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肺骤停护理措施及预防多脏器衰竭的价值
2014-11-20钟旭
钟旭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肺骤停护理措施,并分析其预防多脏器衰竭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择患者80例,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本研究护理干预方法,对照组则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心跳恢复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并统计两组发生的并发症及整体抢救成功率。 结果 观察组心跳恢复时间和呼吸恢复时间均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肋骨骨折、急性肾功能衰竭及脑梗死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有效的护理配合对于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减少全身重要脏器损伤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心肺骤停;护理;多脏器衰竭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21-140-03
心跳骤停需要得到最为紧急的抢救,如果能够及时实施抢救则能避免患者脑组织受损甚至够挽救患者的生命。急性心肌梗死导致的心跳骤停是心血管病导致患者死亡的最常见原因,其关键在于及早发现并进行快速抢救[1]。一旦发现异常护士应及时通知医生,并迅速进行现场抢救。当医生还没有到达现场前可以将摆放患者体位开放气道,实施心肺复苏和心电监护。实施抢救时要保持团队协作,各司其职、冷静从容、保证质量、严格记录抢救单[2]。
护理人员此时的干预操作,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如神志、瞳孔、心率、心律、呼吸、血压的变化,记录患者尿量及液体入量,避免肺水肿的发生对于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在患者苏醒后,要积极与其沟通,缓解其紧张惊恐情绪,从而积极配合治疗,为患者创建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3]。鉴于以上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本研究主要探讨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肺骤停,及诱发多脏器衰竭患者的急救及护理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肺骤停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45~80岁,平均(68.5±2.9)岁,心肌梗死时间30~360min,平均(120.5±50.5)min;对照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46~80岁,平均(68.6±2.8)岁,心肌梗死时间30~360min,平均(120.0±50.0)min,两组性别、年龄及心肌梗死时间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观察组护理方法
1.2.1 心脏复苏与除颤 快速完成人工循环和气体交换环境的建立,在给予胸外心脏按压的同时完成气管插管,使用呼吸器的同时保证呼吸道通畅,可提高人工通气的效果。通过心电监护发现心室速度异常颤动,需立刻采用电除颤,且保持持续的胸外心脏按压。患者出现室颤后4~6min内会出现不可逆脑损伤,数分钟后会脑死亡。及时的电除颤能够有效治疗心室颤动,每延迟1min,复苏成功率就下降9%。除颤后,马上进行人工呼吸,随后行气管插管及呼吸器辅助呼吸,确保了呼吸道通畅。初期保持气管插管,苏醒后使用简易呼吸器辅助通气,可先使用A/C模式,随后调整为SIMV,密切记录并分析血气,并调节为合理参数。无需再进行胸外按压,利用人工鼻保持气道湿化。定期吸痰,确保呼吸道通畅,可通过对比吸痰前后呼吸音评估吸痰效果。
1.2.2 掌握急救技能 护理人员应当熟练掌握抢救技术,参与抢救的护理人员均具备熟练的抢救技术,相互能够默契配合捷,通过10余次电击除颤,抢救患者成功。电除颤能够快速有效的抢救心搏骤停的患者,初始能量可设置为200J,并逐渐增加至300J,但最大不能高于360J。同时在在抢救过程中通过给予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确保呼吸道通畅,提高抢救成功率。构建至少两条静脉通路,最佳选择为肘正中静脉,因其与心脏距离近,便于输注大量体液,或者可通过气管插管给药。一旦患者出现焦躁情绪,需给予留置静脉留置针并妥善固定。
1.2.3 药物治疗护理配合 掌握常用复苏药物应用原则及方法,盐酸肾上腺素能够提高心肌兴奋度,促使心室微颤转变为重颤,从而便于电击复律。利多卡因能够抑制心肌应激性,降低心室异位起搏点。阿托品能够改善心肌传导功能。使用抢救药物需严格按照医嘱设定输液滴数,需注意用药后是否发生不良反应,尤其是溶栓类药物,需把握使用剂量,注意是否出现出血倾向。
1.2.4 后续并发症护理 对患者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时,应尽量让患者躺在硬板床上或将复苏板垫在其身下,操作者应保证按压部位和手法的正确,同时还要控制按压力量,以防止肋骨骨折的出现。为预防心跳呼吸骤停后出现的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出现心肌梗死后12h内必须卧床休息。如果患者出现精神恍惚的情况应让其保持侧卧位或取平卧位但保持头部侧偏,以避免分泌物堵塞气道从而引发窒息。护士应当为患者创建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心肌梗死发病后4~12h只能摄入流质食物;并逐步调整到低脂肪食物;应尽量少食多餐,切忌暴饮暴食,避免饱胀感的出现。保持正常排便,且不宜用力过猛,如果有排便困难可给予缓泻剂等。当患者病情稳定24h后,可坐在床边,使用腹部呼吸,自主或在他人协助下活动关节。在1周后就可下床在室内外活动等。所有活动都需要有护理人员的陪同。适度的运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避免发生静脉栓塞和肺部感染。记录尿量,协助做好各种肝肾功能等化验,听取结果,及时汇报医生,并做好相关纪录。
