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保险背景下我国保险业的机遇与挑战

2014-11-19张智勇

卷宗 2014年10期
关键词:保险业机遇挑战

张智勇

摘 要:绿色保险背景下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既面临机遇,同时也存在诸多挑战。首先,绿色GDP经济增长模式带来了新的技术与产业革命,新的技术与产业所面临的巨大风险为保险业创新业务、拓展业务,改善原有业务结构,创新服务模式带来了机遇。但同时也应看到,新技术、新产业的高风险增加了保险业的承保难度,传统经营模式的转变,创新动力不足,政策法律环境的缺失等亦是阻碍我国绿色保险发展的难题。我国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就难以实现。(本文原刊于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8月)

关键词:绿色保险;保险业;机遇;挑战

进入2013年,各地持续发生的“雾霾”天气使得全国上下对环境质量问题的关注进一步提高。当前我国环境质量的持续恶化与以往的高消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模式密切相关,由此带来的能源危机、土地沙漠化、饮用水污染、空气污染、大量动植物濒临灭绝等问题教训深刻,且经济增长方式不可持续。在此背景下,绿色GDP、绿色保险等概念相继提出并为人们所关注。所谓绿色GDP,就是把资源和环境损失因素引入国民核算体系,即在现有的GDP中扣除资源的直接经济损失,以及为恢复生态平衡、挽回资源损失而必须支付的经济投资。绿色保险是在二战后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环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诞生的,狭义的绿色保险又被称为“环境责任保险”,是一种特殊的责任保险,是责任保险在环境领域中运用;是以责任保险作为防范环境污染风险的一种技术手段,是经济制度与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特别法高度结合的产物。[1]

本文所讨论的绿色保险是一种广义的理解,是从绿色GDP的角度分析保险业可持续发展乃至保险服务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如何通过经济手段调节、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引导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结构调整、新能源开发与利用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减少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共存。可以说,在绿色保险时代背景下,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既存在许多机遇,又面临诸多挑战。

1 存在的机遇

保险业的发展始终伴随着经济发展的步伐,从早期的海上保险到17世纪的传统火灾保险,完成工业革命后的各种工业保险、汽车保险,19世纪末的责任保险到20世纪中期的各种科技保险,无不体现出保险与经济、科技、社会之间的密切联系。而绿色保险时代的到来,同样为保险业的发展创造了许多新的机遇。

1.1 创造新的业务领域

随着对绿色GDP的关注与追求,包括低碳技术在内的许多新技术创新方兴未艾,它们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同时也为保险公司开发新产品,拓展新市场提供了广阔空间。在2010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我国政府提出了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随后,我国政府又推出了一系列相关产业振兴规划,这些都为今后我国走绿色GDP经济发展之路指明了方向。但另一方面,科技创新又面临投入大、科技含量高,研发成果的运用也面临众多不确定性等风险。因此,我国保险业可以在科技研发和运用中引入科技保险、创业保险、保证保险、相关责任保险等,支持科技创新的发展,为绿色GDP保驾护航。这方面,达信保险经纪公司开发的太阳能电池组件性能保证保险、太阳能电站营业收入保证保险、碳捕捉责任保险、环境保险等低碳保险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值得我们借鉴。

1.2 改善原有业务结构

我国保险业从上世纪80年代回复营业至今不过30年,和西方保险业近600年的发展相比,依然显得弱小,整个保险业的竞争依然处于初级阶段:

1、险种单一,业务结构不合理,各保险公司业务结构基本雷同。目前,我国非寿险公司的业务主要集中在车险、财产险等操作简单,技术含量低的险种上。2012年我国非寿险行业车险保费收入占总保费收入的比例约为72.4%,其中最大的产险公司人保财险的车险保费占比73.26%,企财险保费占比6.33%,责任险占比3.8%,意外伤害与健康险占比3.35%,货运险占比1.98%。而美国上世纪70年代责任保险的保费收入占比就已经达到了45%——50%。

