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梁
2014-11-20陈科
陈科
重庆北碚,嘉陵江岸边高高的山岗上,雄鹰般俯视大江的盘石上,卢作孚和他四弟卢子英的铜像静静地站立在前端,迎候着每一位参观者。静谧肃穆的卢作孚纪念馆,诉说着中国近现代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卢作孚的生平事迹。
卢作孚,1893年出生在四川合川县北门外杨柳街曾家祠堂的一户贫苦人家。从小酷爱学习,虽然家境贫寒,其父母节衣缩食也坚持送孩子读书。卢作孚15岁进成都补习学校自修。学完中文版的数学后,又奋力攻读英语,研读高等数学。去上海商务印书馆读书,将学习心得和解题方法等编辑成《代数》、《三角》、《解析几何》、《数学难解题》等,罕见的数学天赋显露出卢作孚的聪明才气。
1910年,卢作孚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经历了四川保路运动和辛亥革命。他和恽代英、肖楚女等人参加了少年中国学会,担任《川报》主编,发表多篇宣传反帝爱国的文章,在舆论界产生了很大影响。1921年,被杨森任命为永宁道尹公署教育科长,他与黄炎培、梁漱溟、陶行知、晏阳初等教育家交往甚密,受到教育救国思想影响。推行新文化运动,在川南师范开展教育改革。先后在成都创办民众教育试验场(今人民公园内),在重庆北碚创办兼善中学,建成中国西部科学院主楼——“慧宇”楼,创办中国西部博物馆,创办民众俱乐部、消费合作社与嘉陵江报社,送书下乡等。卢作孚帮助晏阳初在北碚的歇马滩河畔创办起中国乡村建设育才院,参加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活动和陶行知发起的乡村教育运动,进行了大量教育救国的实践与探索。
1927年,在北碚出任江(北)、巴(县)、壁(山)、合(川)特组峡防团局长,从此主持以北碚为中心的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运动,提出了“以乡村现代化建设为宗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交通建设为先行,以乡村城镇化为纽带,以文化教育为重点,以社会秩序为鹄”的经济建设模式。他创办民生公司,开辟水上交通运输航线,创办第一家机器染织厂,办天府煤矿,发起修建四川第一条铁路——北碚铁路,办西山坪农场苗圃、利民水泥厂、遐光油漆厂,编印报刊,建公共体育场等。他崇尚科学,请国外专家当总经理,搞企业管理,进行专业指导。把当时贫穷落后、偏僻闭塞、盗匪横行的北碚,建设成为“生产发展,文化事业发达,环境优美”的“重庆市郊重要城镇”。 蒋介石、宋美龄、邓颖超、董必武、吴玉章、叶剑英、边章武等政治要员都曾到北碚视察,卢作孚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实业家。他的四弟卢子英代卢作孚主持嘉陵江峡防局期间,为开发嘉陵江三峡、建设北碚也作出了巨大贡献。
抗日战争爆发后,卢作孚一腔热血报效祖国。他率领民生公司全体员工,全力投入到战时运输中。从1937年到1945年,他带领的民生公司运送军队二百七十多万人,运送武器弹药三十多万吨,将数万难民和大量机器设备撤向了大后方。1938年武汉失守,宜昌三万多难民、十万吨机器设备急需撤回大后方,卢作孚亲临宜昌指挥船只运输,仅用不到40天的时间,在枯水期到来前将人员、物资全部抢运入四川,保障了国家兵工、航空、重工业的机器设备安全,创造了被誉为“中国实业界的敦刻尔克”的奇迹。在抗战中,“民风轮”冒着敌机轰炸,将爱国将领张自忠将军的灵柩运回了重庆。“民俗轮”、“民元轮”两艘船只在运输抗战官兵途径湖北巴东时,被敌人轰炸机炸沉。民生公司员工在抗战中牺牲117人,伤残76人。八年抗战,卢作孚的民生公司作出了巨大牺牲,用生命和鲜血践行了运输救国。
到1949年,民生公司拥有员工九千余人、江海船舶148艘,航线从长江延伸到中国沿海、台湾、东南亚各国和日本,拥有造船厂、发电厂和许多码头、港口、仓库,投资了银行、保险、铜铁、机械、纺织、煤矿、水泥厂等四十余项实业。1950年,卢作孚拒绝高官厚禄引诱,拒绝去台湾。他精心指挥将民生公司滞留香港的20多艘船舶安全驶回大陆,参加新中国建设。他首先提出“公私合营”,使民生公司成为当时重庆第一家大型公私合营企业。
卢作孚一生勤勉,布衣裹身,具有高尚的爱国情怀、崇高的理想追求、超前的真知酌见。他“忠实地做事,诚恳地对人”“忘我忘家,清正廉洁”的精神,令人景仰。在民族危亡时刻,他挺身而出完成“宜昌大撤退”重任的伟大壮举,成为民族精神的丰碑。他的智慧,他的宏大实业,他的一生清贫,令人肃然起敬。
卢作孚,中国近现代实业界的民族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