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民间传说发源地旅游开发探究

2014-11-19李娟

卷宗 2014年10期
关键词:旅游开发河南

摘 要:中原文化博大精深,中国著名的爱情传说《梁祝》、《牛郎织女》、《孟姜女》,均起源于河南。四大爱情传说在几千年的发展流传中形成了包括戏曲、文学、音乐舞蹈、影视、民风习俗、民间节日等庞大的文化体系,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文化成为旅游灵魂的今天,河南作为中华之源,拥有与传说有关的大量遗存。由此,能否整合这些经典民间传说,使之成为河南又一张向外推广的名片。

关键词:民间传说;河南;旅游开发

1 厚重的中原文化底蕴

悠悠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沃土中滋生繁衍了绚丽多姿的中华本土文化,也流传下来了许许多多优美动人的神话传说,这些神话传说代代相传,浸润着人们的心田。尤其是并称为中国四大民间古典爱情传说的《梁祝》、《牛郎织女》、《孟姜女》据考证,中国古代三大民间传说起源于河南,这为厚重的河南根源文化又添浓墨重彩的一笔。整合这些资源,民间传说发源地旅游必将成为河南旅游业开发与发展当中新的亮点。

目前,全国至少有梁祝墓10座,梁祝读书处6个,梁祝故里究系哪里?前些年,浙江宁波、江苏宜兴、山东济宁、河南驻马店等地之间,为此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笔墨官司。但最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还是把源地之名授予了河南省的汝南县。

梁祝传说在民间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可谓中国家喻户晓,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有东方《罗密欧与朱丽叶》之称。故事源于晋朝,现存最早的文字材料见于宋代张津《四明图经》所引初唐梁载言的《十道四蕃志》。到晚唐张读《宣室志》(公元851年成书)就形成了现在故事的完整框架,并明确了梁祝的发源地,形成完整丰满的故事。

梁祝的故事发源地就是河南驻马店汝南县马乡镇,在这里不同时期都有诸多的有关梁祝“曹桥结拜”、“十八里相送”、“楼台相会”、“吊孝哭灵”、“化蝶”等五大情节的文人笔记、民间传说等问世。故里遗址现有梁祝墓、梁庄、祝庄、马庄、红罗山书院、鸳鸯池、十八里相送故道、曹桥(草桥)及梁祝师父葬地邹佟墓等。

2001年国家邮政局发行中国民间四大传说故事特种邮票,把汝南作为“梁山伯与祝英台”邮票的首发式地点之一,中国文联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把汝南县命名为“中国梁祝之乡”,2007年梁祝传说被河南省政府公布为第一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千百年来,这里及其附近的群众无论男女老少,皆能说“梁祝”、诵“梁祝”、唱“梁祝”、演“梁祝”、社火舞“梁祝”、年画绘“梁祝”、窗花剪“梁祝”、麦草编“梁祝”,构成了一种独特而又耐人寻味的梁祝文化现象。

1.1 牛郎织女传说源于南阳

牛郎织女是中国最有名的一个民间传说,是中国人民最早关于星的故事。随着全社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河南南阳、河北邢台、陕西西安、陕西兴平、山西和顺、山东沂源等十几个地方纷纷宣布,当地是牛郎织女传说的发源地。结合资料分析,“七夕节”的起源始于楚国时期的汉水流域,因汉朝的兴起,“七夕节”和牛郎织女故事得到广泛深入的流传。南阳盆地是楚汉文化发源地,农耕文化发达,南阳黄牛名扬天下,又是“柞蚕之乡”纺织重地。此外,另有汉画像石可以得到佐证,此石于上世纪70年代在南阳北郊独山东坡白滩村被发现,画像右上角有一牵牛星,星下画一牛,牛前有一人作扬鞭牵牛状;左下角有一织女星,里面跪坐着一位头挽高髻的女子。从画中可以看出,传说中的老牛体型,和现在南阳黄牛是一样的。

