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吉图先导区居民消费行为的实证研究

2014-11-14康晴晴欧阳瑞青

北方经济 2014年11期
关键词:长吉图消费性消费水平

康晴晴+欧阳瑞青

一、长吉图先导区现状分析

2009年8月30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这意味着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的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长吉图先导区包括长春市城区,九台市、农安县、德惠市;吉林市城区,永吉县、蛟河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全境。该区域面积和人口均占吉林省的1/3,经济总量占吉林省的1/2,进出口总额占吉林省的82.8%,是我国参与图们江区域国际合作开发的核心地区和重要支撑。

对比1996—2013年长吉图先导区和吉林省的消费数据发现,吉林省城镇家庭和农村家庭的年消费性支出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城镇家庭和农村家庭的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分别从3037.32元、1513.19元增长到14613.53元、6186元,年均增幅分别为10%和9%。相比较而言,长吉图先导区的城镇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一直约为吉林省平均水平的1.1倍,城镇和农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年均增幅分别为12%和11%,长吉图城镇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由1996年的3198.58元达到2013年的20856.32元,虽然长吉图先导区农村家庭平均每人年消费性支出在1996和1997年一直低于吉林省的平均水平,但从1998年起逐步上升,其数值一直约为吉林省农村家庭平均每人年消费性支出的1.15倍。不难看出,长吉图先导区的整体消费水平在吉林省平均水平之上,在吉林省具有领先优势。

为进一步反映长吉图和吉林省城乡消费水平的高低,采用比率分析法,将长吉图城镇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除以吉林省城镇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长吉图农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除以吉林省农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由上述比率可知,1996—2013年农村家庭消费间的比率变化范围大于城镇地区,可以推断无论是吉林省还是长吉图地区,城镇居民的消费性支出较为稳定;至于农村地区的消费性支出为何波动较大,主要原因在于其收入受多方面不确定因素影响,如自然灾害、市场农副产品价格波动等,所以相对于城镇家庭消费性支出来说波动的程度较大。除此之外,以1996年为起点,长吉图先导区城镇与农村家庭消费性支出的差额比吉林省城乡间的差额数值大且增速快,在2013年达到12612.76元,消费水平的差距一定程度上反映的就是收入水平的差距,结合收入数据发现长吉图先导区的城镇居民收入涨幅显著高于该地区农村居民的收入涨幅,可见,提升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缩小城乡差距任重道远。

二、长吉图先导区消费的实证分析

长吉图先导区的消费性支出对提升吉林省整体消费性支出具有带动和先导作用,本文借助长吉图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对其居民消费的影响加以分析。对于一个地区来说,GDP的增长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的快慢。为计量长吉图先导区人均生产总值对消费性支出的贡献,以长吉图人均GDP为解释变量X、长吉图人均全年消费性支出为被解释变量Y进行实证检验。

由相关系数可知,长吉图先导区人均GDP和人均全年消费性支出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为避免回归分析时出现伪回归现象,在回归前对变量做平稳性检验发现,人均GDP和人均消费性支出均为一阶单整时间序列,通过协整检验证实二者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

方程拟合优度较高,回归参数显著有效,但存在一定的自相关。运用E-G两步法对二者的线性关系是否平稳加以判断:ADF的值小于5%水平下的临界值,说明残差序列平稳,进而确定人均GDP和人均消费性支出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该稳定关系在短期动态过程的不断调整下实现,意味着存在解释变量由短期波动向长期均衡调整的误差修正模型:

上式表明:人均GDP和人均消费性支出之间存在稳定的动态关系,二者呈同方向变动,并且影响显著。从长期看,长吉图人均GDP对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弹性为0.7632,即人均GDP增加1%单位,会带动人均全年消费性支出增加0.7632%单位;从短期看,人均GDP对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弹性为0.8872,即人均GDP增加1%单位,会带动人均消费性支出增加0.8872%单位;误差修正因子 的系数代表对偏离长期均衡的调整力度,当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误差修正因子会以0.8474的调整力度将它从非均衡状态调整到均衡状态。

