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1例临床观察

2014-11-15田志强王洪运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3期
关键词:高血糖传导神经

田志强 王洪运

糖尿病在临床中较为常见, 是一种内分泌系统疾病, 往往使得患者多个器官受到累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一种较为常见糖尿病并发症, 临床并未发现其具体发病机制, 近年来发病率有越来越高趋势[1]。本文选取61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 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 效果显著,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122例DPN患者, 按照自愿原则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每组61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标准。其中男64例, 女58例 , 平均年龄 (53.5±5.4)岁, 病程(6.1±1.3)年, 空腹血糖值(8.3±1.4)mmol/L。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空腹血糖等基础资料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标准:皮肤出现异常感, 自发性疼痛症状, 四肢出现麻木感, 手套袜套样感等感知性障碍;步态无法保持平稳性, 如脚踏棉花或活动存在局限性;四肢远端肌肉发生萎缩;排除其他原因引发的周围神经病变。同时存在前三项之一及最后一项者即可判定。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 按照糖尿病病情调整合理饮食, 并进行有效体育锻炼, 服用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控制血糖。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弥可保注射液0.5 mg进行肌内注射, 1次/d。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中药活血通络合剂, 药方主要包括熟地、当归、赤芍、鸡血藤、川芎、丹参、水蛭、全蝎、黄芪、桑枝、牛膝等, 200 ml/次,2次/d。1个月1疗程, 持续治疗2个疗程。

应用肌电图仪检测肢体优势侧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NCV), 正中神经、腓浅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SNCV);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1.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神经系统临床生理学(下)》相关标准进行判定。显效:临床症状表现如疼痛、麻木等均得到显著缓解, 膝/踝反射恢复正常, 神经传导速度提高5 m/s;有效:临床症状得到一定程度缓解, 行走具有一定平稳性,膝/踝反射改善, 神经传导速度提高低于5 m/s;无效:临床症状未得到改善, 甚至恶化, 行走无法保存稳定, 膝/踝反射和神经传导速度未改变。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应用(±s)表示, 以t检验, 计数资料以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治疗后, 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如表1所示。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NCV、SNCV均存在明显差异性, 治疗后研究组MNCV、SNCV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如表2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

表2 两组患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对比(±s)

表2 两组患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对比(±s)

组别 n 时间 正中神经 腓总神经MNCV SNCV MNCV SNCV研究组 61 治疗前 36.2±1.3 35.7±1.2 40.3±1.4 36.3±1.7治疗后 50.6±1.8 66.3±2.4 55.6±3.6 49.2±3.2对照组 61 治疗前 36.3±1.2 35.4±1.3 40.4±1.3 36.5±1.4治疗后 40.1±1.4 44.2±1.5 45.2±1.4 41.3±1.6

3 讨论

DPN在糖尿病并发症中较为常见, 长期高血糖是引发周围神经病变主因素。目前还未了解其详细发病机制, 但是大部分学者认为此疾病发生是由于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高血糖会激活葡萄糖旁路代谢, 对还原型辅酶Ⅱ代谢减少, 使得谷胱苷肽量降低, 血管内血流量减少, 增加自由基, 而神经细胞中存于许多山梨醇和果糖, 诱使周围神经受到损伤。长期高血糖使得神经组织内蛋白质提高非酶促化反应作用, 产生糖基化终末产物, 对神经细胞蛋白质有效合成造成不利干扰作用, 使得轴索发生变性萎缩。长期高血糖, 氧化应激诱使神经营养因子量下降, 受损神经纤维无法提高再生力[2]。糖尿病状态下, 神经营养因子及相关神经肽、受体等严重缺乏, 从而使得DPN发病及发展。微血管病变使得周围神经血流发生低灌注现象, 此也是DPN发病的一种重要因素。

传统中医学认为“久病必瘀”。因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肢体末端出现麻木感及疼痛感, 所以认为其属于“痹证”、“痿证”范畴[3]。消渴长久无法治愈, 耗气伤阴, 阴至而阳,使得气阴两虚, 肝肾不足, 从而产生脉络瘀阻, 血脉失和现象, 本虚标实, 在治疗时需益气养阴、平补肝肾、化瘀通络。在本文治疗中, 所应用药剂中, 黄芪可益气健脾;熟地具有养阴生津之效;当归具有养血活血作用;赤芍、川芎能够凉血活血等。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黄芪、丹参能够降低血糖,增强周围神经再生能力。水蛭内存在水蛭素, 可以有效抗凝、减少血液黏稠度、促进循环, 恢复组织血氧供应等, 确保组织具有较为充足营养供给, 神经功能获得有效改善。

综上所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明显, 有效改善临床症状,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徐荷凤.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中国医学创新,2013,10(7):110.

[2]王明洲.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疗效观察.湖南中医杂志,2013,29(8):54.

[3]徐红梅.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临床观察.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0,10(3):24.

猜你喜欢

高血糖传导神经
神经松动术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血糖超标这些都不能吃了吗
神奇的骨传导
充分发挥银行在政策传导中的作用
“散乱污”企业治理重在传导压力、抓实举措
“神经”病友
UCP2基因敲除小鼠在高血糖加重脑缺血损伤模型中的应用
高血糖相关偏身投掷和舞蹈症的CT及MRI表现
PI3K/AKT/Bcl-2凋亡信号传导通路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