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六级翻译考试改革及其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影响
2014-11-17熊学惠
熊学惠
摘 要: 2013 年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在题型、分值、难度、考试时间等上做了一系列调整,整体试题着重对考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进行考查。翻译部分是此次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由旧题型考查简单的词组和句型的单句汉译英变为考查篇章整体表达的段落汉译英。这就对考生的翻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和新的挑战。本文从新题型的考试要求出发,指出教师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翻译观,教授基本的翻译技巧,引导学生关注中国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热点话题和词汇,通过有针对性的翻译实践,有效提高学生的段落翻译能力,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大学英语 四六级考试 翻译 教学改革
自2013年12月的考次起,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对四六级考试的试卷结构和测试题型做了局部调整,整体试题着重对考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进行考查。其中,翻译部分的题型由单句汉译英调整为段落汉译英,翻译内容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四级长度为140~160个汉字,六级长度为180~200个汉字,翻译部分的分值由原来的5%提高到15%,从总体上提高了考试主观题分值,降低了客观题运气分数,增加了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测试,说明其在整个考试中的重要性提高了。作为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一项考试,自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方案公布后,得到了各方关注,引发了广泛热议。广大考生普遍反映改革后的翻译考试难度增加不少,备考压力加大。然而,四六级考试翻译要求提高,能在一定程度上督促学生掌握实用翻译技巧,熟悉中国社会文化的英文表达,有助于学生在国际交流中学以致用。在此背景下,研究翻译考试改革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挑战及对策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随着世界格局的飞速变化,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用人单位对就业人员的素质要求提高了。新形势对我国高校的毕业生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英语教学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增强他们的英语应用能力(即交际能力),还应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发展个性,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一方面要注意帮助学生吸取有益的文化知识,还要教会学生了解和表达中国文化传统和具有中国特色的事物,以利于对外交流。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仍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改革,以适应日益复杂和多元化的社会需求。
受学生数量、教师水平、考试压力等条件的限制,目前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普遍是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和个体差异,降低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重应试、轻素质,重形式、轻文化导入和文化意识的培养等问题[1]。再者,近几年很多高校大量扩招,教学规模大幅扩大,但英语教师并没有相应增多。“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英语教师和学生人数比约为1:130”[2]。一些高校大学英语课仍采用大班模式上课,很难保证教学质量。一些大学英语老师长期超负荷工作,没有时间和机会学习、进修,自身知识体系不能随时代发展及时更新,长此以往,必然无法跟上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学的要求。
就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翻译部分而言,教材、教学方法和学生翻译水平等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翻译部分改革的目标和要求有明显的差距。在考试中,翻译是测试考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一部分,包括检测考生一定的英语基本功和一定的翻译能力。考生在这部分表现出的主要障碍有以下方面:缺乏基本的翻译常识,对于汉译英翻译技巧知之甚少,缺乏英文基本表达能力。
二、翻译考试改革对大学英语教学带来的影响
此次改革中,翻译的题型和内容的改变,对考生的翻译能力提了更高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掌握基本的翻译理论知识和翻译技巧
在各类大学英语读写译教程中,各单元的翻译练习都是以单句翻译的形式出现的,旨在考查学生对本单元词汇的运用能力。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少涉及翻译观、翻译的评价标准等基本的翻译理论知识。从根本上而言,在以后的翻译教学中,尤其是段落,要让学生了解基本的翻译理论,如泰特勒的三原则、严复的三字标准,以及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博士(E. A. Nida)提出的“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 后又称 “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的翻译原则。奈达指出翻译就是“用最贴切,最自然的对等的译文从语言和文体两个方面再现原文信息”的过程,动态对等的标准就是译文的读者和原文的读者在感受上基本相同。
在段落翻译中,考生首先要对原文有深刻的理解,理解是表达的前提,表达是理解的延续和归宿,理解和表达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在透彻理解的基础上,根据英汉两种语言表达形式、逻辑等的不同,调整句式、词语,使英文流畅表达中文的内容。学生在备考时应掌握一些汉译英过程中经常采用的翻译技巧,注意体会英语和汉语之间的差异,常用的译法技巧如增译法、重复法、减译法,词性转换法、分句合句法等。例如:
例1:剪纸最常用的颜色是红色,象征健康和兴旺。
译文:The color most frequently used in paper cutting is red, which symbolizes health and prosperity.
原文由两个短句构成,译文为后一个短句添加关系代词which,代替原文中省略的主语“红色”,从而将后一个短句译为定语从句,连接到主句上,运用了增译法。
例2:中国人一直热爱自由,热爱和平。
译文:Chinese people have always loved freedom and peace.
汉语中重复使用“热爱”一词是为了加强语气,达到更好的修辞效果。在翻译时,只保留一个也不会影响原文的意思传达,所以译出一个“热爱”就可以,这个句子的翻译运用了减译法。
2.掌握更多的词汇和扎实的英文表达
大学英语教学中涉及的词汇多为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般性词汇。改革后的段落翻译,内容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等领域的重要内容,这就对学生词汇量的扩大和掌握提出更高的要求。例如:2014年6月的四级考试要求学生翻译“义务教育”(compulsory education),“核能”(nuclear power)。六级考试中的中国科学院(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植树造林(afforestation program),这些词对学生来说很陌生。因此,在备考过程中,学生不但要扩大词汇量和知识面,而且要具备很强的表达能力。
三、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对策
针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翻译能力的现状,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翻译观,传授有关翻译的基本理论知识,讲授基本的翻译技巧。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多看一些关于中国历史、文化、经济及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小文章,多关注以反映中国社会为主的英文杂志和报纸,比如《中国日报》(China Daily)及其网站,积累这些领域的知识和词汇,打好基本功。当然,大学英语教学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不能以通过大学英语考试为主要或唯一目的,不能搞应试教育,片面强调应试技巧。
针对新四六级的这种段落翻译,建议学生尤其要关注有关中国传统文化习俗的英语文章。学生可以试着将一些汉语文章或段落译成英语,或将介绍中国历史、文化、经济及社会发展等方面的英语文章或段落先译成汉语,然后回译成英语,译完后看看自己的译文和原文有哪些出入。对照后,考生会发现,自己在翻译时出现的与原文不一致的地方,往往是自己在翻译和写作时会犯的错误。通过这种对照翻译,考生可以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表达。这样的练习方法既可以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又可以提高写作水平。此外,学生在进行段落翻译训练时,以句子为基础,先进行句子翻译;同时进行一定量的语法训练,避免在翻译时的一些错误。教师要让学生扩大词汇量和知识面,打下扎实的基础,更好地应对四六级考试。
四、结语
大学英语四六级翻译考试的改革,旨在考查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提高语言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让学生可以熟悉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历史、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发展动态。这对大学英语教师和学生都带来了更多的影响和挑战,只要我们正确对待,积极应对,注重积累,就能夯实基本功。老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激发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润清.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88.
[2]姜向军.大学英语教学现状与应对策略团[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3(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