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翻转课堂”的地理前置性作业设计策略*
2014-11-18李树民
李树民 赵 怡 冯 婷
(1 江苏省无锡市市北高级中学,江苏无锡 214045;2 江苏省无锡市第一中学,江苏无锡 214000)
在翻转课堂中,知识的传授一般由教师提供的教学视频来完成,视频由学生在课下根据自身知识掌握情况自行点播,学生既可以选择性“听讲”,也可以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重播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实现了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将传统课堂中知识的传授转移至课前完成,知识的内化则由原先课后做作业的活动部分转移至课前的学习活动,即由“课堂讲解+课后作业”变为“课前作业+课堂研究”。[1]
这里的前置性作业不等同于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是为了教师顺利地教,教师仍然是“纤夫”,教师应是学生的“牧者”。前置性作业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其核心之一是要让学生切实从受教师控制的“听讲”、“记笔记”等被动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在自行观看教师事先录制好的教学视频之后,主动获取知识,自主构建知识,完成教师布置的针对性课前练习,以加强对学习内容的巩固并发现学生的疑难之处[2]。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观看教学视频、前置性作业中提出的疑问,总结出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以确定课堂教学主题、目标和教学策略。因此、对于前置作业的数量和难易程度,教师要合理设计,利用“最近发展区理论 ”帮助学生利用旧知识完成向新知识的过渡[3]。
一、“前置性作业”应具有趣味性和驱动性
“前置性作业”一定要使学生感兴趣,愿意做。兴趣是激发学习活动的核心因素,这就要求前置性作业的设计要具有真正吸引学生的力量,而不是靠过多的外在压力来驱使学生学习。“前置性作业”要与即将学习的内容相适应,既能够承载地理学习内容的核心知识与技能,又能够落实地理学习目标[4]。如学生依据教师提供的昼夜长短变化视频,自主探究如下问题:
1.下表是我国北方某学校的两份作息时间表。该校制定作息时间表有什么依据?为什么有这样的安排?
通过练习教师了解学生是否能认识日出日落的早晚及引起的昼夜长短变化。使学生明确相对于夏季,冬季日出迟日落早,白昼时间短,故起床时间晚而晚休时间早。夏季相反,起床时间早而晚休时间迟。
2.每逢周五,《新民晚报》刊登日出日落时间表,下表为某年11月30 日刊登的12月2 日部分城市日出日落时间表。据此回答:表中六个城市白昼的长短,其中两个城市之间白昼时间差值最大可达_____________;表中西安、成都、上海、拉萨四城市中,纬度最低的是___________;与本表所示城市日出日落时间大致相同的是__________。
通过练习教师了解学生是否能根据日出日落时间计算昼夜长短时间,根据昼夜长短推断大致日期及纬度高低。
3.假定世界各金融市场均在当地时间上午9 时开市,下午5 时闭市。如果某投资者上午9 时在法兰克福(8.5°E)市场买进欧元,12 小时后欧元上涨,投资者想尽快卖出欧元,选择的金融市场应位于:
A.东京(139.5°E B.香港(114°E)
C.伦敦 D.纽约(74°W)
在上述假定的营业时间内(上午9 时开市、下午5时闭市),下列各组金融中心能保证24 小时营业的是:
A.法兰克福、新加坡(104°E)、伦敦
B.伦敦、香港、旧金山(122.5°W)
C.伦敦、东京、纽约 D.东京、洛杉矾、纽约
通过练习教师了解学生是否能计算时区、区时计算。
二、“前置性作业”应具有梯度性和易参与性
学生作为个性化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等认知风格差异。因此,面向全体学生设计“一刀切”的前置性作业显然是不合理的,这样的作业往往使优秀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我们可以试着把同样内容、同样标准、同样分量的作业,改为三种不同难度的作业,即:基本作业、选择作业和超额作业。基本作业是一些夯实基础的作业,中等生和学困生必须要做,优秀生可以不做;选择作业是一些能力提升的作业,照顾到学生好中差的实际,学生可以各取所需;超额作业是一些难度较大的作业,不做硬性规定,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这样设计前置性作业一是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保证前置性作业的层次性、难度、表述方式等要适合全体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对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挑战,产生最佳水平的成就动机。二是学生参与形式应多样化,以保证学生参与的效果,使每一个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作业练习在原有的基础上各有收获,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5]。
如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测量,一是明确太阳高度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二是根据经度计算初杆影子最短时的北京时间,三是通过测量木(竹)杆影子的长度,计算出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四是观测影子的朝向,影子长短的变化并得出结论。
三、“前置性作业”应具有诱发性和实用性
有效的“前置性作业”不仅容易诱发出每一位学生的已有经验、对问题和现象的个人观点和认识,还要起到提示、启发、指导或引导的作用。前置性作业的实用性,主要是服务于课堂教学,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凡是学生能够自己独立做的事情给学生留出空间,让学生有时间有机会选择、决定、思考、体验、感悟、创造、实践、应用,要求学生对有关题目进行自主探究,或找出不懂的地方,为新课质疑问难做准备。[4]如学生依据教师提供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视频,自主探究如下问题:
1.某校所在地(120°E、40°N)安置一台太阳能热水器,为充分利用太阳能,根据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调整其支架倾角。通过计算判断图1 中四个图的做法正确的是 。
图1 问题1 图示
通过练习了解学生是否能计算正午太阳高度,太阳能热水器利用的实质是热水器倾角与正午太阳高度角之和为90°,太阳能集热板与墙面的夹角等于当地正午太阳高度。
2.房地产开发商在某城市(北纬30 度)建造了两幢商品住宅楼,某个居民买到了北楼一层的一套房子,于春节前住进后发现正午前后太阳光线被南楼挡住(如图2),请问房子一年中正午太阳光线被南楼挡住的时间大约是 。为使北楼所有朝南房屋在正午时终年都能被太阳照射,那么在两幢楼间距不变的情况下,南楼的高度最高约为 。
图2 问题2 图示
通过练习了解学生是否知道:纬度较低的地区,楼距较小,纬度较高的地区楼距较大。解题的关键是计算当地一年中最小的正午太阳高度,并计算影长。
总之,基于“翻转课堂”设计前置性作业是教师导学,学生主动学、自学的一种形式,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催化剂,是教师“帮学”的有效手段。前置性作业的设计要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凡是学生能够自己独立做的事情都给学生留出空间,让学生有时间有机会选择、决定、思考、体验、感悟、创造、实践、应用。在课堂上利用好前置性作业的反馈,以“学”定教,课堂内容由知识讲解传授变为问题研究,从而真正使课堂成为学生质疑问难、解决问题、内化知识的场所,成为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场域。这样不仅可以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还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和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这样学生才乐于去做,才能在学中取得更大的学习自信心。
[1]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2]朱宏洁,朱赟.翻转课堂及其有效实施策略刍议[J].电化教育研究,2013,(1):79-83.
[3]王长江,胡卫平,李卫东.“翻转的”课堂:技术促进的教学[J].电化教育研究,2013,(8):73-88.
[4]苗 建.作业改革:让学生成为作业的主人[J].中小学管理,2012,(3):15-16.
[5]张志峰.作业改进:从设计开始[J].中小学管理,2012,(6):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