南阳是七夕故事的发源地,这里不仅有丰富的牛郎织女传说,而且还有传说中牛郎的故里——牛郎庄和织女村(现叫史洼村),牛郎庄附近还有一个桑树庄,是牛郎织女种桑养蚕的地方。由于“仙凡配”没有善终,被视为一个悲剧婚姻,因此按照当地的风俗,两村的人到现在也不能通婚,并世代相传。2008年,南阳“牛郎织女”传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列为第一批河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千百年来,孟姜女的故事一直以口头传承、歌谣、戏曲等多種形式在民间广为流传,她的勤劳、善良,纯朴,以及她对爱情的执着与对暴政的抗争,千百年来感动着无数国人。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顾颉刚将孟姜女传说的原初形态一直上溯到《左传》,并整理出了孟姜女故事的“历史的系统”和“地域的系统”。《左传》中的祀梁之妻,还只是一个“拒效吊”折服齐侯、聪明知礼的妇女形象。到战国中期,在《礼记·檀弓》才出现了“祀梁死焉,其妻迎其柩于路而哭之哀”的记载。从此,祀梁妻的“哭”,成了民间故事发展的核心内容,尽管故事人物由祀梁妻发展到孟仲娑、孟姜女,其夫也由祀梁殖发展到范希郎、万喜良,但祀梁妻的“哭”这个核心内容并没有变。“哭崩长城”、“哭崩梁山”这些故事情节,就是围绕这个核心发展出来的。

孟姜女传说流传的范围极广,据顾颉刚先生的研究统计,该传说流传的省区包括:北京、河北、辽宁、山东、山西、河南、陕西、江苏、上海、安徽、浙江、湖北、湖南、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四川、甘肃共19个省区。因此,孟姜女这种口头遗产在中国构成了一个很大的民间传说圈,在这个文化圈中,河南以当地流传的丰富口传遗产和翔实的史料线索,以及城乡社区人文景观遗迹的印证,测查和认定了新乡是孟姜女传说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孟姜女的丈夫万喜良是卫辉人,被魏王征召修筑长城,今卫辉与辉县交界的战国长城,劳累而死,埋于长城之下。孟姜女寻夫哭至卫辉池山段长城,感动天地,哭塌长城,露出丈夫尸骨。至今在卫辉池山乡歪脑村一带还流传其故事,山上能见到孟姜女哭塌长城的泪滴石。新乡市区有孟姜女河,孟姜女路,孟姜女桥等名称。此外,在新乡市的南部,有两条孟姜女河。东边的一条叫东孟姜女河,西边的一条叫西孟姜女河。

2 开发民间传说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民间爱情传说经历千年的传唱、演变和发展,是人民智慧的不断累积创造的结晶。形成了庞大而又内涵丰富的文化资源宝库。当今,旅游已成为文化的载体,而文化也已成为旅游的灵魂,将旅游与文化有机的结合正成为现代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新亮点。

2.1 影响广泛,具有强大的旅游吸引力

民间传说均来自民间,是亿万民众口传心授、世代传承的文学艺术形式和知识宝库,在民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和娱乐作用,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河南集中拥有这四大爱情传说,这为河南旅游开发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和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2.2 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开发提供取之不尽的源动力

四大民间爱情传说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衍化为包括文学、音乐舞蹈、影视戏剧、民俗礼仪、手工艺等在内的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不仅反映了我国传统爱情观、民俗哲学等传统文化,也是最具辐射力和影响力的口头传说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大传说纷繁庞大的文化艺术体系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能为河南进行此项旅游开发提供源源不断的文化驱动力。

民间传说传承了人类最美好、最朴素的感情,具备非常向上的传统道德价值,民间传说中的人物对于爱情的坚贞,对于人生的美好的追求,善良的性格与淳朴的道德品质,对于今天的人们都有着积极与深刻的意义。

