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27年中共中央组织部在武汉

2014-11-15赵晓琳

百年潮 2014年9期
关键词:李维汉中组部陈独秀

赵晓琳

中共中央组织部(简称“中组部”)是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的重要工作机构,其职能是党务管理和加强自身建设。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壮大起来,中组部也是如此。在大革命的高潮中,中组部于1927年随着中共中央机关迁到武汉,从4月中旬到10月上旬,前后在武汉约半年。其间,正值国民革命风云突变,国共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经受了前所未有的艰难险阻,也做出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决策,承担并完成了前所未有的艰巨任务。中组部在武汉的短短几个月中创下了数个第一,为我们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共五大之前党中央的组织工作机构

中组部的建立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由于人员少,队伍不大,所以中央机关办事机构不健全。因为工作任务的特点,中组部晚于工农、妇女、宣传等部门建立。党的五大以前,党务工作、党的自身建设由党中央领导人兼管。

中共一大召开时,全国党员五十几名。根据《党纲》规定,一大选出“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后称中央局),有委员3人组成。中共一大决定的中央领导成员分工是:书记陈独秀“总理党务”,张国焘负责组织,李达负责宣传。中共一大未决定成立中央组织部等工作机构,后来才陆续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和人民出版社。李达在回忆中一再说 “中央工作部只有3人,别无办事人员”。这时张国焘分工的组织,是指组织工会开展工人运动。党刚建立,缺乏实践经验,全国地方党组织数量有限,建立组织部尚不是迫切之需要。

1922年,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全国党员195名。大会选出中央执行委员会为最高机关。中央执行委员5人:陈独秀、张国焘、蔡和森、高君宇、邓中夏,推陈独秀为委员长。中共二大通过的党章没有规定成立中央组织部、宣传部等部门。中央执行委员的分工是:陈独秀为委员长,政治运动和宣传由张国焘主管,劳动运动由邓中夏主管,青年运动由高君宇主管。中共二大至中共三大之前,党中央机关由上海迁到北京又迁回上海,机关变动搬迁,未能建立较固定的集中办事机关,中央执行委员经常不在一起。这一时期中央没有组织部,属于党的自身建设发展等组织工作由委员长陈独秀负责。

1923年,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全国党员420多人。中共三大重视并决定加强中央领导机关建设,改选中央执行委员会,成立5人中央局,由陈独秀、毛泽东、蔡和森、谭平山、罗章龙组成。推选陈独秀为中央执行委员长兼中央局委员长,总理全党党务;毛泽东为中央局秘书;罗章龙为中央会计;蔡和森仍然主编中央机关报《向导》;谭平山主持国共事宜。中央局是中共中央第一次正式成立中央执行委员会内负责日常工作的常务机构。中共三大上党中央未设立组织部和宣传部等工作机构,但是已经认识到组织工作的重要性和加强组织工作的必要性。

1924年5月,中共三届一次执委扩大会议在上海召开,会议决定:“中央及区亦应分设宣传、组织、工农等部分担责任”,“秘书兼组织部,组织部之下另有‘统计分配及‘交通的职务。”这是中央第一次提出建立中央和地方的组织部。三大后,毛泽东是中央秘书。所以,他是中共中央第一个组织部负责人。毛泽东当时家住上海英租界甲秀里,作为党的“二把手”,他“协助委员长陈独秀负责处理党中央局的日常工作”,“管理党的财政、行政,并对于各区各地方及本党一切机关之财政行政负责”,还兼管组织和党务,非常繁忙。同年12月,由于工作过于劳累患病,毛泽东请假回湖南“养疴”,组织部无人接替。

1925年1月,中共四大召开,中共中央改组,毛泽东未参加会议,未进入中央领导核心层,也就未再继续负责组织部工作。毛泽东兼管中组部半年多,当时会议决议和文献没有“部长”或“主任”称谓,毛泽东任组织部部长的说法来自张国焘和罗章龙等人的回忆。当时中央的经费、人员都很紧张,中央局并没有为组织部配备秘书、干事等工作人员。据中共四大通过的《对于组织问题决议案》:“1924年5月扩大执行委员会关于组织问题决议案在同年8月之前多未实行,在中央然,在地方亦然。”因此,中共三届一次执委扩大会议决定建立中央组织部,实际是由中央秘书毛泽东兼职负责组织工作,另无专职人员,机构不健全。

