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若干思考
2014-11-19谢九英
摘 要:当代高校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与继承严重不足,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大学生属于社会的高素质人才,也应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与构建者。把传统文化寓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意义;措施
中國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经历了几千年的沉淀和继承,是我们先人伟大智慧的结晶,正是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强烈的民族认同感铸就了泱泱中华的浩然正气和大国风范。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辅相成,对于大学生的培养和成长来讲,将传统文化很好的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来,是非常重要的。当前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现状不容乐观,高校重视专业知识学习,忽视传统文化教育,认为文史哲知识实用价值不高,只注重学习专业知识,缺乏应有的文化自觉性。大学生自身对传统文化认知不足,部分大学生盲目标新立异,对传统文化缺乏兴趣,认为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了,盲目追捧外来文化。
1 加强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1、传统文化有利于大学生民族性格的养成。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提高他们的民族凝聚力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更多有社会责任感和爱国精神的人。最近一些年,总会出现外国反对势力影响国家的团结和安定,分裂祖国,干涉国家内政的现象,外国文化通过多种途径传入国内,使国内部分人民族感薄弱,所以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必须注重传统文化中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和宣传。国家就是一个大家庭,每一个成员有组成一个小家庭,没有大家,又何谈小家,只有整个大家过的好,小家才可以过的安稳,因此有必要将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渗透给大学生,增强高校教育的感染力,达到不断增强高校大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坚决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尊严。
2、传统文化有利于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传统文化在很多方面都起到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塑造健全人格的作用。从谦虚的品德角度讲:自古儒家思想就从很多方面对这些思想观念有所重视,无论社会发展到任何时代,无论发展的速度多快,谦虚的品德都是社会成员所必须具备的,所以我们要从传统文化中吸取精髓部分,教育大学生健康成长。从健康的心理素质角度讲: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告诉我们要有博大的胸怀去面对世界,不要因为一时的成败而论英雄一蹶不振,要坦然面对自己的一时成功与失败,不能因为成功而骄傲,也不能因为失败而气 ,要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从良好的人际关系的角度讲:在儒家思想中,从对方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与人交往时,要本着诚实和诚意去交流沟通,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加强学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可以很好的将传统文化中值得我们学习的精髓部分,渗透给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的大学生,为他们指引正确的思想方向。
2 造成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缺失的原因
1、社会环境导致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漠视。当前我国正面临着社会转型,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教育的重点更偏向于实用主义。如今反观我们的教育,除了考试依旧是考试,为了考试而学习。我们真正对传统文化的接触有多少呢?或许就是课本中的几个文言文或古诗。学习已成为一个很功利化的问题,有用的知识就学,没用的就坚决不浪费时间去学习。但何为有用何为无用呢? 或许能帮人找工作的学科,就算最有用的。反之,则是无用的。所以,传统文化对很多人来说就成了可学可不学的学科,因为它在考试中占得比重很低,甚至不考,同时它对我们工作无太大意义。我们主观上存的这种偏见导致了对传文化的忽视。
2、多元文化的冲击。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剧,纷繁复杂的流行文化,光怪陆离的网络文化以及新鲜的西方科学主义和现代文明纷至沓来,从而造成了许多人对传统文化的困惑和质疑,这也使得传统文化教育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困惑中。外来文化的输入和渗透使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受到“挤对”,社会不良文化使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受到“熏染”,青年流行文化的盛行使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受到“冷落”,以网络文化为代表的新兴文化使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滞后”。
3.学校课程设计不合理,传统文化教育缺乏系统性、制度化引导。在全球化文化思潮的冲击下,现在的大学生对于涉及传统文化的科目选择得越来越少。大都热衷于选择实用性强的,或者是比较时髦的、前沿的文化科目。传统文化逐渐淡出了大学生的视线,课程设计不合理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3 提升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措施
1、营造传统文化的氛围,加强传统文化的民族性和优越性教育。由于历史惯性的影响,在许多人的心目中,传统成了落后#陈旧的代名词,历史成了影响社会发展的拖累与包袱。这种氛围加剧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偏见与漠视。因此,应制定相关的制度,加强理论宣传,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纠正社会轻视传统文化的不良风气。加强传统文化的民族性和优越性教育,推陈出新,继承发展。此外,在考核和求职方面突出传统文化的素养指标,引起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2、拓展传统文化的传播途径,丰富文化活动。网络的大力发展为外来文化的入侵提供了途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网络为我们传统文化的弘扬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每逢传统文化的节日,网络媒体应该加强对节日活动的宣传力度,营造一种节日氛围。高校应组织更多的文化活动,比如国画,诗书朗诵,历史知识竞赛等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在学生宿舍及教室楼道上贴一些历史典故,让学生在无形中感受到中国悠远的历史文化,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氛围,让人产生一种历史文化感和民族自豪感。
3、加大对传统文化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传统的教育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学生被动的学习,限制了学生的视野。很多学生对这种教育方式有所抵触,泯灭了学生的创新性和发散性。因此,首先应转换角色,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内容和问题进行引导。课后要求学生对相关的内容进行查阅资料并写出心得体会以备课堂交流,形成师生互动机制。教师与学生互相学习共同研究问题,不仅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也充分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其次,丰富教育的手段,教育不仅仅是靠书本,也可以用其它的教育方式,比如,多媒体#、电影、音乐等。这种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更符合学生的个性,对提高学习效率也有很大帮助。通过多种途径诠释传统文化的内涵,让传统文化焕发魅力。
4.提高高校教师的传统文化修养。高校教师不仅需要帮助学生打好扎实的专业基础,而且也需要帮助学生提升人文素养。高校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提升:教师自我提升,通过阅读经典名著,国学经典等,通过观看《百家讲坛》、《国学堂》等电视节目;高校组织活动帮助教师提升,组织教师去探讨一些传统文化的课题,组织教师听传统文化讲座,组织教师举办传统文化知识演讲等。 教师通过自身传统文化修养的魅力去引导当代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行之以爱,这样不但弘扬与传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而且教师和学生的人文修养也都会得以提升。
总而言之,我们要将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优秀思想灌输给高校大学生,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正确的价值取向、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灌输优秀的传统文化,让我们的优秀文化发扬光大、让高校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接班人,也为大学生自身的成长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应杭,蔡海榕.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2]代冰、刘凤.理工科大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及实践[J]文学教育,2013(6)
作者简介
谢九英(1981-),江西遂川人,讲师,江西科技学院思政部,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