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媒体技术教学成果展的研究
2014-11-15王冬梅刘汛汛
王冬梅 刘汛汛
[摘 要] 多媒体成果展示以多媒体制作成图片、短片、三维立体模拟模型等方式,防止原创作品受损,减少流失,鼓励参赛,多得奖项,提高招生就业率为主要目标。综合实施cad、ps、3dmax、coredraw、flash等多项多媒体技术措施。
[关键词] 成果展;多媒体;大赛
一、多媒体成果展概述
多媒体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对文字、数据、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管理,使用户可以通过多种感官与计算机进行实时信息交互的技术,又称为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基于多媒体成果展示技术集中在以cad、ps、3dmax、coredraw、flash为主的展示方式及其效果研究上。
艺术院校参加各类设计大赛是对学生、教师学习工作能力的提高,尽可能多获得高级奖项,并在互联网上展示,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的一项先进方法。目前主要应用于课余课后的兴趣参与。2006年,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艺术学部实施第一次教学成果展示,大量原创作品原稿展示于大厅及展架中,虽然获得了不错的展示效果,但是由于原件粘贴中被破坏、展后不能还原,学生教师积极性受到极大挫伤。此次成果展示推动了对传统展示方式的反思和对原创作品保护新方法的探索。经过多次研究,逐步创立了保护原创作品,多媒体成果展示,利用互联网平台鼓励参加各类设计大赛的制度。2011年以后,保护原创作品,多媒体成果展示逐步推广应用到各个全校系部。
2010年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艺术学部评估工作会议专家呼吁,要大力发展保护原创作品,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成果展示,促进艺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专家和教师研讨会上认为,传统的成果展示导致积极性受损—年级传代效应破坏—成果储备减少—就业困难—招生生源下降这一恶化过程是缓慢的,3-5年后才明朗化,但后果确实致命的,成果展示必须更广泛地实施保护原创作品,多媒体成果展示,否则,未来将面临更严重的作品懈怠、消极、萎缩方面的问题。保护原创作品,多媒体作品展示,促进参加各类大赛,夺得各类设计大塞大奖是一场新的教育教学实验开端,是一种教育教学和招生就业“双赢”的成果展示方法;未来几年中,保护原创作品,多媒体作品展示,促进参加各类大赛将对艺术专业可持续发展产生更加积极的促进作用。成果展示主要开展于艺术学部、城建学部和其他一些专业。长期以来,对原创作品保护不当,展示效果不佳,形成了“愈展愈难,愈难愈糟”的恶性循环。加之近年学生就业状况不佳,艺术学部在保护原创作品,多媒体成果展示,促进参加各类大赛方面的研究愈应用情况日益受到关注。保护原创作品多媒体成果展示基于成熟的多媒体技术和制作经验以保护创作、参赛积极性和实現招生就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是一场革新传统成果展示的新教育技术革命,受各级领导和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
二、多媒体成果展方式
多媒体成果展示以多媒体制作成图片、短片、三维立体模拟模型等方式,防止原创作品受损,减少流失,鼓励参赛,多得奖项,提高招生就业率为主要目标。综合实施cad、ps、3dmax、coredraw、flash等多项多媒体技术措施。通过全校规模成果展示,利用先进的软硬件设备和专业的研究队伍,对保护原创作品体制下成果展示对参加大赛得奖,对前期招生宣传,后期就业量的都产生深远影响。为艺术院校多媒体成果展示的推广提供有利依据,同时,通过大赛得奖量积累的动态变化,可深入剖析保护原创作品体制下成果展示方式、时段、频率的变化对创作积极性—大赛得奖量—奖项质量—招生就业—这一教育教学系统的连锁反应及动态规律。将视觉传达、环境艺术设计、动画三个学科有机结合,揭示不同成果不同展示方式在保护原创作品体制下的作品得奖率的动态积累规律,研究结果可指导各专业保护原创作品多媒体成果展示方式的合理利用。
三、多媒体成果展意义
网络资源是学生参加各类大赛的重要途径,而通过成果展示又间接促进了学生参加各类大赛的频率,目前在宣传二本院校学生参加大赛上基本上都是以教师宣传为重点,而忽视了学生积极展示带动的辐射作用的影响。而最后学生得奖不但与参加与否有关,还与作品数量、质量、创新性、原创性有着密切联系。
几种多媒体成果展示模式下学生参赛获奖的立体积累动态,不但从空间上,还从时间上有其规律,而且从理论上分析不同多媒体成果展示模式下学生参与积极性及后期参与大赛获得奖项的相关性,为保护学生原创性作品而使其得到展示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为多媒体成果展示及促进后期学校招生学生就业开创新的局面。
基于多媒体技术的艺术院校教学成果展示的总体目标是:服务于各专业成果展示来带动招生就业的发展方向,强化保护原创作品、多媒体成果展示、参加各类设计大赛,数量增大,质量提高,使之成为宣传招生,就业的新媒体。在多媒体成果展示过程中与参与各类设计大赛相结合,既能达到成果展示的目的,又能符合先进教育教学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德]伽达默尔著.真理与方法[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2][法]丹纳著,傅雷译.艺术哲学[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
[3][俄]康定斯基著.论艺术的精神[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基金项目:本文为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课题“基于多媒体技术的艺术院校教学成果展示的研究与实践”(项目批准号:2013B444)的阶段成果。
作者简介:王冬梅(1979-),女,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人力资源部干事,研究方向:教育学。
刘汛汛(1954—),女,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人力资源部总监,研究方向: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