1925年1月,中共四大在上海举行,全国党员994名。中共四大选出的中央领导机构是: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9人: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张国焘、谭平山、瞿秋白、彭述之、李维汉、项英;中央局委员5人: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张国焘、彭述之;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总书记陈独秀。这时党面临的形势复杂了,任务重了,工作多了,党员增加了,而组织工作却十分滞后。党进一步认识到组织工作的重要性,“出席第四次代表大会的同志批评了组织部工作”。四大通过的《对于组织问题决议案》规定:“新的中央须特别注意设立一有力的中央组织部,实际上真能指导地方之党的组织。”在中央局成员分工上,陈独秀亲自兼任中央组织部主任(部长)。陈独秀主管组织部一段时期,1925年2月,中央组织部配有秘书尹宽,不久即调离。1926年年底前后,中央又指派周恩来做组织部工作。但不久因上海工人武装起义的需要,周恩来转做军事工作,所以组织部又是无人状态。

中组部在武汉健全

1926年9月至1927年春,国民政府迁都武汉,武汉成为革命的中心,党中央在上海的办事机构陆续迁往武汉。1927年4月中旬,总书记陈独秀及尚留在上海的中央机关和工作人员全部到达武汉,中组部也迁到武汉。

中共四大后的一年多,中共党员人数迅速增加,党的队伍不断扩大,1927年上半年全国党员猛增到57967人,这时大量的组织工作摆上党中央的工作日程。4月27日至5月9日,中共五大在武汉召开。陈独秀在大会报告中对自己没做好组织工作进行自我批评,他说:“中央工作做得最好的是宣传工作,做得最差的是组织工作……第四次代表大会以后,由我来主管组织部的工作。后来,组织部实际上已不存在了,因为不论是我还是其他人都没有在组织部里工作过。”中共五大通过的《组织问题决议案》认为:本党最近一年半以来,已经变成了真正群众的党,有五万以上的党员。革命运动的发展,为本党提出了迫切的任务。为完成这种任务,须努力扩大党的数量,尽力在产业工人中建立支部,实行集体领导,在思想上、组织上加强党的建设。1927年6月1日,中央政治局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改章程决议案》在组织建设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中第二章第19条对党中央机关做了新的规定:“为党的各种专门工作,各级党部得设立各部管理之(如组织部、宣传部、妇女部等等)。”中共五大后中央各工作机构很快建立健全起来,中组部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得以健全的。

党的五届一中全会后,中央决定调李维汉任组织部部长,陈乔年任副部长(宋侃夫回忆陈是秘书长);中组部设有秘书处、组织科、党员登记处等部门。1927年5月14日前,中组部已经开始工作。李维汉(又名“罗迈”)时任湖南省委书记,在五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五大闭幕后十天,李维汉回湖南移交工作。因为相继发生夏斗寅和许克祥叛变,武汉至长沙铁路中断,无法成行,李维汉不能回武汉履职。5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在汉口四民街61号中央秘书厅办公地召开会议。参加会议的有蔡和森、陈独秀、陈乔年、瞿秋白、张太雷、周恩来等五届中央委员。会议议题是研究中央及有关省委的人事问题。经讨论,会议决定:“特立——组织部。”(“特立”即张国焘)这是中共中央第一次明确点名任命中央组织部领导人的决定。至今,我们尚未见到职务是“部长”或者“主任”的历史记载,知情者和后来研究者均称当时的宣传部、组织部、军事部的领导人为“部长”。同日的会议还决定李维汉任中央秘书长(但未到职)。5月中旬至6月底之前,张国焘任中央组织部部长。张国焘是五届中央常委,1926年9月来武汉,是最早到武汉的四届中央局成员。他任组织部部长期间事情较多,没能顾及中组部的具体工作。因此,中组部工作实际由陈乔年主持。当时中央常委会几乎每天开会,每次会议都研究干部问题。需要会议讨论的议题由组织部提交,会议决定的干部任免调动事宜交由组织部落实,这些基本都由陈乔年负责。因李维汉未到职,6月3日,中央决定陈乔年暂时代任中央秘书长。6月下旬李维汉来到武汉,就任组织部部长,中央秘书长改为邓中夏,陈乔年仍然在组织部,协助李维汉工作。

7月12日,中共中央实行改组,陈独秀停职,成立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成员有张国焘、李维汉、李立三、周恩来、张太雷五人,被称为“五人临时中央”。这个机构只存在25天,未明确分工,党的大事都是集体研究决定的。周恩来、张国焘、李维汉共同主持党的机关和党员的隐蔽、疏散撤离工作。

8月7日,党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实行革命总方针的转变。会议选举产生临时中央政治局。8月9日,临时中央政治局召开第一次会议,选出瞿秋白、苏兆征、李维汉为常委;决定了常委的分工:苏兆征兼管工委,瞿秋白兼管农委和宣传部等部门,李维汉兼管组织部和秘书厅。八七会议后,李维汉继续担任中组部部长,杨匏安任组织部秘书。8月19日—9月23日,中央又决定陈佑魁、叶文龙、庄文恭等人先后任中组部秘书。10月上旬以前,中共中央机关陆续迁回上海,中组部亦迁走,部长李维汉在处理完相关事宜后,最后一个离开武汉。

