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编辑在科技论文标准化和规范化中的作用研究

2014-11-19胡小勇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胡小勇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学报编辑部,江苏 无锡 214121)

科技论文的语言是否简明、严谨,文理是否通顺,层次是否分明,重点是否突出,表达是否准确,编写格式是否规范,等等,都影响到文稿的科学性和可读性[1]。为加强对科技期刊的管理,进一步推动科技期刊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提高科技期刊的办刊水平,促进学术交流,《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杂志社制定了一套技术规范——《CAJ-CD规范》。1999年,新闻出版总署发文要求所有进入光盘版的期刊参照执行。这一规范规定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主要项目的名称、代码、标识和编排格式。《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杂志社还组织了“《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的评选活动,评出了一批执行规范的优秀期刊,为其他期刊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激励作用。

一、科技论文标准化和规范化的重要性

科技期刊标准化、规范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所要求的。1991年7月1日起实施的《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第四章第二十二条中规定“科学技术期刊应当实施有关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法定计量单位,使期刊的编辑出版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科技期刊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核心是科技论文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科技论文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有利于科技信息的存储、检索和交流[2]。科技论文对科学技术的交流和科技信息的传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多渠道、快速、完整地检索和存储信息,方便读者从众多论文中准确、快速地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同样,科技论文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也有利于科技期刊的发行、征订和图书馆的存储入库、外借。科技信息的广泛传播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科技期刊的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国际化交流。科技论文只有实现了标准化和规范化才能被国内外知名数据库收录,进而实现广泛交流。论文能否被收录固然与学术水平有关,但是否标准化和规范化也至关重要。

二、科技论文规范化存在的突出问题

第一,文题问题。有的太长,不够简明;有的太短,不够准确。文题是科技论文最重要的信息点,最能抓住编辑的眼球。编辑决定是否录用一篇论文,一般先看文题,再看摘要、提纲、参考文献,最后看内容,可见文题之重要。文题是论文的“眼”,是连接作者和编辑的桥梁。编辑对作者的第一印象往往靠文题来说话,文题直接影响编辑对论文的取舍态度。文题应避免过易、过浅、过大、过窄、不具体、不准确。

第二,摘要问题。有的缺四要素,字数太少;有的只是罗列知识性的内容;有的与题名、引言、结论内容雷同;有的使用第一人称(比如“本文”、“作者”)作为主语。

第三,关键词问题。有的关键词太多,而有的则太少;有的中英文关键词数量不一致、词义不对应;有的英文关键词中非专有名词首词首字母大写;有的中英文关键词之间用空格而不是分号相隔。

第四,引言问题。常见问题是编号问题,引言一般不编号,若要编号,应为“0引言”,而不是“1引言”。无引言或引言与摘要雷同是常见问题。写作引言时应注意:①开门见山,不绕圈子;②言简意赅,突出重点;③尊重科学,实事求是;④紧扣文题,不用客套话。“水平有限”、“才疏学浅”、“抛砖引玉”、“恳请指正”之类的语言属于客套话;而“为……奠定了基础”、“为……指明了方向”、“为……提供了理论依据”、“填补了……空白”、“处于……领先地位”等说法,则过于夸大,易给人造成轻浮的感觉。

第五,图表问题。图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①缺图题、表题;②单位标注不规范,表格未使用三线表;③图表在文中的位置不正确。图一般随正文,先见文字后见图;表也要随正文,先见文字后见表。

第六,参考文献问题。主要是著录格式不准确、项目不全。有的为了凑参考文献条数,文中未引用的著录了,而引用的却未著录。

三、编辑的合理引导

目前,大多数编辑只关心文稿是否符合规范,而忽略了向作者解释标准化和规范化要求,使作者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2]。然而,作者与编辑之间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长期合作的关系。编辑与作者的交流过程,是作者不断提高写作能力的过程。

