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推门听课”和“分享听课”
2014-11-19孙娟
孙娟
摘 要:“推门听课”能较实际地呈现教师课堂授课的原生态,是幼儿园检查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分享听课”作为近年兴起的听课方式,是幼儿园管理者人文理念的一种体现。笔者试从两种听课方式的实施效果、主导者、理念体现三方面比较其各自的优劣,进而阐述如何准确把握听课的目的与原则,使幼儿园管理者在理念更新的实践中达成统一。
关键字:推门听课;分享听课;比较
“推门听课”是指事先不打招呼,在接近甚至已到上课时间,直接进入教室听课的一种课堂管理方式。“分享听课”是指老师们根据个体的发展阶段、擅长爱好确定自己的研究领域或专题,较充分地设计、准备好活动后,主动邀请组内老师或对相同领域有较浓厚研究兴趣的老师、园长来班里分享课堂的听课模式。两种听课方式在效果、主体、理念上有很大的不同。
1 两种听课方式之比较
1.1 从听课效果上看
“推门听课”在一定程度上,它避免了个别老师刻意准备、重在表演等过激行为,能较实际地呈现教师课堂授课的原生态,是幼儿园检查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但是它必然会带来对授课教师的压力,甚至是干扰。由于没有足够的准备和“非学生之他者”的突然闯进,老师的紧张自然加重,原本准备好的一些环节因为紧张而处理得也不够到位。所以课后虽然园长总以常态课的要求评价着老师,但总会时不时地扭曲老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好的、鼓励性的评价当然好,但不太好的评价甚至是很差的评价却让人头痛,甚至增加抵触,认为“园长有意为难”。
而分享听课则是“邀请挑毛病”的听课活动,由执教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做了充分的设计和准备之后,邀请管理者、教师同行来“挑毛病”的。无论从环节设计、组织实施、效果体现各方面都有了充分的准备,即使在众人面前的些许紧张,教师也会自我调整和克服;还有的教师将自己教学中的新思路和新做法展现给大家,希望得到认可或者评价,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成长体验。这样的听课活动我们会看到很多教师的教育智慧在闪光。
但是必须承认,在现实中,精彩的展示下也会出现教师精心编排下不真实的表演成份,教师因“一味求好”、“别丢人”的心理而采取一些在现实教学中并不适用的教学策略,比如减少幼儿数量、动用多人配课等,造成教学投入的浪费等等。
1.2 从主导者来看
“推门听课”是幼儿园管理者为了深入班级教育教学工作的第一线,掌握第一手资料,确保完成常态下的教养任务,提前两分钟到教室观摩随堂课,这已成为常规工作。不难看出,“推门听课”以管理者为主导,以督查教师教学任务完成情况为目的,教师完全处于被动位置,完全不知道何时,教室门会被突然推开,园长或者保教主任夹着本子走进来。这样被动接受的结果有两个:一是每天按计划执行、组织活动,免得被领导挑出毛病,教学中只求完成,不求突破;二是那种“突然造访”在教师心理上造成很大压力,一些教师对这种突然造访很抵触:“怎么老听我的课?”“昨天的教学活动和孩子们互动得很好,她怎么不来?”。试问这样的听课活动会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么?