中组部到武汉后,建立了自己的办公机关,先后有3处办公地,一是汉口贯中里,这里离江汉关不远。当年水路是主要交通途径,各地乘船到武汉的党员沿江汉路很快能找到贯中里,洪扬生等人在此做党员登记工作。二是汉口铭新街13号,这里是组织部机关所在地,6月下旬至7月中旬中组部和中宣部都设于此。这是一座带天井的二层楼房,中宣部在楼下,中组部在楼上。经常有些干部到组织部去,但人不住在那里。副部长(秘书长)陈乔年、组织科的罗严等工作人员在楼上办公和居住。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前后,部长李维汉也常去,陈乔年的夫人也住在机关里。中组部和中宣部工作人员在一张桌子上吃饭。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之后,中组部曾和中央秘书处一起办公,地方待考证。

中组部在武汉期间的主要工作

中共中央在武汉期间正是大革命由高潮转向失败的风云剧变时期。形势急剧变化,党的任务根据形势的变化而变化,中组部在复杂的形势下完成了党中央布置的重要工作任务。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是对各地来武汉的党员进行登记核实,安排工作。

1927年初至8月,由于革命形势的变化,也因为党中央在武汉,全国各地来这里寻找党中央请示汇报工作的党员、干部有上千人之多。他们到武汉后,需先接上组织关系,才能由组织部安排工作。一般情况下,来武汉的党员先在旅馆或者同乡会住下(那时武汉许多旅馆都成为党的中转站),他们在这些地方落脚后,去找中央组织部。然后,经中组部与其原所在省份党组织联系,确定身份后再安排工作。他们或被分配到其他省份或到中央在武汉的各机关工作。党组织关系在浙江省的宋侃夫就是这样被安排到新的工作岗位的。1927年3月,宋侃夫从上海来到武汉。他先在汉口宁波会馆住下,随后找到一个姓王的熟人。王介绍宋找到中组部,中组部的人说:“你等一下,我们还要问。”问过后,浙江党组织承认有这个人,中组部才正式介绍宋侃夫到中宣部去。据宋侃夫1981年10月回忆,中组部给他开具了盖有长方形图章的介绍信,内容是“宗祖之”介绍给“宗宣之”。他拿着这封介绍信与中宣部的工作人员尹宽接上头,尹宽带他去见中宣部部长蔡和森。后来宋侃夫被安排在中宣部鼓动科工作。1927年4月中旬,四川省来了一批党员,其中郑鼎勋、黄达全、张鸿次、刘荣简、赵世兰5名党员直接找到党中央。5月15日,中央决定先把他们交给组织部,查清后再决定派否。赵世兰在参加五大后,被中组部调任武昌市委妇委书记、湖北省委秘书。当时,各地来武汉的党员就是这样经中组部转移组织关系并安排到各个岗位的,为此,中组部做了大量工作。中组部还对全国党员进行统计汇总。

二是为各地党组织调动配备干部。

中共五大后,党中央重视建立、健全各地各级党组织,中央常委会陆续决定了12个省委的组成人员,指定了省委书记和明确了部分分工。如将陕甘区委改为陕西省委;成立顺直省委,负责京、津、唐和河北、绥远、察哈尔、热河等地党组织;成立山西省委;成立东三省省委,将大连、哈尔滨原南满、北满两地委改为市委;将广东区委改为广东省委;成立四川临时省委;将湖南区委改成湖南省委;将湖北区委改称湖北省委;将河南区委改称河南省委;将山东区委改称山东省委;将上海区委改为江苏省委;将江西区委改为江西省委等等。中央这些决定在会后均交由中组部,由他们办理相关事宜。如1927年5月中旬,中央常委会决定张太雷任湖北省委书记,会议通过了湖北省委成员名单,决定交组织部落实;5月29日,组织部向中央常委会提交安徽省委问题议题,中央决定成立安徽临时省委,由五名委员、两名候补委员组成。同时决定安徽宿县、凤阳划入江苏省委管理,由组织部通知江苏省委。中共五大前后,各地党组织缺少干部,人手紧张,许多党组织向中央提出调派人员的请求。这些问题经中央研究决定后,都交给组织部进行协调调动。如5月中旬,北方地区党组织要求派人支持工作,中央常委会决定“由组织部向鄂省委再调”。5月下旬,上海党组织提出要人请求,中央常委会决定“由中央组织部、湖北省委、省总工会与上海方面共同商量来解决这一问题”。6月19日,江西省委也提出增加工作人员,中央决定交由“组织部与中央军(人)事部商量解决”。

