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言使令式兼语句型钩沉

2014-11-17孟小寒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4年11期
关键词:西门豹及物动词指代

孟小寒

兼语式又称递系式,其特点是:一个句子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前一个动词的宾语同时又兼作后一个动词的主语。兼语后面一般无语音停顿,反映在书面上是不用逗号,属单句类型。

古代汉语的兼语式,按其结构可分为如下几种:使令式、命名式、拜封式、推举式、“以……为”“以为……”式、“有”字式等。使令式兼语句型在文言中使用频率尤为突出,因此有必要在此钩沉,厘清其基本知识,供方家指正。

使令式由古代汉语使动式演变而来,它常以“使、令”等为第一动词,使其动作发出者具有明显的标志。使令式兼语句型,往往能凭使令动词判断出来,有的兼语隐而不露,于是引起句型变化。使令性动词较多,就其意义大致可概括为如下几类性质。

1.表使令 常见的有使、遣、发和命、令等动词,意谓派遣和命令。这类词语使用很广,所构成句型也较多样。

如:主语+使令词+兼语+及物动词+宾语。①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论语·微子》)②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矣。(《韩非子·喻老》)③令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取壮妻。(《国语·越语》)④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愚公移山》)⑤秦遂遣斯使韩也。(《韩非子·存韩》)⑥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引河灌田,田皆溉。(褚少孙《西门豹治邺》)

例①“子路”既为“使”的宾语,又是“问”的谓语,当为兼语;“津(渡口)”为的宾语,主语“孔子”承上省略。例③“壮者”和“老者”为兼语,“取(娶)”乃及物动词,“无”为否定副词用作状语,意谓“不要”,这是兼语句和祈使句的套用形式。余例结构皆类例①。

再如:主语+使令词+兼语+不及物动词(或形容词)。①信乃使万人先行。(《史记·淮阴侯列传》)②权即遣肃行。(《赤壁之战》)③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陶渊明《桃花源记》)④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战国策·齐策四》)

例①②③中“人、肃”为兼语,“行”为不及物动词。例④两句皆为兼语式,上句“人”为兼语,“给”为及物动词;下句“使”后当有兼语“之”,指代冯谖,“乏”为形容词。

使令类兼语式中,有时出现两个兼语,这是兼语同类形式的连用。

①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令赵帝秦。(《战国策·赵策》)②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隙。(《鸿门宴》)③使周瑜受使鄱阳,肃劝权召瑜还。(《赤壁之战》)

例①“使”后“客将军辛垣衍”和“令”后“赵”均为兼语。例②“有”后“小人之言”和“令”后的“将军与臣”为兼语,皆为名词性短语。例③“权”和“瑜”同为兼语。

2.表召唤 常用召、请和呼、唤等动词,表示召见、请求(或请允许)和呼唤等意义。

如:①孟尝君招致天下任侠奸人入薛中,盖六万余家矣。(《史记·孟尝君列传》)②诏中书舍人常景为寺碑文。(《水经注·洛阳伽蓝记永宁寺》)③后诏有司举贤良文学士。(《汉书·晁错传》)④西门豹曰:“呼河伯妇来,视其好丑。”(褚少孙《西门豹治邺》)⑤明晨,起呼谢安、王坦之入。(《世说新语·雅量》)⑥徐唤左右扶凭而出。(《世说新语·雅量》)

例①至③以“招致、诏”为第一动词,例④至例⑥以“呼、唤”为第一动词,其后皆为兼语。

3.表教示 古代汉语中常用“教”表示使令式,带有教示性质。以后或用“教”或者“让”,现代普通话沿用不变。

如:①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史记·陈涉世家》)②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③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伏。(白居易《琵琶行》)④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后如何。(施耐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⑤对不上来,就叫你儒大爷打他的嘴巴子。(《红楼梦》第88回)

例①②③第一动词为“教”“胡马”“善才”和“我”为兼语。例④⑤“叫”为第一动词,“我”和“你儒大爷”(同位结构)为兼语。教、叫均含使令意义。

4.表护送 常用词为护、送。护送者对被护送者而言,或直接,或间接,仍含使令意味。

如:①我送舅氏,日至渭阳。(《诗经·秦风·渭阳》)②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木兰诗》)③送子涉淇,至于顿丘。(《诗经·卫风·氓》)④(刺史)与衣裳,吏护还之乡。(柳宗元《童区寄传》)⑤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张溥《五人墓碑记》)

例①②兼语为“舅氏”和“儿”,名词。余例中兼语为代词:例③“子”表对称;例④“之”表他称,指代区寄;例⑤“其”表第三人称复数,指代“五人”。

5.表劝请 常用词为劝、讽、请等,含有让被劝请对象说什么,或作什么的意思,仍属使令类。

如:①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史记·屈原贾生列传》)②劝君莫惜金镂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杜秋娘《金镂衣》)③奉劝诸公且仔细读书。(《朱子语类辑略》)④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齐策一》)⑤王陵目闰耳熟,暂请卢绾入楚,探其陵母。(《汉将王陵变文》)⑥请太尉进山。(《水浒全传》第一回)

例①②③第一动词为“劝”,其后兼语分别为王、君、诸公;例④第一动词为“讽”,意义通“劝”;第⑤⑥第一动词为“请”,卢绾、太尉为兼语。

表示使令意义的动词,除上述几类外,还有俾、助、待、责、引、挑、留、署、止、邀、闻、看、见、属、率等。如: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②予助苗长矣。(《孟子·公孙丑上》)③寡人窃闻赵王好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④丈人止子路宿。(《论语·微子》)⑤复夜引兵出门。(《李愬雪夜入蔡州》)⑥属予作文以记之。(范仲淹《岳阳楼记》)

以上所论几类使令式,可谓兼语的完全式。有时为避免重复,以求句式简洁,便出现兼语的隐没,即省略现象。

如:①无使( )滋蔓,蔓难图也。(《左传·隐公元年》)②广故数言欲亡,忿恚慰,令( )辱之以激怒其众。(《史记·陈涉世家》)③命( )击之以混军声。(《李愬雪夜入蔡州》)④明年正月,召( )为南京右都御史,道改南京吏部右侍郎。(《明史·海瑞传》)⑤千呼万唤( )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并序》)⑥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 )奏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⑦便要(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陶渊明《桃花源记》)⑧又属学使俾( )入邑庠。(《聊斋志异·促织》)

例①②③使令动词“使、令、命”后省略兼语共叔段、尉和击柝者。例④⑤⑥“召、呼、唤、请”等使令动词后省略兼语海瑞、京城歌妓和赵王。例⑦省略兼语为渔人。例⑧“属”后兼语为“学使”;“俾”(让)后省略兼语“之”,指代成名。

综上所述,对使令类兼语式需明确如下几点。第一,句子的谓语中心(第一个动词)是含有使令意义的动词,必为及物性质;第二动词大都及物,也有不及物的。第二,结构形式较多样。或单为兼语式,或兼语形式的套用,或兼语与连动式、双宾语的结合。兼语常承上省略,译时当予补足。第三,兼语为动词或名词性短语,或为专有名词,或泛指人事。

猜你喜欢

西门豹及物动词指代
Let’s Save Food To Fight Hunger
西门豹开引漳十二渠
奥卡姆和布列丹对指代划分的比较
四上《26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
西门豹治邺
西门豹罢官的故事
“不一而足”话讨论
自然语言中的指代技术的研究
Swagger:气场压人
及物与不及物动词的用法与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