但是“分享听课”就不同了,听课的主导者是教师自己,旨在分析、提高,所以分享听课的效果显而易见,易于激发教师教学创新,利于形成良好的研讨氛围,从而达到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最终目的。
1.3 从管理理念来看
“推门听课”中,管理者为了督查教学任务是否按时、按计划执行,是基于将教师的工作消极面作为假设而采取的管理措施。正如美国管理学家道格拉斯·麦格雷戈在 X理论中认为:多数人天生懒惰,盡一切可能逃避工作;多数人没有抱负,宁愿被领导、怕负责任,视个人安全高于一切;对多数人必须采取强迫命令,软硬兼施的管理措施。但是我们清楚的看到“推门听课”常常使园长把深入一线的时间花费在辨别失败,而不是寻找成功和收获上。长期以往,老师们免不了产生“课是上给园长听的”感觉,研讨时常常出现“本来我是准备怎么怎么做的,您来了就……”等语言,贬损了老师的自我观,助长了教学是一份工作而不是一种事业的观点。
“分享听课”其实正是Y理论的体现。他认为:“人是依靠自己的主动性、天资禀赋与自我督导去工作的,因而在管理上要求由集权化管理回复到参与管理。”所以,当执教者以“被分享”的身份出现时,会主动地提出自己的困难、疑虑;当教师们以“分享”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中时,会主动地分析并吸取新的、好的、他人的经验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态度更真诚、热切,讨论的主题增强了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利用课堂平台研究和解决实践中的一个急迫或普遍的问题”有了可能。
同时,“分享”正在成为改善教师生活的一粒种子。经常的“分享”让老师们更加理解、尊重同事,感受到同事的相伴与支持。面对课堂时,老师们多了一份挑战,少了些许威胁,受到强烈的自我成长内驱,争先恐后地报名申请“分享听课,并主动地参加研讨和交流,老师们的理由是“有谁愿意自己在教学上永远是个一般般的人呢?”“每个人总想在某个方面做点成绩的。”老师们“心胸变得宽广了,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了,教育生活的幸福溢满教师的心房”。
2 融合运用,将“听课”成为展现教师风采的平台
面对各有优劣的两种听课方式,我们不能只推崇其一,排斥其他。而是应该以包容、宽广的视野接纳多种管理理念。
2.1 针对不同的教师情况,采用不同的听课方式
首先,对于刚毕业或刚进入岗位的新教师想法比较多,疑问也不少,并抱有一腔热情,迫切希望有人多指点,可又担心课上的不够成熟,给园长留下不太好的印象。因此,园长要多听新教师“有准备”的课,力争与新教师一起讨论活动方案,从而增强自信。
其次,对于那些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有了一定想法甚至做法,并且热衷于探索的老师,每学期或每学年安排一节“研究课”,展现自己的教学创新。
再次,对于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她们的课堂大多是平实可信,但难以突破,可以定期组织她们通过公开的“示范课”积累、总结、提炼教学经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同时,对教师中偶尔存在的消极怠工、投机取巧现象,园长会不定期采取“推门听课”的方式,督促老师们精心准备好每堂课,给老师们适度的压力,得到最原始、真实的课堂状态,总结、推广常态下教育教学中的好做法,也是可取的。
2.2 做好“有准备”的听课和被听课。
1、有准备的听课。笔者认为,管理者无论采取何种听课方式,都应在进班听课前做好两个明确:
首先,明确此次听课的目的:“在这节课中我希望看到什么?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的体现,还是贯彻落实教育理念的实践体现?……”
其次,明确要听课的内容。提前了解一下教师曾上交的教学计划,或者与执教教师进行沟通,知道教师的活动内容、目标是那些?大体安排是怎样的?有时对有关知识要进行必要的学习和储备,避免听课者“茫然地听,不明就里的评”。
有准备的“被听课”,是指教师为了让园长全面看到自己的教学状况,所做的准备工作。
首先,是教师认真制定教学计划,包括周、日及活动,认真执行既定计划,不论领导何时来看,以何种方式来听课,自己都能做好充分的准备,心中有数而不慌乱。
其次,在邀请领导来进行“分享听课”中,要明确:活动展现的目的是什么?或者能够提供给大家怎样的一个信息?教学实践中我这样的尝试是否合适?我会以怎样的教学经验和大家共享?
2.3 听课后的评价转变为“教学研讨”
不论何种听课方式,听课后的评析、探讨这一环节不仅是必不可少,而且是至关重要。我们一定要让执教教师先表达自己的教学设想、组织实施中的体会。管理者要做的就是——营造氛围,提供平台,大家共同成长,整体得到提高。
总之,作为幼儿园的领导者,工作应该是具有挑战性的而不是威胁性的,而且必须伴之以强烈的感情,这样才会让每个人都不受威胁所困,每个人对学习、工作的激情都得到鼓励,都能带着焕然一新的活力投入工作。
分寸在于把握。不论采用何种听课方式,最终,都是让幼儿园成为每位成人和孩子都渐渐成长、学习、改变、发展并在发现中找到快乐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