教师在做验证性实验时,如果能将实验内容进行处理,将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处于不断探索的情境中,主动实验,认真观察和思考,从而将能力的发挥与实验过程紧密结合,这样学生既能验证前人的结论,又能获得实验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探究Mg与CO2反应时,我先提问学生在初中学过的CO2的有关性质(CO2不支持燃烧)。然后,出示一瓶CO2,瓶壁无色透明,并告知实验方案:将点燃的镁条放入瓶中,让学生思考镁条是否熄灭,有什么现象。然后,让学生结合方案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探究。学生发现Mg条在CO2中剧烈燃烧,放出白光和释放大量的热,有大量白烟生成,瓶壁上有黑色固体生成。教师再和学生一起探究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得出结论:2Mg+CO2点燃2MgO+C。CO2不支持燃烧是具有相对性的;Mg不仅能与游离态的O2反应,而且能与氧化物中的氧结合,表现出强还原性。可以说,在这个实验过程中,教师巧妙地引入探究性实验,让学生紧扣实验过程去思考实验中存在的知识,有效结合实验去探究、思考实验现象,从而得出结论。

二、巧妙引导参与演示实验,有效促进学生的思考

一般情况下,化学实验可以分为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我在多年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实践中发现,不少演示实验教师做得非常专业,实验结果也非常明显,但是学生对实验的原理却总是记得不牢。究其原因,虽然表面上演示实验能帮助学生建立化学概念和理解化学规律,但由于学生没有参与到实验中,就算演示实验很成功,学生也无法对实验过程有更多的思考。演示实验虽然不同于学生实验,但如果教师能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或者组织学生参与到演示实验中来,其他学生就能在参与演示实验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思考和收获。

如“镁条与盐酸的反应能量的变化”的实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得出结论:铝与盐酸反应放热,我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参与的实验。首先设计实验方案,让学生在试管里加入2~3mL6mol/L的盐酸,然后插入镁条,并让学生马上用手触摸试管外壁,说说温度的变化;同时,让另一名学生用温度计测量溶液的温度,做好记录。当实验反应进行到有大量气泡冒出时,学生再次用手去触摸试管外壁,体会温度的变化;让另一名学生再次用温度计测量溶液的温度,并做好记录。由于该实验中,镁与稀酸和弱酸反应现象不是很明显,为了让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会想一些办法进行对比实验,如有的学生会选择用不一样的溶液,有的学生会选择纯度高的镁条等。通过学生参与,学生对实验结论会有更深刻的印象和自己的思考。

三、巧妙引入课外小实验,有效拓展学生的实验能力

课外小实验是课堂实验教学的延伸与拓展。有些学生对于课堂上的实验持有怀疑或者想进一步验证,就可以在课后进行小实验。这个小实验既可以由学生单独完成,也可以和同学一起完成。由于课外小实验并没有现成的实验方案,学生要动手操作,就必须亲自设计实验方案,准备实验的材料,同时,需要有一定的耐心和毅力才有可能完成,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让课外小实验更好地开展,化学教师要尝试开放实验室,从而让课外小实验有更多的操作空间。

例如,在学习了“化学能与电能”后,如何让学生在获得原电池概念和组成条件的基础上,设计出一些原电池实验,以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如何让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形成将原电池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培养初步的实验实践能力?当学生通过课堂探究掌握了原电池概念和组成条件之后,我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现有材料去设计电池。通过实验,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电池原理,并产生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运用化学知识的意识。

总之,要让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对高中化学的兴趣,需要教师抓住实验过程存在的课堂契机点,增加实验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有效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从而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获取化学知识和提升能力。

(责任编辑 罗 艳)endprint

高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原理都需要通过实验能才让学生有效掌握。然而,我在多年的实验教学中发现,不少化学实验存在问题。如验证性实验缺少探究性过程,导致学生容易被结论所引导;演示实验缺少学生的参与,导致学生无法真正融入实验中;等等。那么,如何有效改进实验教学,从而激活化学课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呢?

