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SM模型的天津市产业结构与竞争力评价分析

2014-11-19万亚晨刘亚运王信

北方经济 2014年5期
关键词: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天津市

万亚晨+刘亚运+王信

一、SSM模型的构建及其原理

(一)基本原理

1942年美国经济学家丹尼尔·克里默提出偏离——份额法(shift-share method, SSM),为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变动提供了有效方法。该方法以其所在区域或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为标准区,将所研究区域的增长与标准区的经济增长联系起来比较,将一定时期内的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分解为三个因素,即增长效应、产业结构效应和竞争力偏离分量三个因素。本文利用此模型把天津市作为研究区域,把全国作为标准区域加以研究分析。

(二)模型构建

设天津市基期的经济规模为b0,把天津市分为n个产业部门,bij,0,bij,t分别表示区域i(本文中代指天津)的j产业部门在基期和t年后的经济规模(其中j=1,2,3……n)。B0,Bt代表参考区域(本文中代指全国)基期和末期的经济规模,

Bj,0,Bj,t分别表示参考区域(全国)j产业部门在基期和末期的经济规模。在[0,t]时间段区域i内任一部门j的增长量可表述为:

Gij=Nij+Pij+Dij (1)

Nij=bjRj (2)

Pij=(bij,0-bij)*Rj (3)

Dij=(rij-Rj)*bij,0 (4)

其中:Nij为份额分量,即全国平均增长效应;Pij为偏离分量,也称产业结构效应;Dij为区域竞争力偏离分量。Nij越大表明区域i内任一部门按照全国部门的平均增长率发展所产生的变化量越大;Pij越大,表明区域i内经济结构对经济增长的拉力越大;Dij越大,说明所在区域i的j部门相对于全国具有较大的竞争能力。

(三)产业结构特征指标

进一步衡量区域产业结构总体特征,用L表示区域相对增长率指数,用W,u分别表示区域结构效果指数和区域竞争效果指数,并且令 ,

分别代表区域 i(天津)第j产业部门在基期与末期占同期参照区域(中国)相应部门的经济规模比重。其中

(5)

(6)

(7)

二、天津市产业结构与竞争力的实证评价

(一)天津市产业结构的SSM结果分析

SSM模型一般以5到10年为一个研究周期,本模型以全国作为参照区域,以天津市作为研究区域,分别对2000-2006年、2007-2013年两个阶段进行产业结构和竞争力的演进分析。对比2006年前后的各6年天津市产业结构及竞争力的发展及变化,计算出的2000-2013年不同时期天津市产业结构的SSM指标计算值如表1所示。

1.份额分量分析

两阶段内天津市的三大产业增长额均为正数,说明三次产业在全国范围内呈现增长性趋势,且三次产业的增长率高于全国的平均增长率。在两个阶段内三大产业对天津市经济增长贡献度顺序均为二、三、一,且在两个阶段内三次产业份额比重占该时期总份额比重的变化很小,第一产业的份额分量比重相比第二、三产业较小,并且呈下降趋势,第二、三产业该比重则有微小的上升,说明第二、三产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会越来越大。

2.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分析

两个阶段天津市二、三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均为正,说明天津市产业结构基础较好;同时三次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均呈增长之势,说明天津市经济增长充分利用了产业结构优势。比较两个时期的Pj值可以发现在两个时期内天津市第二产业结构偏离分量要大于第三产业,但是第三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增长速度要大于第二产业,这表明天津市产业结构优势的增长过程中第三产业的贡献度越来越大,这也是与天津市的长期战略目标相吻合的。

3.竞争力偏离分量分析

比较两个时期内的Dj值可以发现,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天津市第一产业Dj值分别为-0.79和-29.75,表明第一产业竞争力偏离分量呈现下降趋势。表明相对于全国来说,天津市第一产业的竞争力优势在下降。这一方面可能是天津市政府近年来一直把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作为重心而忽略了第一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天津自身的种植面积和自然条件的限制使得相对于其他农业大省来说没有发展农业的优势。同样比较两个时期内的Dj值可以发现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天津市第二和第三产业的Dj值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尤其是第三产业从42.85增加了1801.96,增速十分迅速,说明天津市第二、三产业的竞争力优势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产业总体发展特征分析

