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安徒生童话儿童形象的文化内涵

2014-11-13吕沙东

文教资料 2014年18期
关键词:文化内涵

吕沙东

摘 要: 19世纪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在童话中成功塑造了一批天真烂漫、善良乐观、飞扬诗性和童年独特生命体验的儿童形象。他笔下的童话小主人公,展现出率真纯洁、最接近人类生命本质的自然天性。他将自己对童真心灵世界的留恋和对人类美好生活境界的憧憬投射在童话小主人公身上,使这些童话形象蕴涵爱与善、谦卑与坚忍、宽容与悲悯等丰厚人文内涵和文化意蕴。这为今天重新发现儿童,寻找一块可以净化人们心灵的净土——童真世界,重建人类爱与美的精神家园,提供了重要启示。

关键词: 安徒生童话 儿童形象 童真世界 文化内涵

19世纪丹麦的世界童话大师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1805.4.2-1875.8.4)有过一段清贫、孤独而不乏温馨幸福的童年生活经验。他曾经形容人生是一部美丽动人的童话。一辈子没有结婚、没有孩子的他,是一个童心永存的“老小孩”,或者说在深层精神心理上他是一个永远长不大的“老小孩”。他一辈子拥有抹不掉的儿童崇拜情结,这使得他的童话创作心理有儿童心理特征。他总是用儿童清纯的目光描写具有独特魅力和价值的儿童的生命、儿童的生活和儿童的心灵世界。正如中国最早研究安徒生的周作人所说:“天性自然,行年七十,不改童心……”[1]“他能用诗人的观察,小儿的言语,写出原人——文明国的小儿,便是系统发生上的小野蛮——的思想”。[2]

19世纪丹麦著名文学评论家勃兰兑斯曾在《童话诗人安徒生》的研究论文里,高度赞扬安徒生是丹麦发现儿童的人,说他在童话里找到一块适合自己发挥才能的肥沃土壤。事实也如此,安徒生是世界儿童文学史上文人童话的开创人。在童话这块土壤中,他以儿童为本位,推崇儿童生态和儿童文化,改变丹麦当时落后的成人本位的儿童观。他在创作的大量童话经典中,成功地塑造天真烂漫、圣洁纯真、坚韧忍耐等各种类型众多的儿童形象,构建了一个飞扬童年独特生命体验和诗性特征的童话小主人公形象画廊。笔者以安徒生笔下天真型、圣洁型、坚忍型等类型儿童形象塑造为例,咀嚼、品位这些童话小主人公背后蕴含的丰厚人文内涵和文化意蕴,从而感悟安徒生童话给我们带来的诸多有益启示。

一、天真型:活泼稚气儿童形象的塑造

安徒生童年生活在丹麦一个风光绮丽、落后迷信、民风淳朴的小镇欧登塞。他的童年孤独而清贫,但在具有丰富想象力的鞋匠父亲和拥有一颗爱心的慈祥母亲疼爱中,倒也拥有过纯真简朴、自由率性、奇异快乐、飞扬着想象翅膀的童年生活。这些珍贵的童年生活经验和体验,在他脑海里刻有深刻印记,一直影响他日后的童话创作。他笔下童趣盎然的童话小主人公们,与民间童话的主角一样,天性亲近大自然,可以不食人间烟火、向往自由梦幻的幻想世界,可以任意变形穿越现实世界和想象世界之间。难能可贵的是,安徒生始终保持童真的创作心理,以儿童纯真的视角、儿童化的言语、朴素可爱的幽默感,刻画了众多为儿童所喜闻乐见的天真型童话小主人公形象。