一、巧妙融入探究性内容,突破验证性实验的局限

高中化学设计了不少实验探究的内容,有些实验是为了验证事先知道的结论。而教材在设计实验时,并没有考虑到教材所给的结论会左右学生实验的思路,导致学生在做这类实验时,经常面对实验现象没有自己的主见,他们容易受已有实验过程和结论的影响,产生思维定式,这对发展学生的实验能力、探究能力非常不利。因此,教师在做验证性实验时,如果能将实验内容进行处理,将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处于不断探索的情境中,主动实验,认真观察和思考,从而将能力的发挥与实验过程紧密结合,这样学生既能验证前人的结论,又能获得实验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探究Mg与CO2反应时,我先提问学生在初中学过的CO2的有关性质(CO2不支持燃烧)。然后,出示一瓶CO2,瓶壁无色透明,并告知实验方案:将点燃的镁条放入瓶中,让学生思考镁条是否熄灭,有什么现象。然后,让学生结合方案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探究。学生发现Mg条在CO2中剧烈燃烧,放出白光和释放大量的热,有大量白烟生成,瓶壁上有黑色固体生成。教师再和学生一起探究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得出结论:2Mg+CO2点燃2MgO+C。CO2不支持燃烧是具有相对性的;Mg不仅能与游离态的O2反应,而且能与氧化物中的氧结合,表现出强还原性。可以说,在这个实验过程中,教师巧妙地引入探究性实验,让学生紧扣实验过程去思考实验中存在的知识,有效结合实验去探究、思考实验现象,从而得出结论。

二、巧妙引导参与演示实验,有效促进学生的思考

一般情况下,化学实验可以分为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我在多年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实践中发现,不少演示实验教师做得非常专业,实验结果也非常明显,但是学生对实验的原理却总是记得不牢。究其原因,虽然表面上演示实验能帮助学生建立化学概念和理解化学规律,但由于学生没有参与到实验中,就算演示实验很成功,学生也无法对实验过程有更多的思考。演示实验虽然不同于学生实验,但如果教师能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或者组织学生参与到演示实验中来,其他学生就能在参与演示实验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思考和收获。

如“镁条与盐酸的反应能量的变化”的实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得出结论:铝与盐酸反应放热,我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参与的实验。首先设计实验方案,让学生在试管里加入2~3mL6mol/L的盐酸,然后插入镁条,并让学生马上用手触摸试管外壁,说说温度的变化;同时,让另一名学生用温度计测量溶液的温度,做好记录。当实验反应进行到有大量气泡冒出时,学生再次用手去触摸试管外壁,体会温度的变化;让另一名学生再次用温度计测量溶液的温度,并做好记录。由于该实验中,镁与稀酸和弱酸反应现象不是很明显,为了让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会想一些办法进行对比实验,如有的学生会选择用不一样的溶液,有的学生会选择纯度高的镁条等。通过学生参与,学生对实验结论会有更深刻的印象和自己的思考。

三、巧妙引入课外小实验,有效拓展学生的实验能力

课外小实验是课堂实验教学的延伸与拓展。有些学生对于课堂上的实验持有怀疑或者想进一步验证,就可以在课后进行小实验。这个小实验既可以由学生单独完成,也可以和同学一起完成。由于课外小实验并没有现成的实验方案,学生要动手操作,就必须亲自设计实验方案,准备实验的材料,同时,需要有一定的耐心和毅力才有可能完成,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让课外小实验更好地开展,化学教师要尝试开放实验室,从而让课外小实验有更多的操作空间。

例如,在学习了“化学能与电能”后,如何让学生在获得原电池概念和组成条件的基础上,设计出一些原电池实验,以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如何让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形成将原电池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培养初步的实验实践能力?当学生通过课堂探究掌握了原电池概念和组成条件之后,我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现有材料去设计电池。通过实验,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电池原理,并产生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运用化学知识的意识。

总之,要让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对高中化学的兴趣,需要教师抓住实验过程存在的课堂契机点,增加实验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有效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从而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获取化学知识和提升能力。

(责任编辑 罗 艳)endprint

猜你喜欢

原电池课外高中化学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例析原电池解题策略
2017年7月原电池及原电池组产量同比增长2.53%
高中化学学习中错题集的应用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电学知识在原电池工作原理讲解中的巧妙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