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高中历史教学目标设计
2014-11-12李杰
李杰
【摘 要】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的实施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和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具体的表述,对落实课程标准、制订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内容、明确教学方向、确定教学重点、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过程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关键词】历史教学 目标设计 现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9.166
教学目标是让我们知道做什么、如何做、做到怎样的程度、能否达到这个程度的规范和要求。时下的历史教学研究,不仅将课程与教学打通,而且初步扭转了“课程就是教学的科目”的看法。当课程标准取代教学大纲时,教学目标也不只等于“教的任务”,它更为关注的是“学的效益”。有学者明确指出:“从根本上说,中学历史学科的课程目标是要让学生通过历史学习认识生存现状,不是为了学习历史专业知识而是为了提高生存指挥,不是为了了解过去而是为了开拓未来。”
因此,新课程下的教学目标设计应以学生为出发点、立足点,目标的行为主体应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应着眼于教师观、教学观和学生观的更新,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和帮助者,也是学习过程和知识创新的反思者和研究者,更是学生心灵和智慧的发现者。教师在新课改形势下不再是要学生学会,而是要指导学生会学,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但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受到以往教学经验的影响如:1.赋予历史课太多的教学任务和教育职能,特别是思想教育功能。2.以教学要求代替教学目标,单纯要求学生掌握知识缺少对学生能力的培养。3.缺少对学生的深入了解,不能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那么我们在新课标下制定教学目标应该如何进行呢?
一、考虑历史教学目标的主要影响因素
历史教学目标制定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是历史课程标准目标,历史课程标准目标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新课程标准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而历史课程目标与历史课堂教学目标是统领和被统领的关系,前者是上位概念,后者是下位概念,后者只能且必须是对前者的细化、落实、具体。因此制定教学目标时必须认真分析、研究课标要求的基本前提,才能把握正确的方向。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很多教师受“大纲代”影响,脱离“课标”进行教学目标设计而教学;或仅仅参照教学参考书和教案;有的即使看了课标,也是未能把握其精髓,或断章取义。
历史教学目标制定需要考虑的第二个因素是学情。因为目标任务的达成是以学生行为表现来衡量,学生是设立目标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所以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须考虑学生学习需要、情感需要、兴趣、心理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
历史教学目标的制定需要考虑的第三个因素是教材。教科书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历史教学用书,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科书是历史教学的主要载体,它不但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工具,也是师生教学内容的主要来源。历史教学目标制定需要考虑的第三个素就是把握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在围绕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时,必须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并加以突破。重点要考虑涉及学习内容的核心概念和基线索。在具体操作中围绕重点难点内容把知识目标具体化、问题化,同时对重点内容的内涵和外延加以挖掘。
二、新课程下教学目标设计不能仅仅注重知识目标,忽视其他目标
原来的教学大纲只强调对人、对国家的情感、态度、价值判断,在新课程中融入了对己、对世界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判断。在新课程中主要表现为“乐于学习,尊重科学,追求真理,具有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热爱生活,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热爱和平,尊重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关注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培养世界眼光”等,这是历史教育目标不断完善的客观要求。然而,有的政治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作为附属物,视为可有可无,结果是在强化知识的同时,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历史课不同于其他课程,它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因此,我们在确定教学目标的内容和范围时,一定要全面考虑三个分类目标,不可有所偏废,既要注重知识目标,更应重视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具体的每堂课中,教学目标可以有不同的侧重点。
三、新课程下教学目标设计不能以内容目标代替教学目标
内容目标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具体规定了学生在某一部分内容学习结束后,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但它不是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因此,不能以课程中的“内容目标”来直接代替相应的教学目标,而应依据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和教学实际来设计教学目标。
四、新课程下教学目标设计不能忽略教学方法与过程的融合、教学策略的选择
课堂教学中要落实教学目标,不仅要设计出精确的、具体的、可操作的教学目标,还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精心选择教学方法和组织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五、新课程下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注意启发诱导,让学生经过独立思考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适时地提出学生感兴趣而又与教材内容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及时消除教学中的疑惑。其次,教师应努力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启发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向教师质疑,多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并通过点拨,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敢疑、多思、深思的学习习惯。再次,必须联系学生自己实际,让学生懂得自我教育、自我规范,增强教学的感染力,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只有方法灵活多变,才能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情调和氛围,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六、新课程下教学目标必须要针对教学实践和学生实际状况不断进行修改
教学目标确定后应用于实践的收效如何是教师在课后首先要确定的,不同的学生理解能力不同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不同,教师要针对这种情况做出调整。同时要针对学生的年龄和兴趣调整目标,甚至不同班级上课的教学目标也可以不同,不可以用死板的目标衡量每一个学生。
新课改实行以来,关于如何进行课改的讨论就来没有停止过。从中央到地方,从老师到学生课改成为中国教育界的第一话题。可见课改对于身处教育一线的我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是中国教育的机会,只有在教师们的努力之下课改才会有所成就,为中国的教育培养更多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