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验式师德培训浅探

2014-11-19许锡良

中小学德育 2014年11期

许锡良

摘 要:体验式师德培训不同于传统说教式的培训方式。它是一种强调实际参与、推动个体体验的培训方式,通过在实际情境中体验,改变参训教师的认知、情感、意志与行为,是综合性和个性化相结合的一种培训。为提高体验式师德培训的实效,必须充分关注培训组织形式、专家的引领、分享交流环节等因素。

关键词:师德教育;师德培训;体验式培训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4)11-0012-03

当前,积极创新培训实践模式,提高师德培训的实效,势在必行。体验式培训作为一种有力量、有影响且有实效的培训方式,自20世纪上半叶诞生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并不断充实完善。本文试围绕体验式师德培训问题做些粗浅探讨。

一、什么是体验式师德培训

体验式培训明显区别于传统的说教方式。传统说教方式是把道理直接告知对象,这个过程缺乏相应的经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的触动,所有的认识都是间接性的、给予的。而体验式培训是一种过程,是个体直接认知、欣然接受、尊重和运用当下被教导的知识及能力的过程。它特别适合处理人生中重要而深沉的问题,在尊重之下去碰触人们深层的信念与态度,深植于内在的情绪、深沉的价值观,触动人性深处。概括而言,体验式培训具有以下四个主要特质:1.学习者对于正在发生的学习及过程是察觉的;2.学习者是投入于省思的体验中;3.那些体验和内容是独具个人意义的,对当事人而言,学到了什么和如何学到有特别的重要性;4.过程牵涉到完整的自己——身体、想法、感觉和行动,不是只关于心智,学习者是整个人全然投入的。分析其优势可以发现,很显然,这样一种培训方式非常适用于师德培训。

在所有的教师培训项目中,师德培训可能是最难的,难就难在师德常常是内隐性的。作为一种职业道德,虽然有相关的显性条文与相应规定,但很显然,背熟这些条文与相应规定,并非就意味着提高了师德水准。因为,师德反映在知、情、意、行几个方面,除了知道这些规定与要求之外,还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要求。作为一名教师,要明白师德的规定并不难,难的是要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与人生价值观,并且升华为自己的职业人格、职业操守与职业理想。师德培训是综合的、动态的、立体的变化过程,即教师道德在知、情、意、行方面的系统变化过程。在所有的师德培训形式中,体验式的培训因其细致入微、润物无声而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从知、情、意、行几个角度来简要分析一下体验式师德培训的环节。

二、体验式师德培训的环节

(一)认知是体验培训的前提与基础

体验式培训的认知,是当下的、情境性、直接性的,这一点不同于传统的传授式、说教式培训。体验式培训的认知,未必追求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但必定追求触动点的震撼性。人最深沉的认知来自于自身的切身体验,但体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体验与理性认识互相验证、互相促进。教育工作是思想理念指导下的实践行动,这如同学游泳、学脚踏车,因为经验来自亲身体验,就会深刻得终身不忘。因此,以“做中学”的方式来实践教师的师德,才可能是真实的师德。师德既不是外界强加的,也不是人为可以任意拔高的,而是教师职业本身的要求。显然要在条文中认识到这一点并不难,但是要在内心深处体验到这一点却非常不容易。因此,要让一个教师站在社会与职业的高度去认知教师的职业规定条文,就不能够只是让教师记诵条文,而是让教师切身感受到这一规定的社会内涵与职业内涵。虽然师德的认知要建立在大量的社会学知识与社会常识并运用逻辑推理论证的基础上,但这些认知如果不能够与一个具体教师的切身经验与真实感受结合起来,则依然不能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认知水平与认识结果,是一个教师师德水平、相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基础。认知上出了问题,也就会相应地产生许多问题。解决师德的认识问题,可以通过邀请相关的专家学者开展富有感染力的讲座、在一定情境下开展讨论等方式给予澄清。富有感染力的讲座也是一种体验,不过这种讲座常常需要现身说法,讲座者不是在讲一个别人的故事,而是在讲他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听这样的讲座常常也是一种真实的体验。这样的情境体验,常常能够触动内心深处的情感,形成教师师德变化的坚实基础。一旦在带有情感变化的认知上有真正的突破,那么,他行动上的改变就只是迟早的事。

(二)在实际情境中动手做以改变情感与态度

体验式师德培训最经典的方式,就是在实际情境中去动手做,并且在“做中学”。体验式师德培训注重个人独特的体验,这个过程不只是他们的参与过程,而且参与者会被要求思考运用自己从前的认知与经验使之与当下的体验结合起来,作为自我了解的基础和自己的需求、资源和目标的反省与体验。对于师德相关规定,有时我们在认识与理解方面可能没有太大障碍,但在情感上仍然难以接受,这个时候就必须以实际情境中的参与式培训来解决。比如,可以通过实地考察观摩,组织团队去完成一个真实的任务,在实际情境体验中来达到陶冶情操的效果。这个时候,体验式师德培训的作用就凸显了出来。在实际情境中,我们可以体验到细节的魅力。事实上,我们真正要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习惯非常不容易,但人往往容易在实际的情境中发生改变。人的体验式学习是最为深刻细致的一种学习,是一种带有综合性的培训。比如,日本人的企业培训,常常有一种叫“徒手洗马桶”的体验,受训者每个人洗一只很肮脏的马桶,但不能够用任何器具,直到洗干净为止。而洗得是否干净的标准,就是能够用自己的茶杯从马桶里盛上一杯水喝下。这个过程的体验是极其深刻的,目的就是不仅要让实践者养成干净的习惯,同时在这个体验中感受到应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尊重他人的劳动,哪怕是极其简单的一种劳动,都是非常不容易的,通过这样的体验活动去体会社会的本质意义,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三)在体验式师德培训中磨炼意志