中共五大后至6月底,两个月内的48天,中共中央开过46次会议,几乎每一次会议都研究人事干部问题,会后均由组织部逐一安排落实。这一时期,中组部按中央要求为各省调度配备了大量工作人员,充实完善了各级党组织机构,加强了地方党组织的力量,指导了各地的工作。

三是在非党群团中建立、健全党团组织。

中共五大修改通过的《党章》规定:“在所有一切非党群众会议,及执行机关(国民党、国民政府、工会、农会等等)中,有党员3人以上,均须组织党团。”努力扩大党员数量,吸收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到党的队伍中来,在工厂、铁路、码头等行业都有党的组织,加强从中央到基层党的建设是五大后党的重要工作任务。1927年6月4日,中央常委讨论了中央组织部的提议,决定了各党团书记的人选:国民政府党团干事会书记谭平山,秘书杨匏安;中华全国总工会书记李立三;全国农民协会临时书记任旭;中华全国学生总会党团书记唐鉴;中华全国济难总会党团书记蒋毅。为了解决党团问题,中央要求组织部先定出办法。组织部在与相关党团组织共同商议并制定办法后,再提交中央会议研究。如1927年5月中旬在研究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建立党团组织时,中共中央常委会决定:由中央军人部定名单报告中央组织部,由组织部召集开会,中央派人参加。在6月4日的会议上,组织部还提交了韩国共产党支部加入中国支部的提案,会议研究并同意其加入。5月底至6月初,党中央接到地方党组织如何处理违纪党员的请示,中央常委会交由组织部通知中央监委召开会议,研究解决。组织部照办无误。

四是疏散撤离干部。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武汉白色恐怖严重,中共党组织迅速转入地下。组织部在临时中央的领导下,做了大量疏散撤离共产党员干部的工作。至10月上旬中央机关迁回上海之前,他们按照中央的规定对集中在武汉三镇的党员干部进行疏散。先由在国民政府中任职的同志尽量筹集到一些款项,然后依据被疏散同志的选择和工作需要一一进行分配,并为他们解决交通、经费等问题。分配的方法是:凡能秘密返回原籍工作的,派回原籍;不能返回原籍原地的,派到其他地方工作,其中大部分派到南昌参加起义;还有一部分人送到莫斯科学习。据宋侃夫和刘淑琴回忆,宋当时去浙江和刘去上海都是由罗严负责分配的。分配宋侃夫的工作时,李维汉还亲自找他谈话。

五是整顿恢复党组织。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之后,一些地方党组织不能正常工作。1927年9月4日,河南省委写信给中央汇报工作:党的工作无形中停顿,党的组织非常薄弱,好多个县市缺书记,军事工作更是缺人。八七会议通过的《党的组织问题决议案》做出要“造成坚固的能奋斗的秘密机关,自上至下党部都应如此”的决定。党中央在全党散乱之际和遭受严重的白色恐怖的情况下,进行了极其艰苦而又重要的组织工作,开始恢复、整顿或重建党的组织,建立党的秘密组织系统和工作机关,组织了全国的秘密交通网。八七会议后,党中央成立了北方局、南方局、长江局。各局建立后,派人巡视各地,实际指导各地工作。在党组织内部,注意培养干部和从党员群众中提拔负责人,领导党员和群众为反对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艰苦而英勇的斗争。这一时期,整顿恢复各地各级党组织是组织部的工作,更是党中央的重要工作之一。

中组部在武汉期间,第一次明确提出组织部工作计划,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办公地。当时正值大革命由高潮向低潮的转变时期,斗争形势复杂多变,各项工作刚刚起步,开始步入正轨。但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国共两党由合作变为敌对,革命遭受失败。共产党内部思想混乱,队伍不稳定。这时中组部的工作随着党中央总方针的转变而迅速转变。中组部应对了复杂局面,适应了转变并完成转移安排党员干部等一系列重要工作,经受了锻炼和考验,增长了才干。

中共中央组织部在革命斗争中逐步发展成熟,在武汉创立了建党以来组织工作的辉煌业绩,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斗争和组织建设的重要篇章。(编辑 王 雪)

(作者是武汉革命博物馆原馆长、研究员)

猜你喜欢

李维汉中组部陈独秀
欢迎关注中组部老干部局“离退休干部工作”微信公众号
建国后李维汉对少数民族政权建设的研究
中组部、人社部调研组到福建省开展仲裁机构队伍建设工作调研
简述李维汉关于宗教统战的思想
李维汉对马克思主义国家政权理论中国化的贡献
HOW TO REANIMATE A SAGE
HOW TO REANIMATE A SAGE
中组部领导到海兴看望五老帮教团代表
五四运动与陈独秀价值观的变化
陈独秀的收与不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