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的方式和路径研究
2014-11-19孙立雄孙冬雪许建
孙立雄 孙冬雪 许建
摘 要: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大学生是我国青年重要组成部分,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共青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青年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运用社会学实证研究方法,以问卷调查法为主,在河北工业大学抽取600名大学生作为调研样本,在分析青年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知度和认同度的基础上,深入调查研究共青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青年的方式和途径。(本文原刊于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8月)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引导方式和途径;调研
项目简介:天津共青团调研课题(T13-04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并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居统治地位、起指导作用,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核心地位的价值理念。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四部分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以24字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大学生是我国青年重要组成部分,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情况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他们的思想观念趋于成型,但仍有较大的可塑性,必须予以重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迫切需要。做好青年思想引领工作是由共青团根本政治属性决定的,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共青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青年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1 调研设计及样本选择情况
河北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秉承“勤慎公忠”的校训精神,从严执教、从严治学,逐步形成了“工学并举”的鲜明办学特色与“勤奋、严谨、求实、进取”的优良校风,已培养近20万名毕业生。
共青团河北工业大学委员会是学校党委和上级团组织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群众性组织。负责全校团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和学生组织的管理工作。坚持“思想育人、科技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理念,重视青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努力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己任;注重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努力建设和谐校园,举行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化、社会实践活动;大力加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建设,服务于全校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由我校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师生组成小分队,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的形式在我校三个校区、十八个学院展开调查,在每个学院的各个年级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学生,对每个学生进行“共青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的方式和路径研究”的问卷调查。本次调研共统计问卷600份,剔除无效统计信息2份,有效统计量为598份。
分析调研样本,文科生245人,占总调研数据的41%,理工科共有353人,占总数据59%,基本符合河北工业大学以理工科的情况。大一至大四年级人数分别为134人、163人、153人和148人,分布均匀,基本合理。在调研对象中,男生和女生人数分别为397人和201人,分别占66%和34%;学生党员、共青团员和群众人数分别为53人、529人和16人,分别占8.9%、88.3%和2.8%;学生干部127人,占总调研样本的21.3%。
2 青年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度情况
在调研中专门设计两道题了解青年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情况。调查数据显示,“很了解”、“基本了解”、“听说过”的比例分别占到20.07%、49.83%、21.07%,“不清楚”的仅占9.03%,可见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存在着共同的认知和一定程度的了解。
然而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项基本内容,大学生的了解情况却不尽相同。根据了解程度分为“很了解”、“基本了解”、“仅听说过”、“不清楚”,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比例分别为16%、51%、28%和5%,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比例分别为11%、31%、38%和20%,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比例分别为21%、39%、33%和7%,对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比例分别为9%、14%、57%和20%,对社会主义荣辱观,比例分别为13%、34%、41%和12%。
表2 青年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情况表
由调查数据分析得出,大学生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项内容了解情况最好,这与很多社会实践活动均宣扬爱国主题是分不开的,因此社会实践活动一定程度上促进青年大学生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数据显示青年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的了解度次之,值得关注的是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了解度调查结果中,“基本了解”的比例较其他四项基本内容最高,很大原因在于大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考核学习,由此得出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也比较有效。“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了解度位列第三,足见校园文化建设、竖立榜样的方式也是有很大成效的。
在调研中,考虑到调查对象中学生所学专业类别对调查结果的影响,对我校文科与理工科两个专业类别的学生调查问卷进行了分别统计。统计数据显示,文科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程度比较高,只有少于6%的文科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模糊不清,而理工科类的学生中这一比例却达到了15%,相较而言比人文类学科的学生认知度低。这个现象表明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过程中,所学专业对学生价值观的建立有一定影响,人文类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对青年大学生理解并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促进作用。
鉴于调查对象中因担任学生干部情况不同而引起的价值观差异,故从学生任职情况这一维度对调研数据再次进行统计分析。从结果中我们容易发现:学生干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程度要高于普通学生。学生干部中“很了解”和“基本了解”的学生比例分别为30%和59%,合计高达89%;相比之下,普通学生中相应的学生比例分别为17%和47%,合计为64%。由此可大致得出,学生干部在组织从事班级、年级和社团诸如团日活动、大学生进社区、与社区党支部建立联系并定期学习等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相应地对自己的价值观起到了一定的塑造作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比普通学生有着更多的了解和感悟。
3 青年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情况
调研中根据青年大学生对自己的价?值观认识程度分为四种:很明确、比较明确、不明确和没考虑过,研究数据显示,比例分别是11%、47%、35%、7%,说明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价值观不是很明确或者说是比较模糊的。
在河北工业大学随机抽选的598个调研数据显示,同意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是“非常必要”和“有必要”观点的学生共有514人,比例86%,赞成态度?明确,认为“无所谓或者没必要”的比例为14%,比例较低。本次调研活动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几项内容分别调研认同度。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青年大学生认同“有助于树立正确价值观”、?“有利于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有利于增强学习动力”、“提高共产主义信仰,有利于进步”的比例分别为52%、27%、6%、15%,这说明普遍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发展是有利的;调查发现,“马克思主义并未过时”得到了57%的青年大学生的支持,另有21%相信只要与时俱进就能永葆活力;对于“实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实现共产主义”的信念问题,73%的青年大学生表示“十分有信心或者基本有信心”,“没信心或不清楚”比例为27%。综上情况,青年大学生对我国现有成就表示肯定与认同,主流思想积极向上,仍有对理想和信念的一定坚守。