根据公式5-7计算出不同时期天津市产业结构的L、W、u值如表2所示,表中的K0和Kt分别表示两阶段天津市生产总值在基期与末期占同期全国生产总值的比重。由表1可以看出虽然天津市第一产业在竞争力偏离分量有不理想之处,但是两阶段三次产业的总偏离分量均为正值,表明天津市的产业总体发展态势良好。表2可以看出在第一阶段K0为1.68,Kt为2.02,第二阶段K0为1.90,Kt为2.48,说明从2000年到2006年再到2013年天津市生产总值占全国GDP的比重明显提高,也说明了同期天津市经济的增长速度遥遥领先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两个时期中的L值均大于1,表明在这两个时期内天津市三次产业经济增长率高于全国同期,尤其是在第二阶段相对于全国来说发展更迅速。同样的两个时期的u值也均大于1,并且从2000-2006年的1.16上升为2007-2013年的1.31,表明天津市区域竞争的优势在不断加强。但是W值却从第一阶段的1.03下降为第二阶段的1.0,表明天津市产业结构的竞争优势在下降。

表1 2000-2013不同时期天津市产业结构的SSM指标值

三、结论与对策建议

本文基于天津市和全国2000-201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份额偏离模型对天津市的产业结构与竞争力进行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一)天津产业发展总体态势良好,但是在2000-2006年、2007-2013年两个阶段三次产业的发展速度和竞争力水平提升的差异较大,很明显,第一产业发展态势及竞争力水平远不及第二、第三产业。

(二)第二产业在结构和竞争力上均取得了长足发展,并且相比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发展的更为迅速,第二产业是天津市近年来经济发展最主要的推动力。

(三)第三产业在结构优势、竞争力和对地区发展的贡献程度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增速均优于第二产业,但是和国内一线城市相比,天津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仍然偏低。

基于上述结论,本文对天津市产业结构优化以及竞争力的提升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一)利用区位和科研的优势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政策上给予现代农业更多的支持,加强政府与农业企业的联系,进而从根本上提高第一产业的竞争力。

(二)大力吸引外资并鼓励外资企业增资扩股带动第二产业的升级和高端化,进而提高第二产业的竞争力。政府重点考虑引进科技水平高,在全球价值链高端的企业和项目,以期实现天津第二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提升。

(三)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积极提高其在GDP中所占比重。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推进服务业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是实现天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及提高竞争力的战略重点。

(作者单位:1、3.天津商业大学;2.天津财经大学)

责任编辑:康伟endprint

一、SSM模型的构建及其原理

(一)基本原理

1942年美国经济学家丹尼尔·克里默提出偏离——份额法(shift-share method, SSM),为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变动提供了有效方法。该方法以其所在区域或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为标准区,将所研究区域的增长与标准区的经济增长联系起来比较,将一定时期内的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分解为三个因素,即增长效应、产业结构效应和竞争力偏离分量三个因素。本文利用此模型把天津市作为研究区域,把全国作为标准区域加以研究分析。

(二)模型构建

设天津市基期的经济规模为b0,把天津市分为n个产业部门,bij,0,bij,t分别表示区域i(本文中代指天津)的j产业部门在基期和t年后的经济规模(其中j=1,2,3……n)。B0,Bt代表参考区域(本文中代指全国)基期和末期的经济规模,

Bj,0,Bj,t分别表示参考区域(全国)j产业部门在基期和末期的经济规模。在[0,t]时间段区域i内任一部门j的增长量可表述为:

Gij=Nij+Pij+Dij (1)

Nij=bjRj (2)

Pij=(bij,0-bij)*Rj (3)

Dij=(rij-Rj)*bij,0 (4)

