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支持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实践
2014-11-18程显栋张祖志
程显栋 张祖志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实验教育集团,广东深圳 518067)
2012年9月,深圳市南山实验教育集团启动云计算环境下的“翻转课堂”实验。经过两年多的研究与实践,发现翻转课堂实验在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具有一定的成效,下文将阐述“翻转课堂”的实施与成效。
一、“翻转课堂”的实施准备
1.组建队伍
为了顺利推动翻转课堂实验,学校成立了项目推进领导组和研究小组。目前有134 名老师自愿参与,第一梯队成员49 人,实验项目辐射59 个班级,12 个学科,成立了21 个协作组。协作组基于班级组,三到五人组成一个小团队,开展组本教研,成立基于同一学科不同特质教师捆绑的协作组,开展科本教研。
2.环境建设
搭建一个交互性强的云环境是翻转课堂实验的重要保障,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
硬件环境:学校六所分校形成了光纤互联,千兆铜缆到桌面,百兆电信专有出口的高速校园网网络集群;无线校园网实现全覆盖,无线漫游功能使各分校无线网络无缝连接,支持多终端学习;引进先进的教学应用技术,引进windows8 操作系统进教室,使用10 点触控显示器进行教学。建立学校私有云,支持翻转课堂教学。
软件环境:开发了“翻转课堂”教学应用平台。教师可以轻松将微视频和进阶联系推送到该平台,学生在有网络覆盖的地方进行视频前置学习,完成进阶练习。教师可以通过该平台分析课前学习情况,可以了解整体情况,也可以分析个体情况,并可以访问学生的讨论区,分享大家的问题,根据真实的学情进行有的放矢地备课。
3.技术保障
基于“把复杂留给技术,把简单留给用户”的理念,学校组织信息技术团队,研发了“录屏+PPT+手写输入”的视频录制平台,视频录制非常简便,教师可以在自己的电脑上,轻松完成录制、编辑、推送。视频录制进入常态,目前,实验组已经录制了600 多个教学微视频。
二、“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
通过近两年的探索与实践,基于掌握学习理论,实验组提炼出了“三步五环节”学习模式(如图1),下文以《光的反射》一课为例介绍该学习模式的实施。
图1 “三步五环节”学习模式框架图
1.课前三步曲
第一步,教师制作微视频。首先整体思考,确定模块,组织内容,制作一个内容精、情境化的微视频,时长6-8分钟,脚本如表1,录制完成后,将视频推送到应用平台。
第二步,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可以在上课之前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登录平台进行学习。可以暂停、回放、重播,随时记录重点难点。也可以在交流区进行在线研讨,如提出问题、专题讨论、分享资源等,教师也可以在线答疑解惑。学生觉得掌握了学习内容,就可以完成进阶练习,整个学习变得轻松、自主。
表1 《光的反射》微视频制作脚本
第三步,教师进行学情分析。班级每位学生完成进阶练习后,教师登录平台,首先了解每道题学生完成的质量,找出学习的实际难点,确定课堂学习的主要内容。其次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特别是要记录完成得好的学生和需要重点帮助的学生名单,提前建立“谁帮谁”关系,这是保证每位学生都学会的关键。最后是访问提问区,浏览学生的问题和讨论的过程,教师根据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备课。
2.课中五环节
(1)梳理知识。教师根据学情,梳理知识点。如:通过大家的练习和提问,同学们都掌握了什么是光的反射,都能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能解释生活中光的反射现象,可是在画反射角的时候(第四题),有38%的同学画错了,大家知道错在那里吗?教师当堂讲解。
(2)聚焦问题。访问了提问区,发现有四个同学提出同样的问题,“光的入射角和反射角有关系吗?”有31 个同学发表了自己的观点,12 个同学认为入射角和反射角相等,有6 个同学反对,其他同学说缺乏证据。总之,学生讨论最多的问题自然成为课堂主要探究的焦点。
(3)合作探究。光的入射角和反射角一样大吗?出示记录单(如图2)、小镜子、镭射灯、直尺。先组织小组讨论,设计收集证据的方法。指导学生画好法线,将小镜子和记录单上的反射物垂直,让镭射灯的光线沿着入射线进入,画出反射线,再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图2 记录单
(4)综合练习。学生登录平台,独立完成6 道情境练习题(略),完成后马上提交。
(5)反馈评价。学生只要按提交,学习情况立即反馈到教师的移动终端上(Ipad、手机),教师可以实时进行评价、点播,可以调动完成好的、快的学生去帮助个别有困难的学生,保证让每个孩子都学会。
三、翻转课堂的成效与思考
1.成效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翻转课堂的微视频时长一般在6-8 分钟,教师采用轻松幽默语调,用单独辅导的语气录制,相对课堂,学生更愿意观看微视频。微视频就像是把老师带回了家,想学的时候,想温习的时候,就打开视频看看;同时,“翻转课堂”还把家长也拉进了教育圈,真正发挥了家校一体的作用。现在,学生常常在家与爸爸妈妈一起看视频,一起讨论。
以语文学科为例,传统课堂注重分析课文中的具体词句和思想感情,而‘翻转课堂'的小视频则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麒麟小学六年级的朱静老师在讲“比较阅读”时,以丰子恺的《白鹅》与俄国作家叶·诺索夫的《白公鹅》为例,通过视频讲解比较阅读的关键——对比点的选择,示范用情感的表达和言语表达方式两个对比点进行比较阅读,让学生学会比较阅读的方法。这样不仅最大限度地节省了时间,还提高了课堂效率。
