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日关系的走近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014-11-19杨帅
杨帅
摘 要:本文分析印度与日本关系在最近一段时间变得密切的原因,同时也分析阻碍他们深度合作的潜在障碍,最后为中国如何破解潜在的印度与日本同盟关系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印日同盟;和平宪法;中印边境冲突
亚洲是当今世界上存在火药桶最多的地方,从东北亚一直到南亚都有潜在冲突的区域,而中国同时和好几个国家有领土争端,所以安全形势不容乐观,而尤其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周边两个最重要的国家印度、日本,他们较之于其他国家拥有更大实力,因此是中国非常重要的潜在对手,它们其中的任何一个都中国需要谨慎对待,面对着日本与印度日益走近的现状(最新的表现就是安倍与莫迪的首脑会议),中国更需要严肃考虑印度与日本结盟的可能性。
本文试着分析日本与印度关系走近的原因以及对中国的影响,找出决定印日关系紧密程度的几个因素,从而提出化解可能出现的印日同盟的策略。
1.印度-日本接近的原因
1.1 印度方面的原因
印度与中国存在着领土争端,领土争端问题只是潜伏到现在(在上世纪60年代还发生过边境冲突),短期内两国的领土似乎没有解决的可能,双方都认为领土事关尊严问题。两国都是殖民主义的受害者,对可能丧失领土的任何妥协都非常警惕,这使得领土争端注定是两国之间难以解决的问题。
领土争端只是中国与印度之间存在的问题之一,另一个问题就是中国在印巴关系中所持立场的问题。中国早期支持巴基斯坦很显然有重要的战略原因,即遏制印度。随着印巴关系的缓和以及中国与巴基斯坦经济关系的日益密切,中国在巴基斯坦的投资越来越多(包括计划中的港口建设与石油管道运输),这使中国比冷战时期更重视与巴基斯坦的友谊,这显然会触动印度的神经。印度的政治家自然地会想到:既然巴基斯坦在东亚找到一个可靠的盟友,那么它自己也需要一个可靠的盟友,环顾东亚,似乎只有日本可以扮演这个角色:美国似乎没有意志加强在南亚的存在,它一段时间倒是和巴基斯坦关系走的很近,但是当反恐战争告一段落之后,巴基斯坦的战略地位下降,美国干脆就从这个地区撤出了;俄国似乎愿意帮助印度提高自己的军事实力,但是仅限于向印度出卖武器,以及和印度联合研发武器,俄国没有意志也没有财力来帮助印度。印度还需要另一个潜在的盟友来为其提供资金和技术来源,以及最重要的条件——在帮助制衡中国问题上有战略利益,日本理所当然地成为最理想的对象。日本还是理想的投资来源和原料进口国,两国之间在经济上也有较大的互补性。最后还有一个可能让印度与日本感到轻松的事实就是两国的政治制度较为接近(比较它们和中国而言),这应该成为双方更高层次合作的基础。
1.2 日本方面的原因
对日本而言,21世纪的国际格局似乎对日本越来越不利,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加,中国在争议领土问题上的立场更加坚定,虽然没有几个日本领导人真的相信中国会侵略日本,但是对中国武力占领争议岛屿的担心似乎越来越大。其实,和日本存在岛屿之争的并不是中国一家,日本与韩国,尤其是俄国的领土争端更多。如果日本的外交策略稍微高明点,就不会同时与这几个国家关系疏远:日本在很多问题上的做法使韩国日益对其保持警惕;日本本来可以和俄罗斯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这样不仅有望(部分)解决北方四岛问题,还有可能离间俄国与中国之间的关系,但是安倍政府的外交政策被意识形态绑架了,它和其他欧洲国家以及美国一起对俄罗斯在克里米亚半岛上的做法施以惩罚——即使克里米亚问题和日本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这样,在所有亚洲大国中日本只剩下印度这个可能的盟友。日本希望利用印度与中国之间的领土争端作为楔子来离间两国。同时,印度又是潜在的巨大新兴市场,它可以为日本提供商品出口地以改善日本长期以来的低迷经济。日本本国在发展军事力量和军事技术上存在着诸多的法律限制和政治限制,利用和印度的军事合作日本可以在不改变基本国策的境况下获得很重要的外部军事支持。
印度与日本关系的持续改善与发展对双方而言都有利,如果它们没有成为事实上的盟友才会让人觉得出人意外,在可见的未来它们的关系应该会持续地升温,前提是它们能克服以下的几个障碍。
2 印日关系的障碍
印度与日本双方都存在着一些难以改变的缺陷,这些缺陷使双方的更深层次合作存在障碍。
2.1 印度方面的障碍