其中:Nij为份额分量,即全国平均增长效应;Pij为偏离分量,也称产业结构效应;Dij为区域竞争力偏离分量。Nij越大表明区域i内任一部门按照全国部门的平均增长率发展所产生的变化量越大;Pij越大,表明区域i内经济结构对经济增长的拉力越大;Dij越大,说明所在区域i的j部门相对于全国具有较大的竞争能力。

(三)产业结构特征指标

进一步衡量区域产业结构总体特征,用L表示区域相对增长率指数,用W,u分别表示区域结构效果指数和区域竞争效果指数,并且令 ,

分别代表区域 i(天津)第j产业部门在基期与末期占同期参照区域(中国)相应部门的经济规模比重。其中

(5)

(6)

(7)

二、天津市产业结构与竞争力的实证评价

(一)天津市产业结构的SSM结果分析

SSM模型一般以5到10年为一个研究周期,本模型以全国作为参照区域,以天津市作为研究区域,分别对2000-2006年、2007-2013年两个阶段进行产业结构和竞争力的演进分析。对比2006年前后的各6年天津市产业结构及竞争力的发展及变化,计算出的2000-2013年不同时期天津市产业结构的SSM指标计算值如表1所示。

1.份额分量分析

两阶段内天津市的三大产业增长额均为正数,说明三次产业在全国范围内呈现增长性趋势,且三次产业的增长率高于全国的平均增长率。在两个阶段内三大产业对天津市经济增长贡献度顺序均为二、三、一,且在两个阶段内三次产业份额比重占该时期总份额比重的变化很小,第一产业的份额分量比重相比第二、三产业较小,并且呈下降趋势,第二、三产业该比重则有微小的上升,说明第二、三产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会越来越大。

2.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分析

两个阶段天津市二、三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均为正,说明天津市产业结构基础较好;同时三次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均呈增长之势,说明天津市经济增长充分利用了产业结构优势。比较两个时期的Pj值可以发现在两个时期内天津市第二产业结构偏离分量要大于第三产业,但是第三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增长速度要大于第二产业,这表明天津市产业结构优势的增长过程中第三产业的贡献度越来越大,这也是与天津市的长期战略目标相吻合的。

3.竞争力偏离分量分析

比较两个时期内的Dj值可以发现,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天津市第一产业Dj值分别为-0.79和-29.75,表明第一产业竞争力偏离分量呈现下降趋势。表明相对于全国来说,天津市第一产业的竞争力优势在下降。这一方面可能是天津市政府近年来一直把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作为重心而忽略了第一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天津自身的种植面积和自然条件的限制使得相对于其他农业大省来说没有发展农业的优势。同样比较两个时期内的Dj值可以发现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天津市第二和第三产业的Dj值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尤其是第三产业从42.85增加了1801.96,增速十分迅速,说明天津市第二、三产业的竞争力优势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产业总体发展特征分析

根据公式5-7计算出不同时期天津市产业结构的L、W、u值如表2所示,表中的K0和Kt分别表示两阶段天津市生产总值在基期与末期占同期全国生产总值的比重。由表1可以看出虽然天津市第一产业在竞争力偏离分量有不理想之处,但是两阶段三次产业的总偏离分量均为正值,表明天津市的产业总体发展态势良好。表2可以看出在第一阶段K0为1.68,Kt为2.02,第二阶段K0为1.90,Kt为2.48,说明从2000年到2006年再到2013年天津市生产总值占全国GDP的比重明显提高,也说明了同期天津市经济的增长速度遥遥领先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两个时期中的L值均大于1,表明在这两个时期内天津市三次产业经济增长率高于全国同期,尤其是在第二阶段相对于全国来说发展更迅速。同样的两个时期的u值也均大于1,并且从2000-2006年的1.16上升为2007-2013年的1.31,表明天津市区域竞争的优势在不断加强。但是W值却从第一阶段的1.03下降为第二阶段的1.0,表明天津市产业结构的竞争优势在下降。

