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挖掘中学课本中鲁迅作品的教学价值
2014-11-14代昭贤
代昭贤
【摘 要】 中学课本中的鲁迅作品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以鲁迅为代表的文化,是历史沉淀下来的厚重文化,有着当代社会应该借鉴的地方。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立足课本,将鲁迅作品与语文教材结合起来,充分挖掘其教学价值,在增强语文教学效果的同时,普及其现实意义,培养当代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民主意识。
【关键词】中学语文 鲁迅作品 教学价值
由于社会环境、个人生活经验等的差异,当代人在阅读鲁迅作品时有些隔阂是正常的。但并不能因为理解上有困难就做出“鲁迅作品已然过时”的结论。鲁迅的伟大,正在于他的辛辣批判具有跨时空意义,仍为今天所用。鲁迅在作品中流露出的社会责任感和民主意识是当代年轻人应该着重培养的品质。所以,中学语文教师在解读教材中的鲁迅作品时,要充分挖掘鲁迅作品的教学价值,普及其教育意义,培养当代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所谓教学价值是指,原本在内容上没有相互联系的这些文章,一旦进入了语文教材,它们的价值就发生了增值和变化,它们保留了原本所有的传播信息的价值,同时增加了一种新的价值,即“如何传播信息的信息”,这种“如何传播信息的信息”就是我们所说的“教学价值”(何更生《新课程语文怎么教》)。语文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所选的课文涉及各个方面,它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还要有独特的教学价值。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想要充分挖掘鲁迅作品的教学价值,就要能够充分利用手中的教材,将文章放到教材中,充分体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根据教材编写意图来确定该文章的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做到:
(1)将课文放到单元的框架中进行把握,从而确定教学内容。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每一个单元都有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应遵循这一目标来确定教学内容。比如,人教版的《祝福》被安排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必修 3》的第一单元,这一单元是学习中外小说的小说单元,在“单元提示”中明确提道:“学习这个单元,要着重欣赏人物形象,品味小说语言。欣赏人物形象,要注意情节、环境与人物的关系,把握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品味小说语言,要注意把握叙述语言和人物语言的不同特点,体会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征,体会不同作者的创作风格。”因此,教师在教授《祝福》一课时,首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认识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鲁迅对祥林嫂的肖像描写,做了三次精心刻画,学生可以从文中找出这三处描写,从衣衫、外貌、眼神三个方面来比较她三次模样上的变化,思考这些变化产生的原因,尤其是分析眼神上的变化所反映的祥林嫂心态的变化和她所处环境的变化。其次,要从祥林嫂生活的环境来分析她悲剧产生的主要原因。学生可以通过鲁四老爷、四婶、柳妈等典型形象对祥林嫂的态度来分析祥林嫂生活环境,也可以选择对祥林嫂的婆婆、小叔、大伯等人的行为进行分析,从而理清故事发展情节,并思考祥林嫂悲剧的根源在哪里。这样一来,由对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该环境下祥林嫂所受到的不合理待遇的分析,自然引出本文的教学难点与重点,即本篇小说的主题在于揭露封建社会的制度与礼教“吃人”的本质。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沿着这一思路,注重人物的环境、语言与肖像描写的细节,就能很好地把握小说中人物的形象,从而启发学生认识、总结小说主题。
(2)结合教材局部编写意图确定教学内容。教师要能够仔细研读教材中的一词一句,甚至是例题插图,做到斟字酌句,透彻领悟,充分发掘课后习题功能,以发挥教材的最大功效。在人教版《祝福》一课中,课后“讨论与练习一”提到:“有人说,祥林嫂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有人说,祥林嫂是被鲁四老爷之类极端冷酷的人‘杀死的;也有人说是柳妈的一席话葬送了祥林嫂。全班或分组讨论:造成祥林嫂悲剧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因此,我们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时,不能只停留在对人物形象的探讨上,而漏掉对祥林嫂悲剧原因的探讨;再例如在练习二中节选了课文中的六个片段,要求“联系课文内容,分析以下句段”,如:“只有四叔且走而且高声地说:‘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四叔为什么骂祥林嫂是‘谬种?)”学生可以根据括号内的提示思考:祥林嫂死在临近“祝福”之时,在四叔这个维护封建礼教的讲究理学的老监生看来是莫大的罪恶,生怕被这个因为违反了“三从四德”而变得“不干不净”的罪人玷污了“圣洁”的祭祀,所以称祥林嫂为“谬种”。由此可以看出封建礼教对人毒害之深。通过对这六道练习题的思考,学生不仅能总结出分析课文的思路,更能加深对课文内涵的理解,从而把握小说的主题。
小结: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是挖掘作品教学价值的根本。教师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时要以透彻解读教材为起点,明确某一知识点在知识链中所处的位置,充分利用手中的教材,体会教材的编者在编写时的意图,由此确定该文章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让鲁迅作品在中学教学中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何更生.新课程语文怎么教[M].芜湖: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盛代时.鲁迅作品教育研究[M].语文教育出版社,2012.
[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 必修3[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