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如何发挥手机媒体进行舆论引导的探讨
2014-11-15王卉
[摘 要] 相对于传统媒体,手机媒体以其受众更广泛、互动更充分、功能更强大、使用更便捷、技术更先进等特点在政府舆论良性方向引导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对我国政府从做好手机媒体微机监测和预警工作、利用手机媒体收集群众意见,重视手机媒体上的舆论引导和加强主要网站的媒介关系建设等几个方面如何加强对手机媒体舆论监督引导进行探讨。
[关键词] 政府;舆论引导;信息;手机媒体
前言
根据中国工信部统计数据,截至2013年3月底,中国共有11.46亿移动通信服务用户,占全国人口84.9%,事实上,手机媒体已经成为新媒体的代表,手机媒体对社会的影响面越来越广,影响力越来越强。从几年前的手机短信息,只是提供个人之间的信息传递,如问候和简单的事件沟通等,到现如今已经变成人们最重要的信息分享渠道。
随着运营商重组的进行,中国4G商用进程也在加快,移动宽带化和宽带移动化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手机媒体的发展也将在此大的潮流下,呈现出以下趋势:第一,手机媒体的最大优势来自于其互动性和内容的个性化。第二,手机媒体成为新闻信息的重要载体。第三,手机媒体将成为一个分享平台。
一、手机媒体对政府舆论引导的积极作用
1、有利于政府信息公开
手机媒体的崛起有利于促进政府信息公开,改变政府危机观念。这一点说的就是,手机媒体的传播特性使得政府对媒体的控制力减弱。手机媒体环境下,每一位受众都有可能成为信息发布者。危机事件发生后,政府为避免谣言的传播,会先利用权威媒体发布权威信息。当一些安全事故发生时,党中央政府通过手机媒体及时向民众输送最新信息,安抚民心。手机媒体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政府信息公开。
2、有利于缓解公众情绪
手机媒体能帮助缓解公众情绪。在手机媒体中,由于可以采用匿名方式发表言论,这就大大解除了人们的后顾之忧。人们可以畅所欲言,争先恐后的发表各自的思想和见地。当某个热点社会问题出现时,互不认识的人通过网络或短信互相交流、争论、辩驳,形成舆论高潮或者某种舆论导向。当某一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发生时,如果公众,尤其是那些表达欲望强的公众无法获得正常的表达渠道时,会导致公众情绪的积压甚至反抗,以至难以接受政府的“官方意见”。这样会给政府的舆论引导工作和危机处理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手机媒体的出现有效地充当起“减压阀”的作用,为公众情绪的缓解打开了一扇门。
二、政府对手机媒体的舆论引导策略
针对上述手机媒体的政府舆论引导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政府部门要积极做好手机媒体的舆论引导,使其积极作用得以发挥,而消极影响尽量规避。总的来看,政府对手机媒体的引导策略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做好手机媒体危机监测和预警工作。手机媒体舆论的社会预警功能是指媒体舆论根据己有的经验认识对即将发生的社会变动的预先警示功能,并用它指导人们对社会变动做出科学、理性的判断和应对。媒体对即将发生的社会变动有感应作用,作为平民媒体的手机媒体更往往是危机信息首先出现的地方。现代政府作为一个社会服务部门,也应该具备极强的危机意识,建立专门的媒介监测部门,做好媒体监测工作,当发现有危机出现的苗头时,就可以将主动权掌握在手中,在危机没有蔓延之前将其“扼杀”。危机监测是在危机发生之前采取的新媒体策略。 当危机发生之后,政府就要利用新媒体进行危机预警,公布权威信息。权威信息的真空和政府的“失语”会导致人心恐慌。 但是,中国传統政府的危机预警方案主要针对传统媒体, 尤其是党报和政府主导的电视媒体等, 并没有把网络和手机等新媒体纳入范畴。 在新媒体影响力日益深入的传播环境中, 利用网络和短信的预警方案非常重要。
善于运用微博、微信等媒体,提高工作意识和工作能力。手机微博能更快速地发布和传递信息,而且可以允许指定的人群阅读,并且实现了一对多、多对多的传播方式。微博和微信的传播效果显著,因其短少易懂而容易被受众所接受。在一定程度上,微博和微信在开辟了政府发布信息的新渠道的同时也改变了网民的说话方式。对政府来说,微博和微信有利于政府政策的公开、透明,更增加了一条危机信息发布渠道。政府可以利用微博和微信掌握舆论风向,以便及时发布舆论消息,进行舆论引导。
政府及时、全面、准确公开信息并加强风险沟通能力。政府及时公开信息有利于缓解在突发事件发生时造成社会的紧张情绪。危机处理有“黄金四小时”之说政府利用网络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及时、准确地发布事件最新、最真实的信息占据舆论的最高点,从而来消除民众的恐慌,也进一步提高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为政府解决危机营造良好的公众环境。
从应用普及程度和发展趋势来看,手机媒体将成为未来政府和公众沟通的重要平台。政府可以运用手机媒体的积极作用来加强自身的舆论引导能力,从而与民众进行更好的沟通。
作者简介:王卉(1981—),女,山东青岛,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中文和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