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2014-11-19穆春凤

北方经济 2014年5期
关键词:存款市场化利率

穆春凤

近年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较大进展。目前,除本币存贷款利率外,绝大部分利率都已市场化。中国利率改革的长远目标是建立以市场资金供求为基础,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调控核心,由市场资金供求决定各种利率水平的市场利率体系,使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业产生了重大影响,商业银行如何应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利率市场化进程

利率市场化是指中央银行逐步放松和消除对利率的管制, 由市场主体根据资金市场的供求变化自主调节利率, 最终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结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

自1996年开始,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进行了18年,1997年货币市场利率实现市场化,1999年债券市场利率实现市场化,2004年,外币存贷款利率完全市场化,同时不再设定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利率上限及存款利率下限,实现了“贷款利率管下限、存款利率管上限”的阶段性目标。2005年完全放开了金融机构同业存款利率。至2013年,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已经实现了由固定利率向浮动利率的转变,即已基本放弃了固定利率体制,实现了利率的浮动。但存款利率的上限仍未放开,即仍由人民银行规定各个期限的存款利率的上限。规定存款利率上限,是因为目前在我国储蓄率高、存款量不断上涨的情况下,规定上限以限制商业银行利用提高利率作为争夺存款的手段,避免因利率大战降低银行的经营成本,进而稳定金融秩序。

2014年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稳步推进,目前贷款基础利率已经推出,贷款利率下限已经基本放开,贷款利率市场化基本完成。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的记者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表示,存款利率放开在最近一两年就能够实现。

二、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一)商业银行利差缩小,同业竞争加剧,中小银行所受到的冲击将大于大型银行

利率改革导致的利差收窄,使通过简单的规模扩张维持长期稳定收益的传统经营模式受到挑战。利率市场化前,中央银行的利率管制为银行提供了利差保护,银行业的净息差基本稳定在2.5%至2.8%,净利息收入占比较高,是银行营业利润的主要来源。当前受制于经济增速下行,贷款利率上行空间有限,但随着存款利率市场化逐渐深入,银行负债成本增加相对较快,银行利差收入面临向下压力。自2012年利率市场化取得明显进展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息差出现不同程度缩小,银行依赖利差收入的盈利模式难以持续,且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深入,银行的利差盈利空间收窄,依靠存贷差收入的业务发展模式已不适应未来的资本市场。

利率市场化将促使银行同业竞争加剧,中小银行所受到的冲击将大于大型银行。利率市场化之前,商业银行间的竞争是在利率限定的情况下,即按照统一价格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展开的,商业银行竞争主要集中在科技力量、服务质量、营销机制等方面。利率市场化之后,商业银行可以对资金产品自主定价,并根据资金供求状况、目标利润高低等,把金融产品创新与定价有效结合起来,银行间的竞争由原来的非价格竞争转变为以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相结合的新型竞争模式,竞争手段也由此多样化。大型银行为抢占市场份额会动用利率定价权提高存款利率,同时降低贷款利率,存贷款利率出现逆向走势,利差收入极大缩减。而中小银行作为价格追随者,只能被迫跟进甚至要更加激进才能保持市场份额,从而进一步降低利差水平。因此,相对于大型商业银行,中小银行由于资金规模小、资本实力弱、收入渠道窄、议价能力低以及风险管理能力相对不足等原因,受到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冲击将大于大型银行。

(二)利率风险加大,利率风险管理压力加大

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利率的不利变动而导致的银行利率预期值与市场价格偏离,是一种潜在的损失。按照来源不同,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重定价风险,也称作错配风险或缺口风险,来源于银行资产、负债和表外业务到期期限或重新定价期限所存在的差异。这种重新定价的不对称性使银行的收益或内在经济价值会随着利率的变动而变化。如银行以短期存款作为长期固定利率贷款的融资来源,当利率上升时,贷款的利息收入是固定的,但存款利息支出增加,从而使银行的未来收益减少,经济价值降低。

2.基准风险,是指因基准利率变化对相同期限的资产负债项目的影响程度不同而造成的不利影响。在利息收入和利息支出所依据的基准利率变动不一致的情况下,虽然资产、负债和表外业务的重新定价特征相似,但因其收益的利差发生了变化,也会对银行的收益或内在经济价值产生不利影响。

3.收益曲线风险,也称为利率结构变化风险,是指收益率曲线的非平行移动对不同期限的同一种金融产品的影响程度不同而造成的不利影响。一般情况下,期限较短的金融产品收益率较低,期限较长的金融产品收益率较高。但当利率水平上升或下降时,期限较短金融产品收益率上升或下降的幅度可能不等于期限较长金融产品收益率上升或下降的幅度。另外,在季节性资金紧张时,期限较短的收益率会高于期限较长的收益率。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多以限额管理、敞口分析等相对简单的方法反映所有利率风险来源,城市商业银行、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由于资金业务起步晚、规模小,尚处于较为初级的头寸管理阶段。利率市场化之后,银行存贷款利率逐渐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利率在众多因素的影响下波动频繁,同时利率的期限、结构也更为复杂,定价难度显著增大,利率风险大大增加。

(三)信用风险增加

信用风险,又称作违约风险,是指获得银行信用支持的债务人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或者不愿意履行约定契约中的义务而使银行遭受经济损失,即受债务人不能履行还本付息的责任而使银行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发生偏离的可能性。它是金融风险的主要类型,其本质特征是借款人违约,不能偿还到期债务的风险。endprint

一直以来我国存在着金融抑制,利率市场化后,被压抑的实际利率水平上升,利率市场化使银行间的竞争加剧,银行为吸收存款,必然会提高存款利率。同时银行为维持利差收入,必定会提高贷款利率,从而刺激了借款人的融资需求,企业为融资不计成本,再加上信息不对称原因,会埋下借款人道德风险的隐患,在缺乏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情况下,必定会降低信贷资产质量,增加信用风险。