(2)可以掌控学习节奏
在传统课堂里,总是思维反应快的少数孩子抢占到更多的表现机会,他们就成了课堂的“节奏”,思维反应慢的孩子总是跟着别人的节奏,在规定的时间里不能完成额定任务。久而久之,就成了所谓的差生、后进生、迟会生。
翻转课堂可以实现让每个孩子按照自己的思维节奏来学习。回家进行微视频学习时,反应慢一点的孩子可以慢点看,反复看,一遍不成看两遍、三遍,在线习题可以即时批改,题作错了,可以马上分析原因,找到正确答案。实在不成,还可以求助老师、家长、同学,直到学会。第二天回到课堂,老师和同学看到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都学会了。这就是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只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提供适合的学习环境,每个孩子可以学会。“翻转课堂”对每个孩子都是平等的,让他们在课下有充分的思考,到课上形成爆炸、碰撞与生成。南山实验学校苏成桐的妈妈说:微视频学习有充足的时间和机会让孩子学会,他们有充足的时间思考问题,对思维反应慢一点孩子来说,绝对是再好不过的教学方法。
(3)“一对一”教学让探究学习更加深入
“翻转课堂”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实现大班额下“一对一”的教学。教师可以在课前通过在线练习和在线提问,掌握整个班级的学习情况,也可以了解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甚至是可以通过学生观看微视频的时间长短,位置反复等行为数据,分析学习的难点。这样,教师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备课。在课堂里先聚焦问题,互动交流,有针对性的帮助“个别”,先会的学生也可以帮助后会的“个别”。所以说,“翻转课堂”最大的创新就是可以实现大班额“一对一”学习。
另外,“翻转课堂”引领孩子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课堂境界。以前,孩子们在课堂探究学习上是现场思考问题,难以进入深度思考状态;现在,孩子们有了前期的视频学习过程,课堂中的探究活动更具深度。麒麟中学的一位语文老师说:“视频预习就像一个能量加油站,课堂就是一种释放,而老师则负责点燃。”让他们的思维在课上爆炸、碰撞与生成。
(4)学习随时、随地、随需
泛在性是翻转课堂的一个优势。学生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接入自己所需要的文档、数据和视频等等各种学习信息。这些信息的提供是基于学生自身需求的,因此,学习是一种自我导向的过程。另外,翻转课堂可以将学生很多碎片化的时间利用起来,学习更主动,更便捷,更轻松,这也是信息化时代无缝学习的方向。
2.存在问题与反思
两年多的实践,结合其它学校推行翻转课堂的情况,笔者以为真正实现翻转课堂的常态化,实现翻转课堂的可持续推进,还要正视以下几个问题:
(1)“翻而不转”。从流程上看是翻转课堂的模式,可是在课堂上,教师仍然霸着课堂,演绎着自己所谓的“精彩”,讲得多,讲的长,甚至重复讲,学生互动少,思考少,动手少,合作少,没有体现翻转课堂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学习,课堂形态翻转了,但理念没有转变。其结果是学习效果上不来,学生的负担反而加重了。
(2)舍本逐末。很多实验教师把精力过于集中课前微视频的制作,过于关注翻转课堂的结构形态,去套模式,没有把关注点放在课堂上,不去研究学生,不去研究方法,不去改进课堂,课堂才是主阵地,放弃课堂就是放弃质量。
(3)“数据”分析欠准确。真实暴露学生的学情是翻转课堂的一大优势,但前提是教师课前推送的习题能科学的、精准的反映学习情况,学生的学习环境没有对学习产生强干扰,还有信息在传输、分析等过程中不存纰漏。一旦中间出问题,系统分析出来的就是“伪数据”,它不能科学反应学生的真实学情。因此,一方面,我们的备课一定要先研读数据。另一方面,也要谨防教师对信息数据的绝对化处理,不要让数据蒙蔽我们的眼睛。
(4)学生思维跟不上微视频的节奏。有些微视频的内容是整体推出的,很多时候学生的思维跟不上讲解速度,学生的学习节奏就乱了。因此,制作微视频时尽量采用手写板,不要跳过任何一个步骤,不要让技术拖拽进度。知识推出时,既要讲清是什么,还要讲清不是什么。
(5)技术是教师开发的瓶颈。翻转课堂需要课前、课中学习的网络技术平台作为有效支撑,学生学习软件移动终端APP 的也需要不断研发、优化,由于技术发展太快,学校开发的平台和软件很难满足教师的需求,如果学校要成立一个技术研发团队,那教育成本就会成倍增加。鉴于此,校企合作不失为一条良策,让专业技术公司负责开发应用平台,学校只购买服务,只管提要求,只管如何用,这样,老师就不会让技术捆住手脚了。
另外,还有很多教师纠结于是不是课课都要翻转,回答当然是:理论上每个知识点都可以翻转,但不是一定要每个知识点都翻转,更不是课课都需要翻转。有教师纠结微视频是不是一定要回家看,这也不一定,课堂上也可以看。总之,我们不要太拘于形似,重点是牢牢把握翻转课堂的精髓,让它成为自主学习的课堂,成为深化学习的课堂,成为高交互学习的课堂。无论什么时候,都始终要坚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坚持以提高质效为根本,坚持本土化的创新和实践。
[1]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学习模式研究[J].http://djsylm.edugd.cn/upload/2012-10-20/2012_10_20_21_45_52_25.pdf.
[2]黄荣怀,陈庚,张进宝等.论信息化学习方式及其数字资源形态[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0,(6):6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