(一)作者在投稿过程中树立标准化和规范化意识

大多数期刊有自己的官网,投稿流程一般是作者先注册账号,再根据提示完成在线投稿。在线投稿对作者的论文规范化有一定要求,不按规范操作就无法完成。编辑可通过网站参数设置培养作者的规范化意识:将论文题目、中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参考文献和联系方式设为必填项。而通过邮件投稿,编辑收到的论文往往“缺胳膊少腿”,有的缺少中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有的缺少参考文献,有的缺少联系方式。如果作者未留联系电话,邮箱地址则成为唯一联系方式,这给编辑增加了不少麻烦。作者第一次通过网站在线投稿,需要注册账号,一个账号只能在一家网站给一家期刊投稿,这就避免了“一稿多投”现象;而作者通过邮件投稿,往往进行群发,大多数编辑一看到一长串E-mail地址,就懒得打开邮件,大大降低了论文被录用的可能性,有的作者甚至被列入“黑名单”。大多数期刊网站会设置“投稿指南”、“投稿须知”、“论文模板”等内容,以帮助作者深入了解刊物的办刊思想、征稿范围、栏目内容、投稿要求、采用率、审稿流程、每期刊载量等。比如,作者可通过《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网站上的“下载中心”下载“论文模板”,这个模板按排版格式简要地对中英文题名、中英文摘要、正文、参考文献等部分提出撰写要求,对图表、公式、标点符号等提出规范化要求,并以“标注”的形式规定了字体、字号、行间距等。如果作者能在投稿时大致了解刊物的基本要求,那么就为后续的编辑加工打下了良好基础,也为审稿工作提供了方便,更为论文的录用提高了几率。模板中的规范化要求如图1所示(由于篇幅所限,仅截取模板中的部分内容)。

图1 模板中的规范化要求

(二)编辑加工过程中强化标准化和规范化要求

编辑加工是“编辑对审稿后决定采用的书稿或对作者修改后宜于采用的稿件,按照出版的要求进行检查、修改、润饰、标注、整理提高的过程”的总称。稿件经过编辑加工,要消灭差错,弥补疏漏,规范文字,提高总体质量和可读性。目前大部分审稿人评审稿件时只从专业性角度给出评价,将论文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方面的问题留给编辑来解决。稿件的不标准和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中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图表的制作、量和单位的使用、参考文献的著录等方面。

一篇文章从投稿到定稿付印,编辑和作者要沟通数次,甚至数十次。编辑可将专家审稿意见、修改建议、排版要求等告知作者,稿件中如有不规范和不标准之处,编辑可在文中用批注和示例的方式让作者知道如何修改、为什么这样修改。作者跟编辑的合作是长期的,向作者普及一些科技期刊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写作知识,将为以后来稿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打下基础。编辑部可根据实际情况制作“稿件修改反馈表”,将专家的审稿意见、编辑对稿件的修改意见等逐一列出,一并在稿件的相应位置作出说明,让作者按照要求认真修改。

由作者著录的参考文献很少是十分规范的,大部分不是缺项就是格式不准确。《无锡职业技术学报》编辑部整理了10类常见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及示例,将其连同修改意见发给参考文献著录特别不规范的作者,让作者在修改参考文献的同时也可以学习到参考文献的著录规则。这样,就使作者有一个学习和实践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以加强作者对著录规则的掌握,使他们以后投稿时能注意相关要求[3]。根据观察,第二次及以上向《无锡职业技术学报》投稿的作者的稿件(特别是参考文献的著录)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程度明显高过第一次的投稿,说明编辑的引导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结 语

在作者撰写、修改论文的过程中,编辑应该有意识地去引导作者实现论文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这可以培养作者严谨的写作作风,挖掘作者潜力,提升作者核心竞争力,为期刊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一名合格的编辑对每一位作者的每一篇论文都应该认真负责、尽心尽力,并且虚心向作者学习。编辑应该以其职业眼光去欣赏每一位作者,又以其服务精神与作者进行情感沟通,成为作者的朋友。虚心地与作者沟通,耐心地引导作者,可以稳定和拓展作者群,形成核心作者群、高产作者群,促进刊物健康发展。

[1]师曾志.出版传播事业中把关人的地位和要求[J].编辑之友,1997,(5):34-35.

[2]郑可为,徐若冰,王亚秋.科技论文规范化中编辑的引导作用[J].编辑学报,2013,25(3):302-303.

[3]谢金海.编辑应引导作者重视参考文献著录[J].编辑学报,2012,24(1):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