(四)银行的操作风险增加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内部程序、人员、系统的不完善或失误及应对外部环境变化选择不适当策略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风险。操作风险,既有银行员工心理和行为变化导致的主观故意和过失,又包括员工知识和技能不足导致的操作不当情形。传统存贷业务息差的减少促使银行加快了如网银、理财产品、资产证券化等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增强了银行进行“表外”扩张的动力,新的表外业务,大多处于监管的灰色地带,加上短时间内扩张过快,很难被银行内部正规的业务流程和风险控制体系完全覆盖,且员工培训相对滞后、对新产品新业务缺乏经验教训积累等,为操作风险的滋生提供了空间,随着金融市场的进一步放开,商业银行面临的操作风险更加多样化。

三、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策略

(一)优化银行信贷资产结构

1.优化信贷期限结构。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长期贷款余额和增长速度明显高于短期贷款,存、贷款期限结构不匹配、信贷资产长短期限结构不匹配形成的利率风险不容忽视,应积极予以调整优化。

2.优化客户结构。在依据风险状况合理确定利率的基础上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强化“大、中、小”并重的客户模式,创新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的体系和机制,积累中小企业信贷管理经验。利率市场化引发的价格战最容易在大公司及优质中小企业业务领域发生,中小和小微企业数量众多,分部广泛,对价格不敏感,所以,不同规模实力的银行可以根据市场选择不同的客户结构,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同时,应积极拓展个人信贷业务,丰富个人信贷业务品种。

3.优化产业结构,转变营销理念。商业银行应逐渐摒弃唯大客户至上的经营理念,逐渐削弱集中度过高的行业贷款比重,贷款分布更广,控制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逐步退出产能过剩及经济结构失衡的行业。

4.优化信贷产品结构。在强化传统业务品种的基础上,不断尝试新产品,满足不同客户的产品需求,丰富公司业务品种,如国内信用证、保函、承兑,贴现等,不断适应经营方式转变的要求。在当前信贷资源紧张的情况下,积极转变业务经营模式,通过产品置换、捆绑销售、综合服务等手段,提升客户的综合贡献度,实现有限信贷资源的最优配置。

(二)对客户实行差别化定价

银行在产品定价中,要充分考虑银行与客户的关系,依据综合权衡、区别对待以及价值最大化等原则,对于较少发生业务关系或价值贡献较小的客户,可以选用某一贷款模式进行标准化定价;对于与银行发生业务较多,对银行价值贡献度比较大的重点客户,在全面考虑银行与客户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投入与产出分析,且要充分考虑不同行业、区域、贷款品种的风险状况进行定价,保证贷款经营目标的有效实施。

(三)建立完善、高效的风险内控机制

建立完善、高效的利率风险内部控制机制,一是建立长期稳健的风险管理理念,将风险作为绩效考核的内在要素,推进经济资本回报率(RAROC)考核,从会计利润最大化观念向股东利益最大化转变,从短期行为向长效发展转变,根本上确保稳健经营。二是完善风险治理结构,逐步建立业务部门、风险管理部门和内控部门三道风险防线,尤其做好定价授权与尽职免责的设计,否则既可能出现高利率、高风险冒险行为,也可能出现“人情利率”。提高风险管理的独立性和风险决策的及时性,提高风险管理效率。三是提高风险管理技术,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利率风险计量系统,推广风险投资量化管理技术,全面反映与资产、负债和表外业务头寸相关联的所有重大风险,确定可承受的利率风险总额,并将其按产品及部门进行分解,由各部门、机构分别承担相应的风险。

(四)坚持金融创新,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

在我国商业银行总收益中,传统存贷款业务收入占比约80%,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不足20%,而发达国家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为30%-40%。这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金融市场上的所有参与者都将不可避免地承担利率变动的风险,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差缩小,同业之间的竞争加剧,也要求商业银行必须寻求新的获利途径。

利率市场化造成的银行收益缩减,银行必将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增强贷款定价规避能力,从以赚取利差收入为主转向以赚取服务费收入为主,从服务功能、服务质量和服务范围的广度和深度上大力发展中间业务,重点发展投资理财、咨询和财务顾问等中间业务;逐步开展咨询、托管、代理、现金管理等资产管理、承诺和信用担保、国内外结算业务、融资安排、财务顾问等高附加值的、与金融现代化相适应的中间业务,完善服务功能,增加获利空间,以实现适当规避贷款定价和抵补贷款定价损失。中间业务不仅占用经济资本较小,而且对客户有很强的吸引力,即有利于维护即有客户,又能够带来较高的综合收益。

(五)注重银行队伍建设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产业走向市场的重要环节,对银行综合风险管理能力、资产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银行必须尽力拓展新的负债业务渠道,尤其是需要探索如何运用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和其他融资工具来实现负债多元化。利率市场化要求银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正确预测利率走势,具有更强的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这些都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加大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升银行员工的业务素质和职业素养,不仅使员工整体具有较高的专业化水平,还要具备较高的职业操守,即具有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尽职尽责的责任意识及高度的风险敏感性,切实减少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及市场风险。

(作者单位: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鄂尔多斯分行)

责任编辑:杨再梅endprint

猜你喜欢

存款市场化利率
追回挪走的存款
为何会有负利率
试论二人台市场化的发展前景
离市场化还有多远
负利率存款作用几何
负利率:现在、过去与未来
生命的存款
随机利率下变保费的复合二项模型
“泛市场化”思想根源及其治理:评《泛市场化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