通过调研发现,“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经济发展重于民族精神”两种观点的比例分别为97%和3%,这说明青年大学生具有较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调研显示,39%青年大学生认为“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得非常精采”同时33%学生认为?“考虑个人利益,不排除为了逐利而去荣求辱的可能”?,而28%表示“大体能遵循”。针对性设计题目了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如何平衡与个人价值?观冲突问题。“个人价值观服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要?时做出牺牲和让步”、“个人价值观服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以不做出较大牺牲为底线”与“实现个人价值观的前提下兼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三种代表性观点,比例分别为38%、35%和27%,与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情况基本符合,基本反映青年大学生价值观有着趋于理性、自我、实际的时代特点。
以上调查数据充分印证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中所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的结论。
4 影响青年大学生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素分析
图1 阻碍青年大学生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因素
分析共青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过程中促进力和阻碍力,结果显示,阻碍大学生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因素依次是“多元价值观的冲击”、“网络思潮的影响复杂”、“社会风气影响”、“个人利益影响”和“教育形式问题”分别占21%、37%、19%、16%、7%,显而易见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过程中受网络思潮、多元价值观和社会风气影?响很大,个人利益也是普遍关心的问题,我们要根据分析结果积极商?讨解决办法。
对于促进青年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因素研究,“社会风气改良”、“教育实效性提高”、“马克思主义指导意义重大”和“政府对学生关心”四个主要因素比例分别为42%、29%、11%、18%。这说明社会风气改良和教育实效性提高对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同时政府社会对青年大学生的关心关注也有助于大学生积极向上,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靠拢。
把握好影响大学生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因素,对于研究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青年的方法和途径有重要意义。
5 共青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方式和途径研究
共青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方式和途径主要有:加强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的课堂教学;加强志愿者服务活动、专业实习、四进社区等实践活动;加强物质与精神、制度与行为并发展和发挥典型榜样力量作用的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建设和管理网络等新媒体,注重网络道德规范;建立健全管理服务体制,在学生服务管理工作中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转变观念,适度引导,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调查数据显示,关于“大学生中推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有效途径”,选择“社会实践”者高达47%,“思想政治理论课等课堂教?学”为17%,这说?明学生更希望做“走出校门的秀才”,在实践中接受教育与历炼。“校园文化建设”、“网络等新媒体道德规范”分别占13%和10%,说明良好校园氛围等传统方式和网络新媒体引导均不能忽视,同时更加注重新媒体对青年大学生影响力上升趋势。“学生自主提高”占7%,对增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提出警示。“在学生服务管理中体现核心价值观教育”占6%,学校应当针对调查结果,确定工作重心。?
图2 青年大学生推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途径情况
在对青年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整体情况调查发现,92%的大学生参加过社会实践,只有少数学生没有参加过,凸显出大学生重视课外实践的良好态度。调研样本中74%参加过红色旅游、参观革命纪念馆、伟人故居等实践活动,对这些活动激发青年大学生爱国热情和弘扬民族精神的作用给与肯定。调研显示53%参加过专业实习、志愿者活动、勤工助学等形式的实践活动,表示确实对培养自立自强、艰苦奋斗的精神有益。26%通过三下乡、四进社区和社会调研等实践活动切实增长社会阅历,了解国情,增长见识。综上可见,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新平台,在实践活动中培养青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很有必要并且行之有效的。
调研“对引导大学生?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最大作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显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分占39%、25%、21%、15%。提示教育者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时要重视且合理化。针对“引导大学生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有效教育方式”调研,“网上交流”、“电影教学”、“学术讲座”、“知识?竞赛活动”、“课?后面谈”和“课堂讲授”支持率分别为23%、21%、17%、19%、9%、11%,这说明生动、形象的教育方式对青年大学生更有吸引力,要注意将新型和传统教育方式融合起来。
以校园文化为载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有助于引导青年大学生潜移默化中提高思想境界和道德。调研显示,37%的同学愿意参加与时政紧密相关的活动,这说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要求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并体现时代特征;29%同学认为课堂教学和校园学习考风氛围对自身价值观有影响,这说明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教风和学风建设中;34%同学表示在“五月的花海”红歌比赛、“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表彰活动、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等对自身核心价值观念形成有促进作用,这要求利用文体活动和课外科技活动并结合传统节日和重大事件等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调研中发现网络等新媒体对青年大学生的生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更加重视利用网络道德约束青年大学生,利用新媒体的影响力正确引导青年大学生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教师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和学生的引导者要注意为人师表、做好表率,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突出服务意识,对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非常有利的。在此过程中,必须注意转变观念,适度引导,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引导青年大学生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心感悟。(本文原刊于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8月)
参考文献
[1]朱妙宽.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J].宁夏党校学报,2013(03):38-41.
[2]王龙和.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J].中国校外教育,2013(05): 12.
[3]罗宏炜.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其现实意义[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9(05): 48-51.
[4]唐小芹,夏继春.关于引导大学生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的研究[J]. 湖南商学院学报,2009(01): 29-33.
[5]窦诚松.大学生全面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实现路径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论文》,2013-05-26.
[6]刘俊琪.增强新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教育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06-12.
[7]李斌.哲学视阈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硕士论文》,2010-06-15.
作者简介
孙立雄(1979-)、男、河北辛集人、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学生教与管理育(就业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孙冬雪(1988-)、女、河北保定人、助教、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风考风建设、就业指导)。
许建(1987-)、男、天津武清人、助教、本科、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