表1 2000-2013不同时期天津市产业结构的SSM指标值

三、结论与对策建议

本文基于天津市和全国2000-201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份额偏离模型对天津市的产业结构与竞争力进行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一)天津产业发展总体态势良好,但是在2000-2006年、2007-2013年两个阶段三次产业的发展速度和竞争力水平提升的差异较大,很明显,第一产业发展态势及竞争力水平远不及第二、第三产业。

(二)第二产业在结构和竞争力上均取得了长足发展,并且相比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发展的更为迅速,第二产业是天津市近年来经济发展最主要的推动力。

(三)第三产业在结构优势、竞争力和对地区发展的贡献程度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增速均优于第二产业,但是和国内一线城市相比,天津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仍然偏低。

基于上述结论,本文对天津市产业结构优化以及竞争力的提升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一)利用区位和科研的优势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政策上给予现代农业更多的支持,加强政府与农业企业的联系,进而从根本上提高第一产业的竞争力。

(二)大力吸引外资并鼓励外资企业增资扩股带动第二产业的升级和高端化,进而提高第二产业的竞争力。政府重点考虑引进科技水平高,在全球价值链高端的企业和项目,以期实现天津第二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提升。

(三)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积极提高其在GDP中所占比重。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推进服务业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是实现天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及提高竞争力的战略重点。

(作者单位:1、3.天津商业大学;2.天津财经大学)

责任编辑:康伟endprint

一、SSM模型的构建及其原理

(一)基本原理

1942年美国经济学家丹尼尔·克里默提出偏离——份额法(shift-share method, SSM),为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变动提供了有效方法。该方法以其所在区域或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为标准区,将所研究区域的增长与标准区的经济增长联系起来比较,将一定时期内的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分解为三个因素,即增长效应、产业结构效应和竞争力偏离分量三个因素。本文利用此模型把天津市作为研究区域,把全国作为标准区域加以研究分析。

(二)模型构建

设天津市基期的经济规模为b0,把天津市分为n个产业部门,bij,0,bij,t分别表示区域i(本文中代指天津)的j产业部门在基期和t年后的经济规模(其中j=1,2,3……n)。B0,Bt代表参考区域(本文中代指全国)基期和末期的经济规模,

Bj,0,Bj,t分别表示参考区域(全国)j产业部门在基期和末期的经济规模。在[0,t]时间段区域i内任一部门j的增长量可表述为:

Gij=Nij+Pij+Dij (1)

Nij=bjRj (2)

Pij=(bij,0-bij)*Rj (3)

Dij=(rij-Rj)*bij,0 (4)

其中:Nij为份额分量,即全国平均增长效应;Pij为偏离分量,也称产业结构效应;Dij为区域竞争力偏离分量。Nij越大表明区域i内任一部门按照全国部门的平均增长率发展所产生的变化量越大;Pij越大,表明区域i内经济结构对经济增长的拉力越大;Dij越大,说明所在区域i的j部门相对于全国具有较大的竞争能力。

(三)产业结构特征指标

进一步衡量区域产业结构总体特征,用L表示区域相对增长率指数,用W,u分别表示区域结构效果指数和区域竞争效果指数,并且令 ,

分别代表区域 i(天津)第j产业部门在基期与末期占同期参照区域(中国)相应部门的经济规模比重。其中

(5)

(6)

(7)

二、天津市产业结构与竞争力的实证评价

(一)天津市产业结构的SSM结果分析

SSM模型一般以5到10年为一个研究周期,本模型以全国作为参照区域,以天津市作为研究区域,分别对2000-2006年、2007-2013年两个阶段进行产业结构和竞争力的演进分析。对比2006年前后的各6年天津市产业结构及竞争力的发展及变化,计算出的2000-2013年不同时期天津市产业结构的SSM指标计算值如表1所示。

1.份额分量分析

两阶段内天津市的三大产业增长额均为正数,说明三次产业在全国范围内呈现增长性趋势,且三次产业的增长率高于全国的平均增长率。在两个阶段内三大产业对天津市经济增长贡献度顺序均为二、三、一,且在两个阶段内三次产业份额比重占该时期总份额比重的变化很小,第一产业的份额分量比重相比第二、三产业较小,并且呈下降趋势,第二、三产业该比重则有微小的上升,说明第二、三产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会越来越大。