对印度而言,吸引尽可能多的投资来源以发展经济是其政府面临的重要任务,就像中国政府在过去30年间很成功地做到的那样。但是,印度在吸引外资方面的成就乏善可陈。这由多种原因造成,在制度上,印度没有迎合国际标准的愿望,虽然印度也有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如班加罗尔的软件业,但总体而言,印度缺乏对技术的热烈渴望。中国为了引进技术,在很多地方设置了工业园区,给与外国公司大量的优惠,甚至政府官员的升迁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他在招商引资以及推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但是所有这些激烈因素似乎在印度都没有。中国人很快地融入到了世界,印度似乎在接受现代文化方面存在着一些顾忌,很多地方,尤其是农村还存在着很多陋习,很难说这些因素不会对经济发展起到消极作用。
2.2 日本方面的障碍
对日本而言,让自己这个盟友显得有可信性存在着困难,因为日本的宪法决定了日本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无法在军事上支持盟友,因此这个结盟注定是单方面的。印度肯定会想到,在现有的法律框架范围内,不管印度与日本关系发展到有多亲密,如果与中国发生军事冲突,很难指望日本会做出实质性的军事反应,这就大大地限制了军事同盟的作用。与之相反,可以预见中国在支持巴基斯坦方面只受权益的限制,而没有法律的限制。
例外,日本要想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吸引力的盟友就需要发展自己的经济,尤其是扭转长期的经济增长缓慢的局面,印度需要投资,如果日本对外投资乏力的话,中国的资金可能就会取而代之。这个趋势其实已经展现的非常明显了,中国在印度的投资已经超过了日本在印度的投资,从趋势来看,这种差距可能会越来越大,如果日本不将对印投资与战略需要结合在一起引导本国企业在印度投资,日本对印度的吸引力可能会逐渐降低。
因此,从这些潜在的障碍来看,印日同盟也不会在根本上改变中国的安全格局,虽然会在一些具体政策层面上对中国产生压力。
3 印日同盟对中国的影响及应对
印度与日本的接近对中国提出了挑战,这是中国在周边外交中需要首先思考应付的一个问题。
3.1 潜在的印日同盟对中国的影响
印度与日本加强关系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其他国家可能加入这个联盟或是和这个联盟建立关系,这样东亚就可能会形成以中国、俄国为一方,以美日印为另一方的局面,这无助于地区局势的缓和。其他和中国有领土争端的国家,如东南亚国家也可能会和印、日抱团,这会限制中国的行动空间。即使没有安全上的威胁,这些国家可能也会形成自己的经济共同体,从而将中国排除出地区经济共同体之外。有迹象表明日本极力想拉拢东南亚国家加入TPP,从而瓦解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印日关系的加强使中国外交面临着一个选择,那就是要不要放弃坚持了很久的不结盟政策,与其他国家结盟以应对潜在的敌对联盟。中国似乎还没有下决心要放弃不结盟原则,而且中国四周似乎也没有合适的结盟对象(俄国是个潜在的结盟对象,但是俄国的军事实力过强,和其结盟有尾大不掉的危险)。总之,印度与日本关系的加强对中国的地区安全战略提出了挑战。
3.2 中国的应对
虽然中国的经济军事实力有了不小提高,但是没有迹象表明中国会在根本上挑战现有的国际格局,中国在领土争端问题上也保持着比较克制的态度,虽然国内始终有股民粹主义的思潮。只要中国继续保持着克制态度,不表现的咄咄逼人,印度与日本就很难走上真正的结盟道路上去。
中国需要分别和日本、印度改善关系。只要中日两国在领土问题上保持克制态度,不要过早地在钓鱼岛问题上摊牌,学习邓小平的智慧将问题留给后人来解决,中日关系就会慢慢地改善。中国需要接受日本慢慢成为正常国家的现实,因为这个世界上还没有那个国家建立自己的军事力量需要其他国家的“批准”,从趋势来看,日本很可能会向“正常国家”发展,至于发展的速度有多快取决于它感知的中国威胁。其实,日本不仅和中国有领土争端,和韩国、俄国也有争端,甚至争端更大(如北方四岛问题),为什么日本对与中国的争端反应的尤其强烈,可见这里的根本问题不是钓鱼岛问题,而是日本对中国整个意图判断的问题。如果中日双方能降低批评的调子,维持基本的经贸关系,加强民间交流,基本上可以维持比较平静的中日关系。
中国也无需现在就解决与印度的领土争端问题,中国可以继续和印度发展经贸关系,加大对印度的投资,尤其是中国可以和印度在世界舞台上用一个声音说话,即代表金砖国家说话。中国和印度同时是殖民主义的受害者,这个共同经历可以使中国与印度加深了解,缓解印度对崛起中国的焦虑。
4 结论
总之,中国外交应该降低调子,不要说些咄咄逼人的话,表现强硬只会将所有潜在敌人赶到同一个敌对阵营中去。这个劝诫不仅适用于中国对待潜在的印日同盟问题,也适用于当前中国外交的总体策略。
参考文献
[1]赵干城,中印关系现状、趋势与应对,时事出版社2013年版,第78-103页。
[2]郭定平,日本政治与外交转型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34-56页。
[3]罗肖,日本外交在迷失方向?联合早报2010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