2、价格竞争。为了争取业务,各家保险公司除了对车主进行低折扣销售外,纷纷给予代理人较高的代理手续费。虽然保监会规定,交强险手续费每笔不得突破签单保费的4%,商业车险手续费最高为该笔业务实收保费的15%,不得以其他任何形式变相提高手续费比例。但实际上,有的公司为了争夺市场份额,把代理手续费提高到了30%以上。车险的恶性竞争带来的结果是2007年以来我国车险业务连续三年全行业承保亏损。

可以说,绿色GDP的发展模式以及我国出台的相关产业振兴规划为我国财险业改变当前车险一险独大的局面创造了契机。根据美国能源基金会和国家发改委联合预测,2005年到2020年,中国需要能源投资18万亿元,其中节能、新能源和环保需求约7万亿元,平均每年节能环保市场规模为3000亿元到4000亿元。[2] 而2009年7月1日颁布执行的《侵权责任法》也使企业面临更多的环境责任。我国保险业应该抓住这些机遇,重点提高非车险业务比重,优化险种结构,提高整个财险业的盈利能力。

1.3 创造新的服务模式

绿色GDP既是一种经济发展方式,也是一种工作和生活方式。保险业应积极探索和创新低碳经营模式,在实际工作中尽可能降低经营成本,简化业务流程,节约人力物力资源。[3] 2010年以来,我国车险市场上已有12家保险公司开始经营电话车险业务,这种直销渠道由于省去了中间代理人,能够在综合费用中降低人力费用,并通过去除销售费用和日益高涨的中介费用,从而提高了保险公司综合盈利水平。中国平安电话车险从2008年开始运营,保费收入每年增长超过100%,仅仅两年多的时间车险业务便实现扭亏为盈。可见,销售渠道的变革改变了以往铺摊子、上规模、粗放式的展业模式,最大限度节约了营销成本和资源,实现了快捷、高效、低成本的目的。因此,绿色保险背景下,我国保险业应以此为契机改变以往粗放式的经营模式,精简组织机构,将某些业务环节如品牌推广、市场营销、查勘定损、保单管理、财务管理等外包给战略合作伙伴,自己则专注于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与提升。

2 面临的挑战

2.1 新技术的不确定性给风险管理带来难度

绿色GDP是一个新的经济理念,更是一项创新的实践活动。在2009年举行的第15届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我国承诺到2020年将二氧化碳排放比降低40%到45%,并使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自此,拉开了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的大幕。但客观的讲,低碳环保技术在我国仅仅处于起步阶段,技术的可靠性缺乏时间的检验,如太阳能产业可能由于产品效能的不确定性而面临可再生能源投资风险,太阳能电站也可能由于日照时间不足带来营运收入减少等风险,而碳的捕捉与埋藏则有可能引发地震等一系列风险;另一方面,我国保险公司亦缺乏对绿色、低碳等产业的承保经验,经验数据的缺乏使得保险公司在费率厘定、承保条款的制定、风险管控等方面面临诸多挑战。

2.2 传统经营模式的转变需要勇气

目前,奉行大而全经营模式的保险企业在我国依然是主流,新公司进入市场后便急于扩张规模,总公司成立后便是各省级分公司,市县分公司,每一级公司内部设置销售、承保、理赔等业务岗位,这种传统的“金字塔”型公司结构,管理层级多,对市场变化反应不灵敏,公司运转效率低下,无法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和市场竞争的需要。

在绿色保险背景下,我国保险业转变经营模式需要足够的勇气。2004年,当我国车险市场由于激烈的价格竞争而出现全行业承保亏损时,国内首家专业车险公司“天平保险”一改当时财产险公司粗放式扩张,构建全线服务架构的经营模式,独辟蹊径的采取了“基于非核心业务外包的低成本”经营模式,将全部销售业务外包于专业中介机构,将查勘定损外包于保险公估人,引入律师行为客户提供法律援助服务,与中介机构合作进行保险产品开发,与道路救援服务提供商合作为客户提供专业救援服务,开创国内保险市场先河。也正是这一当初并不被市场看好的经营模式,在车险全行业连续三年承保亏损的大背景下,实现了天平车险连续三年的承保盈利。

