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探究性学习贯穿初中数学课堂
2014-11-20周小兰
周小兰
《数学课程标准》一直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借助学生既得的知识能力和发展水平提升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而在传统教学中,很多学生已经形成了“坐享其成”的懒惰陋习,他们丝毫没有主动探究的欲望,只是被动接受记忆他人的学习成果.长此以往,初中生的创新意识就会被消弭殆尽,素养的形成也无从谈起.因此,我们应让探究性学习贯穿初中数学课堂.
一、凸显主体地位,在探究性学习中自主摸索
1.提出目标,明确探究的方向.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将自己定位于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决不能将知识直接告知学生.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为学生动脑、动口营造恰当的氛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从而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拥有强烈的目标意识,将自己的探究性行为围绕着目标进行.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中位线”时,教师在课堂伊始就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直接告诉学生,继而通过多媒体课件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或来回巡视,或参与小组活动,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经过删选提炼典型问题以供学生共同探究,从而将探究不断深入化.
2.夯实基础,增强探究的意识.初中数学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通过适当转化,通过拼装、比划、触摸、测量等手段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重新转化感知的角度,帮助学生以另一个视角感知数学内容,从而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
例如,在教学“勾股定理”时,教师通过公式法则的计算已经得出了勾股定理,即两条直边的平方之和等于斜边的平方.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感知内容,教师发放了不同类型的直角三角形,让学生通过测量、计算的方法进行验证,从而与形成的结论进行对比.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没有止步于学生对知识的习得,而是更注重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意识和兴趣,鼓励学生以动手实践的方式积极参与其中,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猜想实践联动,在探究中拓展空间.
1.探究性学习呼吁大胆猜想.探究性学习以思维运转为基础,没有思维认知的介入,探究性活动即便再活跃也只是一具空壳,没有实际意义.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为学生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并通过自身的探究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这样的过程无论猜想的结果是否正确,对学生而言都将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例如,在计算“(2+1)(22+1)(24+1)(28+1)(216+1)+1”这道题时,很多学生被题目中纷繁复杂的外形所吓倒,一时间无从下手,即便思考再三也难有起色.在这种类型的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认真观察探究,大胆猜想其中的逻辑关系.只要在前面乘以(2-1)就可以连续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成功的体验往往就在大胆设想猜测的基础上.
2.探究性学习呼吁真正实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很多问题看似学生参与其中,其实并没有能够直接接触数学教学的本质.因此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从数学本质出发,使学生在参与中能够真正领悟数学的本质.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对角线”时,教师让学生通过测量发现交点即是对角线的重点.这一过程看似学生自主参与,但其实每一步的教学都是按教师事先安排设定好的思路进行.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没有丝毫自主思维的空间.对此,教师不妨转换一下教学思路,不为学生设定任何的思路,而完全放手让学生在观察探究中自主发现,这样学生会从不同的视角和维度进行探究.
三、强化合作交流,在探究中拓展渠道
1.在探究中倾听,广开思路.班集体中,由于每个学生生活经历不同,认知能力也不同,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的探究方式路径也大相径庭.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多聆听别人的想法和见解,通过聆听对数学知识形成方式的补充,深化对数学知识的认识.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要有人在发言,就要养成认真聆听的意识和习惯,而当他人的发言结束后,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使得自己的发言又成为其他学生的聆听资源.在这样的课堂中,任何一个学生发表的观点都能在班级中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其价值可谓十分鲜明.
2.在探究中合作,集思广益.具有挑战意义的复杂性内容使得学生难以凭借自己的一己之力加以完成,这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合作契机.事实上,探究性学习如果与合作学习结合起来则能激发出更大的效益能量.合作性的探究学习可以通过小组成员的交流协商,在彼此合作分工中发挥自身的优势,激发更大的效益.
总之,探究性学习可以有效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活力,也只有在探究中,学生才能真正依靠自己的思维能力,触摸数学学习的本质.
(责任编辑 黄桂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