2.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分析

两个阶段天津市二、三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均为正,说明天津市产业结构基础较好;同时三次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均呈增长之势,说明天津市经济增长充分利用了产业结构优势。比较两个时期的Pj值可以发现在两个时期内天津市第二产业结构偏离分量要大于第三产业,但是第三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增长速度要大于第二产业,这表明天津市产业结构优势的增长过程中第三产业的贡献度越来越大,这也是与天津市的长期战略目标相吻合的。

3.竞争力偏离分量分析

比较两个时期内的Dj值可以发现,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天津市第一产业Dj值分别为-0.79和-29.75,表明第一产业竞争力偏离分量呈现下降趋势。表明相对于全国来说,天津市第一产业的竞争力优势在下降。这一方面可能是天津市政府近年来一直把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作为重心而忽略了第一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天津自身的种植面积和自然条件的限制使得相对于其他农业大省来说没有发展农业的优势。同样比较两个时期内的Dj值可以发现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天津市第二和第三产业的Dj值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尤其是第三产业从42.85增加了1801.96,增速十分迅速,说明天津市第二、三产业的竞争力优势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产业总体发展特征分析

根据公式5-7计算出不同时期天津市产业结构的L、W、u值如表2所示,表中的K0和Kt分别表示两阶段天津市生产总值在基期与末期占同期全国生产总值的比重。由表1可以看出虽然天津市第一产业在竞争力偏离分量有不理想之处,但是两阶段三次产业的总偏离分量均为正值,表明天津市的产业总体发展态势良好。表2可以看出在第一阶段K0为1.68,Kt为2.02,第二阶段K0为1.90,Kt为2.48,说明从2000年到2006年再到2013年天津市生产总值占全国GDP的比重明显提高,也说明了同期天津市经济的增长速度遥遥领先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两个时期中的L值均大于1,表明在这两个时期内天津市三次产业经济增长率高于全国同期,尤其是在第二阶段相对于全国来说发展更迅速。同样的两个时期的u值也均大于1,并且从2000-2006年的1.16上升为2007-2013年的1.31,表明天津市区域竞争的优势在不断加强。但是W值却从第一阶段的1.03下降为第二阶段的1.0,表明天津市产业结构的竞争优势在下降。

表1 2000-2013不同时期天津市产业结构的SSM指标值

三、结论与对策建议

本文基于天津市和全国2000-201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份额偏离模型对天津市的产业结构与竞争力进行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一)天津产业发展总体态势良好,但是在2000-2006年、2007-2013年两个阶段三次产业的发展速度和竞争力水平提升的差异较大,很明显,第一产业发展态势及竞争力水平远不及第二、第三产业。

(二)第二产业在结构和竞争力上均取得了长足发展,并且相比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发展的更为迅速,第二产业是天津市近年来经济发展最主要的推动力。

(三)第三产业在结构优势、竞争力和对地区发展的贡献程度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增速均优于第二产业,但是和国内一线城市相比,天津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仍然偏低。

基于上述结论,本文对天津市产业结构优化以及竞争力的提升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一)利用区位和科研的优势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政策上给予现代农业更多的支持,加强政府与农业企业的联系,进而从根本上提高第一产业的竞争力。

(二)大力吸引外资并鼓励外资企业增资扩股带动第二产业的升级和高端化,进而提高第二产业的竞争力。政府重点考虑引进科技水平高,在全球价值链高端的企业和项目,以期实现天津第二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提升。

(三)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积极提高其在GDP中所占比重。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推进服务业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是实现天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及提高竞争力的战略重点。

(作者单位:1、3.天津商业大学;2.天津财经大学)

责任编辑:康伟endprint

猜你喜欢

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天津市
有趣的云
如果画笔会说话?
天津市第三届“未来之星”初中数学邀请赛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1995年-2015年营业税与第三产业增加值相关关系
提高第三产业占比缘何欲速不达?
天津市排水专项规划简介
我国第三产业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