《小意达的花》是安徒生早期童话的代表作之一。安徒生塑造了一个天真、简单、好奇、好幻想、有爱心的小意达。这是他以自己朋友诗人蒂勒的小女儿意达为原型刻画出来的童话主人公。故事写小意达很爱听那个快乐的学生一边为她剪出美丽图案,一边为她讲一些非常美丽的故事。故事情节在小意达天真地相信那些“病倒了”的花儿们是因为夜晚去参加跳舞会之时缓缓展开。小意达因担心而让自己心爱的小玩偶苏菲亚让出床来给病倒的花儿睡,用小被子把它们盖好。而后,我们跟随小意达在梦中,看到花儿们快乐地呼朋唤友举行的一个别开生面、热闹非凡的“大型舞会”:那些“生了病”的花儿还有在国王宫宫殿花园里的花王和花后——两朵鲜艳的玫瑰花带领下,一大群美丽的花儿也进来了。花儿们在地板上团团跳起娇美的舞。小意达心爱的玩具:狂欢节别人送给她的一根桦木条,小小的蜡人、扫烟囱的人、最后连那个原来不情愿让出床铺的玩偶苏菲亚,也在花儿们友善亲切的慰问中,羞愧于之前的行为,其乐融融地和花儿们一起跳起舞来。童话诗人还巧妙地安排了一个诗意化的结尾:让小意达和两位来自挪威的——两个活泼可爱而不乏男子汉气度的表兄弟,一道“隆重”地为这些花儿举行葬礼。他们都坚信死去的可怜的花儿们,到来年夏天会再长出来,成为美丽的花朵。这是一个精彩纷呈、飞扬着儿童独特生命体验的童真世界。在这个童话境界里,读者可以跟随小意达展开自由自在的幻想的翅膀,穿越现实世界和幻想世界之间。

《皇帝的新装》中那个敢于率真坦诚指出成人世俗世界丑陋的小男孩儿,《红鞋》那个控制不住自己爱美欲望的小女孩珈伦,《踩着面包走的女孩》那个顽皮、傲慢、虚荣但又知错想改的小英格儿……这些顽皮可爱、率真童稚的童话小主人公,他们是如此鲜活地出现在读者面前,以儿童天马行空的奇异幻想、追求自由和快乐的天性、敢于认错、包容、充满怜悯之爱的天真可爱的童心,为我们展示有别于成人世俗世界具有原初意味的童真世界。正是在心理上还是孩子的安徒生,才能用一种儿童的视角,还原一个飞扬着童年健康快乐生命体验的诗意化的童话意境和童话审美氛围,奠定安徒生作为经典童话的审美价值取向。

透过安徒生笔下的儿童形象,我们还发现一块可以净化当代人心灵的精神净土——童真世界。这块净土正好可以比照愈来愈麻木世俗的成人世界。在当代,不仅能启发我们重新发现儿童、回归纯真善美的童真世界,还能用来抗衡成人钝化的感官,审视和批判自私、虚伪、丑恶、愚昧的成人世界。正如《皇帝的新装》的结尾,那个天真小孩凭着自己看到的真实,一针见血地指出:“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以其童言无忌的真诚、自然、率直发出尖叫声,在保持沉默的成人世界回荡着振聋发聩的呐喊,引起人们对现状的反思。由此可见,具有浓郁宗教情愫的安徒生,用一种憧憬彼岸理想世界的深沉目光,找到一个值得人类永远珍爱的精神家园,无疑为提倡以儿童为本、重新发现儿童的当代儿童教育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和启示。

二、圣洁型:“小天使”形象的塑造

英国诗人布莱克在《天真之歌》赞美过天使般可爱的孩子:“可爱的孩子,从你的脸上,/我能找到那神圣的形象;可爱的孩子,有一回就像你,造化躺着为我啜泣。”[3]在西方,19世纪浪漫主义诗人们发现并赞美纯真美善的儿童。英国诗人华兹华斯和布莱克在诗歌里就有许多对天使般圣洁儿童形象的赞美。德国浪漫主义诗人喜欢以童话创作模式表达对儿童的讴歌。浪漫主义诗人对儿童的崇拜来源于圣经文化传统。在《圣经·新约》里,耶稣说:“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不要禁止他们,因为在天国的,正是这样的人。”(马太13:20)当门徒进前来,问耶稣说:“天国里谁是最大的?”耶稣便叫一个小孩子来,使他站在他们当中,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式,断不得进天国。所以,凡己谦卑像这小孩子的,他在天国里就是最大的。”(马太18:22)《圣经》认为人也有神性的,因为上帝按照自己模样造了人,并且看着是好的,所以人性本善,并不是一生下来就带着原罪的。尤其像圣婴一样圣洁纯真的儿童,自然是真善美的化身,因此得到上帝的特别恩宠。