三、与其它经济圈的消费比较

为全面了解长吉图先导区居民的消费水平,选取环渤海、长三角以及全国的消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1996—2012年,全国居民平均消费倾向总体呈现出下降态势,在2012年维持在70%,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长吉图居民显现高位的消费倾向且波动明显,1996年时还处于四个消费倾向中的最低值73%,进而升至2008年的最高点85%,虽2008年后有所回落,但仍明显高于其它地区以及全国平均水平。环渤海和长三角地区的消费倾向与全国消费倾向的变动极为相似,均呈现整体下降趋势,但前者消费倾向总体高于全国,后者消费倾向多数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之下。消费倾向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每人消费性支出的增速慢于可支配收入的增速,人们将增加的收入越来越多地用于非消费领域。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经济较为发达、社会医疗保障较为完善,居民后顾之忧较小,且收入较高,在满足日常消费后,居民将收入投资其它金融资产、购买保险等领域造成消费倾向下降。相比较而言,长吉图先导区居民收入在三个经济圈中最低,经济欠发达、社会医疗保障尚不健全,医疗费用在很大程度上由居民自行承担,一定程度上也提高其消费倾向。

四、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1.消费水平较高,城乡消费差额较大。长吉图先导区的消费水平在吉林省具有领先优势,但城乡消费差距反映出严峻的问题。如何在提高消费水平的同时控制或缩减城乡消费的差距,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从理论角度上讲,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在满足居民消费需求总量最大化的条件下,存在着一个最优的城乡和城镇内部收入差距。换言之,在社会总收入这块蛋糕大小不变的前提下,在城乡居民各阶层之间总会存在着最优的切蛋糕方式,在这种方式下,居民消费需求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

2.消费倾向高于长三角、环渤海地区。长吉图先导区居民的绝对收入水平低于长三角、环渤海地区,由于收入水平不高,在计算消费倾向时,是将收入作分母,长吉图先导区的居民消费倾向变高,特别对于低收入人群来说,他们的储蓄和投资都极少,收入几乎全部用于消费,困难人群甚至出现透支,他们的消费倾向必然更高。长吉图先导区消费倾向较高的根本原因在于居民收入水平偏低,与其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关联。由于长吉图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相对于其它经济圈尚不健全,相当多的消费者对于未来支出预期不稳定,即使收入总额增加,也不愿意增加当期消费,以便为可能出现的失业、医疗支出以及养老等进行储蓄。

(二)建议

1.适当增加城镇居民收入,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消费倾向是一个比较稳定的函数,总消费量一般主要决定于总所得量,但城镇居民总体收入增长过慢是制约消费增长的首要因素,因此,调整收入分配比例,提高居民收入,是扩大消费需求最主要的途径。制定增加居民收入和调节收入分配政策时要区别对待,逐步提高城镇低收入户基本生活的最低保障标准,遏制中低收入群体相对扩大的势头,使之生活水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有所提高;同时可通过加大义务教育的政府投入、重视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等提高中等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依法保护高收入者合法取得的各种收入,通过税收手段缩小再分配后的收入差距。

2.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农村人口占长吉图先导区总人口的60%,农村地区蕴含巨大的市场潜力,较快地提高农民收入和扩大农村消费,对促进长吉图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短期可继续实施和完善减免农业税政策,提高农民的务工性收入,加大财政资金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快完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同时社会保障体系能够弥补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差距自发扩大的缺陷,可建立完善的城市社会保障制度、积极探索将农村转移进城的新职工纳入社会保障范围的可行办法。

(作者单位:1.合肥师范学院;2.中国人民银行嘉禾支行)

责任编辑:代建明endprint

猜你喜欢

长吉图消费性消费水平
预计到2050年中国城乡消费水平将无明显差距
由“消费性”阅读走向“生产性”阅读
——“习作单元”阅读文的教学指向
“新主流”引领下的现实拓展、多元类型与“想象力消费”
网络文学评价中的两个倾向性问题
我国人均消费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大众文化语境下当代文学创作的世俗化特征
长吉图区域物流体系研究初探
实施“长吉图规划”战略,为吉林发展带来重大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