民间传说集中于河南,有助于河南进行区域联合建设与发展,如此巨大的资源优势,不但可以转化为经济优势,还可以成为品牌优势。响亮的品牌将会成为其他地域无法模仿的开发策略,营造河南独一无二的文化吸引力。

3 对民间传说的相关遗存进行保护和开发

古典爱情传说在河南有大量的遗存,这些遗存也是游客追寻远古爱情,触摸远古所凭借的遗迹,同时也是证明其起源地的重要依据。围绕“爱情源地”这一主题,再现传说中的情形,让游客在虚幻与现实中感受千古绝唱的魅力。在这些遗存中,最为详细保存最为完整的是驻马店汝南的梁祝传说遗址,鹤壁黑山的白蛇传传和南阳的牛郎织女传说遗存也比较完整,新乡孟姜女传说遗迹比较模糊和分散,相关部门可以进行适当的模拟建设,使之完整。以汝南县为例来说,对于梁祝墓、梁祝故里、十八里相送故道等应划定保护区范围,申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等措施加强保护,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可进行适当的环境美化建设,如规划园林建设,种植花卉植物,引入池塘流水,假山喷泉等,因为,对于游客来讲,除了文化的吸引力之外,美景的吸引力也非常的重要。这些绮丽浪漫的爱情传说配上幽雅美丽、独巨匠心的美景才能更加的相得益彰,引人入胜。

3.1 建立博物馆,直观展示多彩的传说文化

成立专门机构,培训专业采编队伍,广泛搜集千百年来围绕四大传说而出现的鼓词、故事、传奇、曲艺、剪纸、民俗节日等,并把这些丰富多彩的文艺作品和艺术形式进行多样展览展示。这些多彩的艺术形态所散发出的迷人魅力必将吸引四方游客。

3.2 开发三大传说演艺旅游,打造文化盛宴

文化演艺与旅游资源的整合,是人们对现代旅游体验性的深入认识,以特色文化为主调的商业演艺与旅游产业资源的迅速结合,并具有旅游与文化的双重魅力,在全国范围内,很多优秀的旅游景区都在致力于这种竞争力的打造。而对于本来就具有丰富舞台艺术作品的四大爱情传说来说,发展景区演艺旅游将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也是展示其文化内涵的重要手段,將会产生非常巨大的吸引力。在演艺旅游的开发方面非常值得借鉴的就是杭州的“大宋千古情”、广西的“印象刘三姐”以及河南的“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它们不仅融合当地民俗、歌舞、杂技艺术于一体,而且运用了现代高科技手段营造如梦似幻的意境,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这些旅游演艺节目上演至今,已经迎来了几千万观众,好评如潮。尤其是“大宋千古情”表演中关于梁祝、白蛇传的传说美仑美换,生动逼真,赢得了观众的强烈共鸣。这给我们开发四大传说地的演艺旅游提供了优秀范例,但借鉴的同时要注意创出自己的特色,不一定拘泥于大型灯光和舞台,只要是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参考文献

[1] 马紫晨.梁祝中原说[J].寻根,1997(3):7.

[2] 吕世范.河南特色旅游文化[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8(1):155~157.

[3] 钟敬文等.名家谈牛郎织女[M].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1):92,196.

[4] 伍鹏.梁祝文化保护与梁祝旅游开发[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7):61~65.

[5] 徐赣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式保护框架[J].广西民族研究,2005(4): 172~180.

[8] 王玲玲.孟姜女故事的起源与流传[J].济南:春秋,2007(4):47~48.

作者简介

李娟(1983-),女,河南省台前县人,郑州旅游职业学院助教,本科学历,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猜你喜欢

旅游开发河南
法治护航 让“游河南”更惬意
出彩河南
河南:严守食品安全“第一道防线”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探析
不同类型旅游景区管理模式的对比分析
庆阳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路径分析
旅游开发对纳孔村布依族传统文化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