安徒生显然传承了十九世纪初浪漫主义文学讴歌纯真善良的儿童和与赞美诗意化自然的文学传统。他笔下童趣盎然的童话小主人公们,与民间童话的主角一样,可以不食人间烟火、向往自由梦幻的想象世界,可以任意变形穿越现实世界和想象世界之间。他们既有儿童好奇心强、爱幻想、爱自由独特的诗意生命体验,安徒生又赋予儿童小天使般美善、纯真、圣洁的神圣价值和道德价值取向。他们就是天国小天使在人世间的小使者,是圣婴耶稣在人世间的表征:纯真、善良、圣洁而神秘。

《白雪皇后》写小女孩格尔达历尽千辛万苦寻找小玩伴——小男孩儿加依的故事。童话故事塑造了一个天真纯洁、温柔可爱、坚强执著的童话小主人公——小女孩格尔达的形象。她和男孩儿加依都是穷苦人家的孩子,从小就好像兄妹一样亲密无间。小加依的心因为粘上一块可以把伟大和善良,鄙俗和罪恶的东西颠倒过来的丑恶玻璃碎片,变得像块冰块一样。加依终于在寒冷中被冰雪皇后带走。万分悲伤的格尔达凭着一颗对玩伴纯真的心和对基督虔诚的信念,克服重重困难,吃尽苦头,终于在冰雪皇后的宫殿里找到亲爱的小加依。她以自己善良的热泪温暖融化加依心里的雪块,分化那片魔镜的碎片。结尾时,教堂的钟声响起来,他们回到祖母家。祖母正坐在上帝明朗的太阳光里,高声地念着《圣经》:“除非你成为一个孩子,你决计进入不了上帝的国度!”一瞬间已经长大成人的加依和格尔达,听着奶奶念的圣经,豁然开朗,立刻明白打小就懂念的那首圣诗的意义。“山谷里玫瑰花长得丰茂,那儿我们遇见圣婴耶稣”。而此时此刻,“他们两人坐在那儿,已经是成人了,但同时也是孩子——在心里还是孩子”[4]。读者这时才豁然开朗:正像故事中那个芬兰女人所说那样:“我不能给她比她现在所有的力量更大的力量:你没有看到这力量是怎样大吗?”“她的力量就在她的心里;她是一个天真可爱的孩子——这就是力量。”[5]原来,天真无邪、善良的童心是格尔达力量的源泉,也是使她能达成愿望,过上温馨幸福的理想生活的根本。安徒生由衷地赞美了儿童的天真、纯洁,告诉读者只要一直保持一颗童心,回归童真的善与美,就会拥有一个像夏天一样暖和、愉快而充实幸福的人生。在《顽皮的孩子》、《野天鹅》、《雏菊》等童话故事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这些“小天使”的身影。他们都有一颗质朴、天真、纯洁、善良的童真之心,给人生带来更多希望和朝气。

