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机械基础类课程改革刍议
2014-11-17滕旭东
滕旭东
摘 要: 高职教育应对理论教学给予适度重视,通过“淬火”概念教学法的探讨,说明高职院校一线任课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改进教学法,收到理论教学的应有效果。
关键词: 机械基础 课程改革 淬火 理论教学
一、淬火”概念的传统定义在高职机械基础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关于“淬火”,多数教科书中都有类似定义:将钢加热到Ac1或Ac3以上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速度冷而获得马氏体或贝氏体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淬火。淬火后钢的组织主要由马氏体组成。淬火的目的就是得到马氏体组织,再经回火,使钢得到需要的使用性能,以充分发挥材料的潜力[1]。
“淬火”这类概念在机械类专业的学习过程中绝不可绕行,属于那种不得不掌握的概念。但对高职机械类专业学生而言,要掌握此类概念实属不易,究其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的系统性强。要准确理解“淬火”的内涵,首先就要掌握“Ac1”、“Ac3”、“马氏体”、“贝氏体”等概念的内涵;要掌握“Ac1”、“Ac3”、“马氏体”、“贝氏体”等概念的内涵,要掌握“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等概念的内涵……2.概念的记忆性强。《机械工程材料》中大多数概念的抽象性虽不像数学、力学等学科那样强,但因其数量庞大,而授课教师在教学中缺乏相应生动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即便是普通本科生,对《机械工程材料》的学习普遍存在畏惧甚至厌烦情绪。3.“淬火”概念的教学在教学计划中不可删除。在教学实践中,无论怎样精简,无论怎样“重实践,轻理论”,“淬火”这等概念的学习都是必需的,因为它们就如同《工程制图》中的“三视图”概念一样,是基础中的基础。
二、由“淬火”概念教学改革引发的思考
一段时期以来,高职院校中“重实践、轻理论”的思潮似已泛滥成灾,引起众多有识之士的重视、质疑和反思。
早在2009年就看到过一段论述:行动导向教学并不排斥科学理论,那种认为行动导向教学就要抛弃理论讲解的做法是偏激的。行动导向教学中的实践只有在学生正确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才可能更好地开展。课程改革强调“工作过程完整”而不是“学科完整”的学习过程,其最大目标是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实现实践学习与理论学习的统一,应当建立起学习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的直接联系。行动导向的初级目标是实现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实现零距离上岗,更高目标是在教学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工作中形成学习思考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迁移能力”、“设计能力”的发展,以适应社会进步发展对职业素质的要求,促使学生在今后职业生涯中更长远地发展,这些都是离不开知识体系的[2]。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6月23日至24日在京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怎样“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怎样“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是需要每一位职教工作者认真思考的大问题。
笔者所属之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已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并在一年一度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给予了切实体现。如机械工程系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在进行《机械基础》课程设置时就出现了这样的变化:2012年度,课程名称为《机械基础》,78学时;2013度,课程名称为《机械基础》(多),90学时;2014年度,课程名称从《机械基础》一个名称又变回两个传统的名称,一个为《机械设计基础》(60学时),一个为《工程力学》(60学时)。
但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一个“适度”问题。无论怎样重新重视理论,也不能达到普通本科那样的程度,甚至不能恢复到以前普通专科那样的程度。怎么办?笔者做了一点尝试。
三、“淬火”概念教学新法
1.淬火:金属或玻璃的一种热处理工艺。将工件加热到适宜的温度,保温,随即快速冷却(通常在水、油或空气中冷却)。一般用以提高硬度或改变其物理与化学性能(如电性、磁性、抗蚀性等)。玻璃淬火亦称钢化[3]。
淬,亦作“焠”。铸造刀剑时把刀剑烧红浸入水中,使之坚刚。《文选·王褒〈圣主得贤颂〉》:“清水淬其锋。”刘良注:“淬谓烧刃令热,渍于水中也。”《汉书·王褒传》作“清水焠其锋”[3]。
这是辞海词条中对于“淬火”和“淬”字的解释。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用PPT的形式把这段话打出来。一方面,这段定义通俗易懂(因为《辞海》的受众是普通读者),另一方面,“理科文讲”,讲法新颖,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了解到中国文化中关于“淬火”的内涵。
2.According to American Society of Material Testing, hardening is defined as the heat treading process in which the steel is heated to a temperature whithin or above its critical range,held at this temperature inside the component for a considerable time to ensure thorough penetration of the temperature and then allowed to cool by quenching in water,oil or brine solution. [4]
译文:根据美国材料试验学会所下的定义,淬火被定义为这样一个热处理过程:将钢加热至临界温度上下并在该温度下保持适当时间,以确保组织内部充分受热,然后浸入水、油或盐液中使其冷却。
这是化工机械专业英语中对于“淬火”的解释。这段解释也用PPT的形式打出,紧随“辞海”解释之后,这也是一个新颖的讲法。首先,形成概念对比,“hardening——淬火”;其次,“hardening”词义浅显,直译过来就是“硬化”,两相对比,可以体会东西方文化各自的妙味。顺带体会专业英语的实际应用,或可引起一部分同学对于专业英语的学习兴趣。
3.中华古代先人认为地上的山川都有神灵,而这神灵都是女性,如最著名的洛神就是好例。然而大家可能并未想到我们文房四宝中的砚台也有神,还是女性,其名曰:淬妃。这可有趣极了。原来“淬”的本意是炼铁成钢,做成宝剑,当它火候尚未退的时候,要放在水中猛然一蘸,如此退热手法就叫做“淬”,淬后的钢质最为锋利……这与书法建立了极为重要的关系,古人毛笔入砚时蘸墨,就如同铸剑已成,然后“淬火”一样,所以砚神妃子管的就是这一道手续。充分说明古代的书法讲究把毛笔的健毫完全比做锋利的宝剑,凡是学书者务必细细体会此意,有些坚持说弱毫如羊毛笔要比狼毫更高明的书者,应当好好想一想“淬”字的意义[5]。
这是文坛巨匠周汝昌先生在《千古奇文千字文》中对于“淬”字的一个解释,读来饶有趣味。当然,这段话就不需要用PPT的形式打出来了,只需要口头叙述,并辅以黑板上的写写画画就行了。
这是更新颖的一个讲法,首先,可顺带引出“淬火”的另一个名称“蘸火”,并体会其含义。其次,可顺带渗透一点素质教育,或可激发一部分同学的书法兴趣亦未可知。应对不同层次各种学龄的莘莘学子进行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全民共识,如何进行素质教育?刻板的说教肯定不是一个好方法。
四、结语
高职教育发展至今,虽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在现行教育体制中,高职院校仍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说是职业教育,目前职业教育却比较狭隘地盯住了从中专到中技的人;说是高等教育,高职院校在高等教育中是最低层级,是垫底的[6]。如此,就对高职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是所谓的“倒逼”作用。我们坚信,汗水不会白流,努力终有回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已经成为国家层面的大计划。
参考文献:
[1]倪兆荣,张海筹.机械工程材料(第二版)[M].科学教育出版社,2011(8):119.
[2]王华东.高职教育课程改革有关问题的思考[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9(4):23.
[3]辞海(1979年版)缩印本.1980(8):967.
[4]殷旭伟.化工机械专业英语[M].化学工业出版社,1991(5):6.
[5]田蕴章.真行草每日一字[M].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12):85-86.
[6]黄卫明,姚琼,凌涛.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高职教育的内涵发展探析[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