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常常会伴随着风风雨雨,这是一个意志磨炼的过程。在敏感的时代,学生常常是比较脆弱的,而教师的压力与负担也非常重。如何来克服这些困难?给生命承载一定的重担是很重要的,同时在这个过程中,磨炼意志、形成一定的钝化的教育力量也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教师在职业生涯中深深体验到,自己作为一个教育生命是与孩子一起慢慢展示的过程,那么经受教师职业风雨的抗挫折耐力肯定要强得多。师德培训,可以模拟面对一个“差生”的教育,面对教育中出现的种种困难,想办法如何去克服,如何克服教育的畏难情绪等等。作为教师,常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教育困境,这个时候各自分享自身的经验、遇到的难题,分享各自的独到经验与真实体验,常常会有利于克服困难,带来克服困难的信心与勇气。

(四)体验式师德培训的最终目的要导致教师行为的改变

体验式师德培训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即教师如何面对自己,如何面对他人,如何面对自然。学会自尊与尊重他人,是师德的重要前提,但要做到这些,需要一些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有时是沟通、表达能力的培训。要知道,师德既是一种认识,也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操守,同时又是一种技能、能力。师德需要展示才能够让人明白,而且展示也是一种能力。作为教师,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懂得沟通艺术与技巧,对于培养良好的师德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教师职业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对话与交流的职业。任何职业道德都要通过相应的行为表现出来,教师的一些教育问题,有时与其说是其师德有问题,不如说是他的相关沟通能力有缺陷。作为教师,即使真正热爱学生、热爱知识、热爱教师这个职业,也还是要通过恰当的行为表现出来。因此,作为师德培训可以设置一些沟通艺术的培训课程,通过大量生动的真实案例,让教师提高沟通的艺术与技能。同时,教师职业的团队性质决定了教师的团队协作精神也是一个重要的培训内容,这个内容决定了师德培训完全可能通过一些项目合作来达到,甚至可以通过一些需要合作的游戏来共同完成。

三、开展体验式师德培训需注意的问题

体验式师德培训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要取得切实的成效,避免肤浅的体验,必须关注培训组织形式、引领的专家与培训对象本身等方面的因素。

1.体验式师德培训要精心准备好有质量的体验式培训活动,让参训教师以观察、行动和表达的形式进行。这种体验是整个体验式师德培训过程的基础。如果活动准备不当,必定会严重影响后续的分享过程。

2.体验式师德培训要让参训教师有充分的分享机会,必须保证每个参训者在体验过程结束后,深度分享他们的内心感受、触动或观察结果。

3.体验式师德培训必须发动参训教师充分交流,分享是第一步,交流是第二步,关键是要把分享和交流结合起来,与其他体验者探讨交流,使深度认识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生改变。

4.分享交流之后要注意整合升华,即帮助参训者总结出师德原则或归纳提取出精华,以帮助体验者进一步提升认识水平。比如,美国教育电影《热血教师》里的主人罗恩·克拉克老师,在与学生的实际互动过程中总结出“五十五条班规”。因为是在实际情境与实际遇到的真实事件中归纳出来的,有着参与者切实的体验,所以自然容易理解、容易接受。体验式的师德培训也一定要注意这样的整合、归纳与总结。

5.体验式师德培训最后的检验是在工作岗位上的应用。也就是说,最后要将体验联系在工作中的真实案例去运用。教师的教育生活本身也是一种体验,而且是更真实、更丰富的体验。体验式的师德培训最忌讳简单说教、直接灌输,而是要通过培训改变教师的教育行为。最深刻的、最真实、最长久的体验,其实还是教育生活本身。

综上所述,体验式师德培训是非常有效的培训方式。然而任何师德培训都不是万能的,培训在提升教师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方面有一定作用,但它并不能取代教育制度的完善。教师职业与其他社会职业一样,其中的优秀者、卓越者,都是社会中的稀缺人才资源。有些人,其天赋、品质、兴趣与德性本来就不适合做教师,因此,不要指望通过一两次师德培训就能够改变他们。由此,一个社会要能够有职业的自由选择机制。一个行业或一种职业,特别是教师这个职业,要采用高门槛进、低门槛出的自由流动、双向选择的方式,保证教师准入的门槛要高,并建立相应的退出机制。选择品质优良、学业优秀,同时又真正热爱教师职业的人才进入这个行业,这才是师德发展的最根本出路。

责任编辑 戴双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