作为虔诚的基督徒,安徒生具有儿童崇拜的情结,这与他的童年生活经验有关。他出生在具有浓厚基督教文化氛围的丹麦菲英岛的欧登赛,那里的人们坚信上帝和女巫,再加上有着虔诚信仰的父母影响,使他从小就拥有强烈的宗教情愫。他秉承基督教文化将儿童神圣化、赞美儿童的传统,崇拜儿童。另外,安徒生爱旅游,他除了是个童话作家闻名于世外,我们也不能忘记他是一个天性崇尚自由、爱漂泊旅游、广泛交友的文化旅行家。他的足迹几乎遍及整个欧洲大陆。这使他自然受到19世纪欧洲这些作家的影响。安徒生童话对儿童的崇拜景仰,从儿童身上发现“天使”圣洁的影子,有益于今天的我们把儿童作为独立生命个体关爱珍惜,有益于尊重儿童个体的生命价值和诗意化生存的意义。

三、坚忍型:为美好梦想而甘于坚忍奉献儿童形象的塑造

如果说侧重天真型和圣洁型这两种类型儿童形象的塑造,体现安徒生对儿仰慕和崇拜的目光的话,那么,在另一种坚忍型的儿童形象塑造上,则凝聚安徒生一种悲悯、和蔼、恩慈的目光。他带着一种忧郁和悲悯的姿态描写这些童话小主人公。他们都忍耐着难以忍受的痛苦,他们具备乐观、和蔼、仁慈、谦卑、博爱、坚毅、隐忍、无私的性格特征。他们都有一颗信仰基督的虔诚之心。在这些童话小主人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安徒生本人自传性质的影子,还可以看到为世人得到救赎而无私奉献、忍受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基督神圣的影子。

比如,《拇指姑娘》描写在花园一样美轮美奂的童话境界里,有一位柔弱、娇嫩、明朗、纯洁、美丽可爱的拇指姑娘。她能唱着“从前没有任何人听到过”的柔和甜蜜的歌,但她的婚姻路却坎坎坷坷:先是老癞蛤蟆想要她下嫁给自己那个不能讲话,就只是“阁!阁!呱!呱!呱!”的笨儿子,后来老田鼠要她嫁给自己穿着“黑天鹅绒袍子”的“有钱”和“有学问”的邻居——鼹鼠。他们都不是拇指姑娘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她对幸福和未来有不懈的追求。尽管生活上有许多悲苦和不如意,丝毫不影响拇指姑娘拥有一颗悲悯、温柔、善良、懂得关爱帮助比自己更不幸的弱者的心灵。在一整个冬天里,拇指姑娘无微不至地照料着一只被误以为冻死了的小燕子,救了小燕子的生命。出于感恩,小燕子带着她一起飞到了那个遥远美丽温暖的国度。让她终于能与自己一见钟情的小小王子——花中的安琪儿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安徒生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他坚信上帝“可以指向不同的方向,不管可能发生什么事,对我而言,其结局都是美好的。在我心中,这种信仰牢固地扎下了根,并且使我活得快活自在”。[6]梁工先生说:“在福音书中,‘光意味着一种启示,象征着耶稣基督。”[7]在《圣经》里,耶稣曾对众人说:“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得着生命的光。”(约翰8:12)既然光和圣洁在《圣经》中象征耶稣基督,安徒生在《卖火柴的小女孩》结尾部分,写小女孩在“这些火柴发出强烈的光芒”中看到远在天国的奶奶,与奶奶一起,“她们两人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既没有寒冷,也没有饥饿,也没有忧愁的那块地方——她们是跟上帝在一起”[8],我们就不难理解,在小女孩心目中,上帝代表光与圣洁,代表着幸福和美好。与上帝在一起,就意味着与善良、和蔼的奶奶在一起,意味着找到了幸福和温暖的归宿。小女孩在临死之前嘴角仍带着微笑,面对生活的苦难,仍乐观地期待未来,幸福地憧憬着与奶奶一起。“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是多么光荣地跟祖母一起,走到新年的幸福中去”[9]。我们可以体验到小女孩此时此刻的幸福感,与对上帝虔诚坚定的信仰紧密相连。

