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因教致贫”现象分析

2014-11-19邓荣刚李松柏

卷宗 2014年10期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农民农村

邓荣刚 李松柏

摘 要:在国家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之际,西部一些农村家庭却因子女接受中等职业教育而产生的“因教致贫”现象。通过调查和分析,认为是由劳动力市场准入体制的不健全、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不良影响和农村家庭教育投资的偏差三个方面原因造成的。解决对策是,通过农民职业教育和农民创业教育,提高农民收入和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因教致贫;农村;农民

中等职业教育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消除贫困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很多学者也认为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防止“因教致贫”发生的重要措施。但是,通过调查发现,“因教致贫”这种现象也会在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发生。与高等教育相比,中等职业教育阶段所发生的“因教致贫”不明显甚至被人们误以为是其它原因所造成的。但其危害深远,有必要对此现象研究分析。

1 “因教致贫”的含义

“因教致贫”最初是描述农村学生上不起大学的社会现象,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对此概念界定众说纷纭,在学术界也没有统一的定义。余世华认为:“是个体由于接受教育而导致家庭或其自身陷入贫困状态这样一种现象。”而张国强认为:“是指家庭经济状况原本良好,因受教育子女较多或追求优质教育资源,造成家庭经济支付方向单一、额度过高从而导致的家庭经济贫困现象”。除此之外,还有与“因教成贫”所描述的现象类似的概念,诸如“教育致贫”、“教育消费型贫困”等等。实际上,除了“因教致贫”这种现象之外,还有“因病致贫”、“因愚致贫”等,已经并列成为当代社会问题。其原因是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一些社会深层次的原因促使许多不和谐社会问题发生,还会产生诸如“因×致贫”的社会问题。“因教致贫”是现阶段社会矛盾的一种表象,是一种不良的负面影响。可见,所谓的“因教致贫”是指个体接受教育对家庭经济或个人发展产生多方面的负面影响。研究“因教致贫”目的是针对这种失常的社会现象,分析“因教致贫”产生的根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和对策。

2 “因教致贫”的成因分析

2.1 劳动力市场准入体制的不健全

我国劳动力市场准入机制实际上是由《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一些相关规定而建立起的,没有专门性的就业准入法。虽然有国家和地方性的就业准入政策,但是不能从根本上保证“先培训,后上岗”的就业制度。劳动力市场用人机制的混乱,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大量使用未经过职业培训的劳动力,大量毫无技术的农民涌入劳动力市场,致使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在就业与收入方面没用明显的优势。虽然中等职业教育有免学费政策,但是并不意味着不用出任何费用。实际上,在接受中等职业教育过程中,还需要缴纳住宿费、书本费等相关费用,需要支出日益飞涨的生活费和一些额外的开支,承担因接受中等职业教育而放弃的工作收入和因工作不理想而放弃的就业风险成本。正是因为就业准入制度的不健全,无法保障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质量与预期收入,无法在短期内弥补家庭在此期间投入的成本,是导致“因教致贫”发生的首要原因。

2.2 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不良影响

由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比较晚,尚未形成职业教育特有的理念和机制。虽然国家提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办学理念,但是实际情况是将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办成了农村学生职业介绍所。为了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在招生上不设限,招来的学生良莠不齐,部分学生不良行为和消极态度在学生群体中产生恶劣影响。在管理上听之任之,只要学生不发生重大事故,一般都不会以退学处理。在教学上照本宣科,强调学科知识的记忆和学习,导致专业课脱离实际。在实习上敷衍了事,操作技能缺乏实用性与实际工作相脱离。这完全违背了职业教育理念与规律。也正是这样的原因,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与其说是被职校耽误,倒不如说不良的中等职业教育对这些学生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造成职业教育因素未能起到积极作用,从而导致人力资本投资失效,诱发“因教致贫”。

2.3 农村家庭教育投资的偏差

在农村观念中,一直将教育作为跳出农村的跳板。一旦子女在学习上取得成功,家庭会不惜一切代价支持到底。对于中等职业教育却不以为然。即使一些家长愿意送子女接受中等职业教育,也是基于子女学习成绩不理想或不愿继续接受高中教育,子女面临着就业或推迟就业。家长考虑子女打工年龄尚小,社会经验欠缺而选择推迟就业,选择中等职业教育“次要方案”来填补这段空白时间,笼统的认为接受教育总会有好的影响。在选择专业时,选择“时间短,收益快”的热门专业,较少考虑子女的兴趣和需求。这也造成了相当一部分学生是被父母赶进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其目的和动机不纯,不愿学习,造成教育不匹配几率增加。从而影响教育的作用,导致就业风险增大,预期收益降低,容易引起“因教致贫”的发生。

3 “因教致贫”的解决对策

3.1 农民职业教育

“因教致贫”的发生的前提条件是农村家庭经济收入不稳定。农民是一个不完全化职业,农业收入十分有限。这是因为“一个像其祖辈那样耕作的人,无论土地多么肥沃或他如何辛勤劳动,也无法生产出大量食物。一个得到并精通运用有关土壤、植物、动物和机械的科学知识的农民,即使在贫瘠的土地上,也能生产出丰富的食物。他无须总是那么辛勤而长时间地劳动”。由此可见,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关键在于发展农民职业教育。所谓的农民职业教育是“指对未来或现有的具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农民实施的以农业生产为基础的各类职业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教育”。农民职业教育并不是仅仅来解决具体的农业技术问题,而是通过教育影响农民的思维和观念,普及科学知识和技能,提高农民素质,将农民培养成具有新观念、有知识、有文化、有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保证农民收入的稳定、持续和有保障,从而消除“因教致贫”发生的可能。

3.2 农民创业教育

我国劳动力市场长期处于分割状态,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只能进入“次要劳动力市场”,加之劳动力市场准入机制不健全,必然导致中等职业教育收益低下,引发“因教致贫”。因此,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必须与创业教育结合起来。让他们边接受中等职业教育边创业,毕业后这些人不仅成为某方面的技能人才,而且还可能创办自己的经营实体。这样他们可以足不出户就业,有稳定的经济收入,而且还能照顾家庭。解决了中等职业教育的收益不足,从根源上杜绝“因教致贫”发生。同时,也间接的促进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大力发展农村创业教育,其重要的意义不止解决农民经济收入问题,更是因为他们会将新观念,新科技带进家庭,影响到以家庭为单位的劳作方式,甚至还会将职业观念思想潜移默化的传递给自己的子女。

参考文献

[1]余世华.“因教致贫”原因探析[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5(04):77.

[2]张国强.因教致贫的社会学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7,28(2):42.

[3]方芳,汪莉,张军凤.职业教育与就业准入制度良性互动的立法保障[J].教育与职业,2013(17):9-11.

[4]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5-11-10.

[5]西奥多·W.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M].梁小民,译.商务印书馆.1987:4.

[6]陈遇春,吕卫东,朱宏斌.新时期农民职业教育的概念与目标[J].教育与职业,2003(19):46-47.

[7]张琪.关于辽宁农村职业教育与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25(4):3-4.

作者简介

邓荣刚(1982—),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2011级在职研究生,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学。

猜你喜欢

中等职业教育农民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浅析中职数学课与专业课的衔接
“新常态”下区域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三大转变
将情感教育融入“老年护理学”教学中对中职卫校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影响研究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