2.3 绿色保险竞争力度弱,缺乏创新的激励与保护制度

从目前国内推出的绿色保险看,不论是绿色车险产品,还是环境污染责任险等,仍然局限于传统业务的竞争范畴,这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国保险业创新能力不强,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与保险业发达国家存在着巨大差距。这种差距固然与我国保险业发展的时间短,整个保险市场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有关,但缺乏创新的激励与保护制度,依然处于寡头垄断的保险市场则在更大程度上抑制了我国保险业创新的内在动力。以中国保监会公布的2010年上半年我国保险业经营数据来看,产险市场前4大公司市场份额为71.12%,寿险市场前5大公司市场份额为74.76%,而1999年美国前8大公司的市场份额在35%左右。[4] 这种市场结构表明,我国的保险市场整体上仍处于寡头垄断状态,充分竞争的市场格局尚未形成。在市场竞争不充分的情况下,国内保险企业自然缺乏业务创新的内在动力。

另一方面,在我国现有的法律框架和市场条件下,很难实现对保险企业的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当然,对保险产品实现知识产权保护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西方发达国家更多的是依靠行业监管和企业自律来实现。由于保险产品先天具有易模仿、可复制等特点,且成本极低,因而当前我国保险市场的经营依然以模仿为主。但长此以往,必然极大打击我国保险企业进行产品创新的积极性。

2.4 政策法律环境不完善增加了绿色保险业务发展的难度

归根结底,绿色保险的发展要为绿色GDP经济增长模式服务,通过向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高排碳产业设定更高的费率,提高高污染产业和高碳产业的成本,加快落后产能的淘汰,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但我们应该看到,当前的社会文化、政策和法律背景并不利于绿色保险的开展。中国汽车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2010年1至5月份,1.6L以下车型中,销量增长最高的是1.3L-1.6L的车型,增长31.7%,1.0L升以下与1.0L-1.3L的车型销量增长仅在10%左右,1.6L-1.8L排量车型增长43%,1.8L-2.0L的车型增长47.8%,2.0L-2.5L车型增长31%,2.5L-3.0L则增长155%,3.0L以上车型也有67%的增长。[5] 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的缩水,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国民攀比的消费心理,政府公务用车追求大排量、大尺寸等使得我国节能减排的任务异常艰巨,通过绿色车险实现推广使用小排量和清洁能源汽车的目标往往难以实现。

以绿色保险中的环境污染责任险为例,早在2007年12月,国家环保总局联合保监会下发了《关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但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成为该险种无法快速推进的重要原因。一方面企业存在侥幸心理,怕花冤枉钱,不愿意参保;另一方面对这类风险的识别和量化难度大,责任认定困难,历史损失数据的缺乏,再加上业务量小,风险概率难以确定,使得保险公司也不敢大规模承保。到2009年,试点地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保费收入仅占当年全国财产保险业保费收入的1.46%,其市场地位可见一斑。

总之,绿色GDP经济的时代已经到来,我国保险业应当正视挑战的同时,抓住机遇,服务于绿色经济的同时,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实现我国保险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原刊于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8月)

参考文献

[1]马丽娟.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2]王毅鹏.低碳经济发展中保险如何创新[EB/OL].

http://www.chinanews.com/cj/cj-gncj/news/2009/11-18/1971425.shtml

[3]黄继瑞.低碳经济发展中保险如何创新[N].中国保险报,2010年5月19日,第2版。

[4]魏华林,李开斌.中国保险产业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182.

[5]耿慧丽.节能减排收效甚微大排量汽车逆势增长[EB/OL].

猜你喜欢

保险业机遇挑战
RCEP与房地产机遇
保险业:为“一带一路”建设护航
再见,机遇号
2018年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3.8万亿元
不必过于悲观,四大机遇就在眼前
论中国保险业可持续发展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