安徒生以一种悲悯同情的情怀,塑造了许多像卖火柴的小女孩这样虽然遭遇生活的不公与苦难,但仍怀有虔诚信仰,为了美好的梦想而坚强、隐忍,善良、纯真,甘于奉献的儿童形象。比如《海的女儿》中为了得到一颗不灭的灵魂,情愿忍受“每一步都好像是在锥子和利刃上行走”苦痛善良的小人鱼;《野天鹅》里一心只为帮助哥哥而忍受着荨麻的刺痛的英达尔;《丑小鸭》那只尝尽苦难,但从不放弃对美的追求和向往的“小鸭子”;《雏菊》里那朵外表可怜、卑微,但内心高尚、伟大的谦虚朴素的小花雏菊,等等,他们都与上帝一样,有一种无私奉献、牺牲自我的博爱精神品质。透过这些儿童形象,我们感悟到浓厚的基督教文化内涵。《圣经·新约》说:“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马太24:9-13)“爱是恒久忍耐……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圣经·哥林多前书13:7)童年饱尝苦难与痛苦、一辈子没有结婚的安徒生,始终对代表光明和幸福的上帝抱着坚定信仰和感恩之心,并拥有基督式对人类的爱与悲悯之情。他自身就具备一种为了憧憬幸福美好生活而隐忍、坚毅、谦卑、和蔼的基督徒人格。“人首先应该遭受打磨难,而后才会成为有名的人物”[10]。哪怕是成名以后的他,都与变成美天鹅的那只“丑小鸭”一样具有谦卑、和蔼、悲悯博爱的人生态度。他认为爱与同情是每个人心里应该具有的最重要的感情,对底层人民的爱与同情当然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撇开宗教元素,我们依然透过他笔下坚忍型儿童形象,感悟到安徒生对弱者的同情和爱及一种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他的童话形象永远激励身处底层的人们在遭遇苦难坎坷时仍需怀揣梦想,执著追求,坚忍善良,保持一颗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憧憬之心。他为他们展示像丑小鸭终究会展翅高飞的美好景象,对倾注了对“小人物”深情的同情和宽厚的爱。

综上所述,安徒生成功塑造了一批深受世界儿童喜爱的童话小主人公。他们天真无邪、自由乐观、善良可爱、坚忍圣洁的自然天性,顺应儿童好奇、爱自由、爱冒险、爱幻想的心理生理特点和对童话的审美需要。安徒生笔下这些童话小主人公,蕴含丰厚的人文内涵和文化意蕴,体现作为虔诚基督徒的安徒生谦卑悲悯的情怀和高贵人格。安徒生童话在今天的儿童教育中仍具有积极的价值取向,可以从小培养和熏陶儿童纯洁、高尚的人文素养。正如乐黛云先生所说的那样:“我认为安徒生童话的真正价值是给人一种人文素养。”[11]当代儿童从安徒生童话那些纯真善美儿童形象身上可以找到许许多多认同感,逐步形成成熟的意识和健全的人格,完成“社会化”成长的历程。总之,安徒生童话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具有原初味道、天真无邪、童稚拙朴的童真心灵世界,既可以培养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对儿童的道德成长和心智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又可以呼唤人们返归童真,回归这一块可净化心灵的净土,重建一个爱与善、和谐美好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周作人.儿童文学小论[M].北京: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1:11.

[2]周作人.读安徒生的《十之九》[C].王泉根评选,中国现代儿童文学文论[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872.

[3]〔英〕布莱克.摇篮曲[C].袁可嘉,译.布莱克诗选[M].袁可嘉,查良铮,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99.

[4][5][8][9][丹麦]安徒生.叶君健,译.安徒生童话全集[M].(卷二).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405;399;484;484.

[6][10][丹麦]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玄之,译.我的一生[M].东方出版社,2006:361;30.

[7]梁工.基督教文学[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436.

[11]乐黛云.人文素养:安徒生童话的真正价值[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3):38.

猜你喜欢

文化内涵
浅议蛙崇拜及其文化内涵
对中国传统锡工艺传承的思考
对太极拳双语教学中教学技巧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浅谈法语习语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