1.3 对照组护理方法
对照组则实施常规护理,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请麻醉医师急会诊指导抢救,护理人员进行被动配合。
1.4 研究方法及观察指标
本组所有患者均由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申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比较两组心跳恢复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并统计两组发生的并发症及整体抢救成功率。
1.5 统计学处理endprint
应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心跳恢复时间、呼吸恢复时间比较
观察组心跳恢复时间和呼吸恢复时间均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发生并发症及抢救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发生肋骨骨折、急性肾功能衰竭及脑梗死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心脏骤停属于高危急症,应马上实施抢救,使循环和呼吸系统能够恢复正常工作,从而保护脑组织,避免并发症及原发病[4]。决定抢救是否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就是能够在短时间内,实施有效抢救措施[5]。针对心肌梗死心跳骤停患者,胸外心脏按压越早实施抢救效果越明显。操作者左手掌放在患者双乳头连线处,右手掌置于其上,保持双手肘关节伸直,用力向下按压,当胸骨下陷大于5cm即可,按压次数应保持在100次/min以上[6]。有报道称[7],按压速度越快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越大,从而保证了有效的心排血量。按压期间不能使间断时间超5s。另外对于室颤者,应积极进行电除颤处理,及时并保持持续有效的输液是抢救成功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猝死的患者可通过以下途径给药:静脉、气管内、心内注射。本研究过程中患者在心搏骤停建议通过静脉给药,当紧急情况下进行气道内给药,避免心内给药,以排除因胸外按压导致的心脏出血,心包填塞,当患者能够自行呼吸后表现出躁动倾向时,即可进行留置静脉输注以保证输液通畅。
患者在复苏后意识逐渐恢复,但在此阶段容易出现烦躁情绪,导致意外拔管、坠床等意外事件.所以应当注意加强安全护理。必要的时候可以给予有效镇静,增加床栏或进行无伤害性的约束等护理措施[8]。患者要保持卧床休息,复苏后保持仰卧位,待生命体征稳定后,可移除复苏机并取半卧位,将病床靠头部抬高,除颤时应当利用导电胶以防止周边皮肤发生烧灼,结束后应立刻更换干爽衣物。可通过擦拭皮肤以保持清爽,确保排便通畅,当忌用力过猛[9]。对于心肌梗死心跳骤停患者及早发现并在第一时间进行抢救,结合严密监测病情变化并进行合理的护理是保证抢救成功的重要因素[10]。护理人员要有争分夺秒抢救的意识和具备熟练的技能,能够有效使用相关仪器,根据患者病情做出相应评估。通过明确分工,密切合作,尽快抢救患者,随后转至ICT进行专科治疗,确保了急救的成功,提高患者存活率。通过本组研究我们认为:有效的护理配合对于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减少全身重要脏器损伤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夏玉.急性心肌梗死伴呼吸心跳骤停及反复出现心室颤动患者的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1,32(36):7866.
[2] 沈雪芳.以呼吸心跳骤停为首发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急救护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2,9(37):278-279.
[3] 张志玲,邓慧仪,陈琴.16例急性心肌梗死致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0):1514.
[4] 胡琳.12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4):299-300.
[5] 徐红,叶柳花.大面积心肌梗死合并心肺骤停诱发多脏器衰竭患者的急救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7):16-17.
[6] 汪媛媛,胡书凤,叶万丽,等.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跳呼吸骤停的急救与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3):515-516.
[7] 江震,盛桂兰.急性杂栽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突发心脏骤停员例急救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107-108.
[8] 陈曼华,李玉琴.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室颤致呼吸骤停的急救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0,8(7):124-125.
[9] 王爱文,李红.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要点[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12):1892-1893.
[10] 姜琳琳.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J].实用医药杂志,2011,28(6):514-515.
(收稿日期:2014-08-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