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生活课堂,点燃学史激情
2014-11-18周学文
周学文
(苏州工业园区第二高级中学,江苏 苏州215121)
构建生活课堂,点燃学史激情
周学文
(苏州工业园区第二高级中学,江苏 苏州215121)
新课标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采取生活化教学模式,充实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丰富评价内容与方式,给历史课堂注入新的活力,重新点燃学生的学史激情。
历史课堂 生活化教学 学史激情 评价内容 评价方式
在我国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下,教师把众多的历史知识通过背诵、默写等方式强行灌输给学生,评价方式与内容主要是通过学生参加笔试获得的成绩进行,这种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严重脱离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感受与实际需求,使得有些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我们要更新教学理念,引入生活化教学模式,充实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丰富评价内容与方式,重新点燃学生的学史激情。
一、教学理念生活化
生活化教学的理论基础是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部分内容,倡导教学的目的是满足学生现在和将来生活的需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生存”的能力,这与当前倡导的新课程理念不谋而合。新课标倡导“掌握历史知识不是历史课程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目标,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历史教学在“内容的选择上,应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帮助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1]。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建构主义教学论指出:复杂的学习领域应借助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和兴趣,只有这样才容易被学生接受,才能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可能是主动的[2]。这要求我们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努力挖掘历史教材中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并结合生活实际,合理改组教材,把历史问题生活化。同时我们还要努力挖掘生活中的课程资源,把生活资源历史化,提高学生适应生活和社会的能力,树立正确的生活理念与人生态度。
(一)历史问题生活化。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的任务是先通过课前的备课把零散的书本知识体系化,然后在课上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把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当书本知识符合学生的要求时,学生就会学得比较认真,接受得也比较好。然而,由于书本知识大多是一些远离学生实际生活的抽象的理论知识,当这些知识与学生过去的知识经验不能很好地沟通和联系时,学生就会感到困惑。如果这时教师不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困惑并进行有效指导,学生的问题会越积越多,慢慢地就会疏远这门学科。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加强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对严重缺乏与现实生活联系、缺乏时代气息和生活色彩的历史课本进行删减、补充,使学生在熟悉的经验范围之内理解学习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主动地学习”[3]。如在讲授必修一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中当前国际关系的特征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2011年的世界重大热点时事入手,如恐怖组织头目本·拉登被击毙,在北约的干涉下利比亚的卡扎菲政权倒台,美韩的联合军演导致朝鲜半岛形势紧张,金砖五国峰会,博鳌论坛在三亚举行,中美军方互访等,把学生引入现实情景,然后提出问题:从上述所给材料,你能归纳出当前国际形势有什么特点吗?学生兴趣浓厚,经过小组讨论和教师点拨,归纳出“和平与动荡并存”等特点。在这个过程中,将原来枯燥无味的书本知识生活化,点燃学生学习历史的激情,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分析、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二)生活资源历史化。
日常生活为历史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并使其历史化,这些资源包括大江、大河等自然资源,图书、报刊、影视、广播、网络、图书馆、博物馆、历史文化遗址等人文性资源及学生参加的各种社会实践、体验活动等社会性资源,以及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资源。如讲授必修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时,可联系现在的衣食住行或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历史遗迹等,引导学生探讨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思考影响社会生活变迁的因素,认识到今天的生活是之前历史生活的延续和发展,感受到历史课程资源就在身边,从而学习历史的激情再次被点燃。
三、教学方式生活化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4]。新课标倡导“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有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要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5]。这些纲要性文件从指导思想上要求历史教师在推进新课改的过程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主体地位,进行差异化教学和生活化教学,采取创设情境、角色扮演、聊天、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形式。如在讲授《罗斯福新政》时,教师可以在介绍相关背景后,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假设你是当时的罗斯福总统,你该怎么办;或者把美国当时发生的经济危机及产生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比喻成美国当时生病了,假设你是医生,该如何给出药方;或者你是当时罗斯福总统的助手,总统要求你做一个详细的调查并形成报告,作为其实施新政的参考。
四、评价内容与方式生活化
建构主义的评价观要求教师以自由的学习目标为评价的标准,促使学生根据自身的认知能力、水平与求知需要确定目标,然后进行评价与考核;并要求教师以学生的学习过程为基础,以知识与经验的建构为评价的标准,将评价融入学生的学习全过程[6]。所以,对历史教学进行评价时,评价内容要综合化,凸显学生学习、生活的能力;评价方式要多样化,记录学生学习、生活的轨迹。
(一)评价内容要综合化,凸显学生的生活能力。
历史教学评价的内容与课程目标应该是一致的。新课标的课程目标是三维目标,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程目标的综合化决定了评价内容的综合化。所以评价学生时不仅要看其对书本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还要关注其学习过程,以及其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特别要注意帮助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7]。
(二)评价方式要多样化,记录学生的生活轨迹。
生活的多样化决定了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我们可以采取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多元参与式评价、预定式评价、应答式评价等方式。以过程性评价中的档案袋评价法为例,可以记录学生每次在课堂上的表现,特别是与“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以及“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的变化,这样将对其生活和成长轨迹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展示学生学习和进步的状况。在此过程中,由于每个学生的遗传、家庭文化背景的差异,受教育者之间的个别差异是客观的、普遍存在的,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的品质、兴趣、能力和需要。采取过程性评价法可以使教育工作者正视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差异,采取适合其状态的教学法,并对其表现进行差异化评价,使得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有所进步,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不断提高学习历史的激情。
[1][5][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Z].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4][6]王有鹏.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演绎“精彩课堂”.教育实践与研究,2010(4):5.
[3]张建美.搭建历史与生活的桥梁——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