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2014-11-20姚娜
姚娜
在新课标的倡导下,我们积极开展互助、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营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与沟通的高效课堂。而要达到此目的的关键就在于创建一个能使学生充分发挥所能的学习环境。在本校的化学教学中,我们尝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努力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释放学生的活力,激发学生的潜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本人对小组合作学习体会颇深,现归纳如下。
一、问题设置要适中
首先,为进行合作学习所设置的问题最好是班级中一半以上的学生能接受的问题,不适宜设置太简单或者太难的问题。过于简单的问题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太难的问题在短时间内无法让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还会拖延课堂时间,导致课堂设计的教学内容无法正常完成。因此,教师为小组合作学习设置的问题是否适中,是教师设计这项教学活动的一个关键。例如,在研究氯气的化学性质时,我们可以探究的问题有很多,根据学生的能力,我们教师设置的适中问题是:氯气有无漂白性?教师可先演示两组实验:①将氯气通过干燥的红色布条;②氯气通过湿润红色布条。教师提问:“同学们观察到什么现象?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合作小组通过对两组实验现象的比较以及合作思考会想到:这一定是氯气和水作用的结果。“那么,氯气和水发生了什么反应呢?”由此问题引导学生去进一步探究氯气的化学性质,效果非常好。
二、任务要明确,角色分工要合理
明确的学习任务是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最能体现其作用的一个环节,教师要特别重视此环节。只有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教师再根据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提前安排好组内分工,让学生发挥其特长,将动手操作、书写报告、监督实验的顺利进行以及完成实验步骤等具体落实到每个人身上。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的分工,并根据实验情况适时地调整人员的编配。例如,在氨气一节的教学中,要设计实验室制备氨气的实验,首先由教师进行讲解引导,然后学生根据自己擅长的内容各司其职,一个人画装置图,一个人设计方案,一个人做最后总结,分为3人一组。在课堂实践过程中,本人发现这种分工对于小组进行化学实验设计活动是合理和有效的。
三、小组合作学习中反馈要及时
小组活动需要在实验过程中得到及时的反馈,需要有人分担困难和提供支持,需要有人分享快乐和给予鼓励。教师在这方面的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活动的进程和最终的结果。教师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和及时调控。假如全班共有6个小组,教师要争取在一节课中让每个小组至少获得一次和教师单独交流的机会;在交流评价的过程中,如果时间有限只能让部分小组获得发表观点的机会,应多采用随机选取的方式,避免造成小组间机会不均等;另外还可以考虑在课外创造机会,比如在课后将小组合作完成的实验操作示意图或实验报告等成果在教室后面的学习园地上展示等。在化学课堂中,无论是在学生设计装置图还是分组实验时,教师都应当努力融入学生的讨论中,作为伙伴分享学生的发现,和学生一起想办法,为学生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帮助,在互动的过程中,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
四、教学活动设计应做到一普及、二提高
尽量使每一个学生在化学课堂中都能得到发展,是教师在教学中考虑得最多的问题。学生在情感智能的各个方面发展不均衡是我们必须承认的事实,一些在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方面表现出众的学生在传统的课堂中始终占有优势,相对他们其他学生在课堂中就显得比较弱势了。因此,我们的教学活动设计尽可能地涵盖其中的多个方面,给每个学生以表现和发展其强项的机会,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会成为一种扬长的教育,这对培养学生的自信,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和乐趣至关重要。例如,在进行“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的小组合作实验时,你可以观察到学生的自然分工,平时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愿意动手实验,逻辑思维型的学生愿意作监督,而语言型的学生愿意最后陈述。一些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能力异常敏锐,总是能够观察到别人注意不到的细节。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每个小组都得到展示交流的机会,在互动交流中碰撞出创造的火花。
目前,在我校生源不是很好的现状下,大多数学生基础比较差,还不能进行深度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所以小组合作形式也仅限于对书本知识的了解和巩固。而在化学课堂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也常常会碰到各种问题和困惑,比如单从一节课来看,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在认知容量上比不上传统的课堂,教学的进度也不那么容易把握,但是小组合作学习对提高学生化学学科的兴趣和成绩,以及使学生在化学课堂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都是有帮助的。所以只要坚持下去,一定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责任编辑 罗 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