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穿心莲内酯总磺化物(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

2014-11-12天津市蓟县人民医院301900刘凤荣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4年4期
关键词:穿心莲喜炎肠道病毒

天津市蓟县人民医院(301900)刘凤荣

手足口病(H a nd fo ot a nd mout h disease,HFMD)是一种常见及轻微、但传染度颇高的传染病,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4岁以下儿童易罹患。夏秋之交都有发病,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会导致死亡。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注意卫生,注意清洁可预防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典型的起病过程是中等热度发热(体温在39℃以下),进而出现咽痛,幼儿表现为流口水、拒食,嗓子里还有一些小水泡。没有并发症的患儿,一周左右即可痊愈。少数患儿有神经系统症状,并发无菌性脑膜炎和皮肤继发感染,极少有后遗症。

附表1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消退时间(d)比较

附表2 两组患者治疗情况统计结果

1 资料

2011年6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手足口病住院65例,均符合《实用儿科学》手足口病诊断标准[1]。其中男性39例,女性26例,男女1.5∶1,年龄6个月~13岁。按随机原则将病人分为治疗组35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4例;对照组30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

2 方法

治疗组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静点喜炎平0.2ml·kg-1·次-1+0.9%NS50~100ml稀释静滴,Qd,3d,对照组利巴韦林7.5mg·kg-1·次-1+5%GS50~100ml稀释静滴,Qd,3d,两组均非重症手足口病,都无并发症。对65例患儿每日检查体温、皮疹消退情况、口腔炎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进行归纳。结果见附表1。

经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统计学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2。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多发的一种传染病,主要病原是柯萨奇病毒A16型和埃可病毒71型,均属小核糖核酸病毒中的肠道病毒,引起发热、口腔、手、足等部位的斑丘疹,少数重症患儿可引起脑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并发症[2]。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发,每年6~8月为发病高峰期。上述两组均非重症手足口病,都无并发症。喜炎平是采用现代技术从植物穿心莲全叶中提取穿心莲内酯,并经独特的磺化专利工艺制成的水溶性中药注射剂,它改变了穿心莲内酯类成分本身的结构,药理作用也因结构改变而增强[3],在血液中药物浓度更高,并能很好穿透病毒细胞,占据病毒复制DNA与蛋白质结合位点,阻止蛋白质对DNA片段的包裹,使病毒不能复制,从而抑制或杀灭病毒。喜炎平具有抗病毒、增强免疫力及清热抗炎等药理作用,利于疾病恢复。利巴韦林为广谱抗病毒药物[4],其毒副作用较大,可有过敏性休克,静脉炎,白细胞减少,贫血,腹泻,口干,心脏损害,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等[5]。喜炎平在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口腔炎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较利巴韦林明显缩短,有统计学意义,且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穿心莲喜炎肠道病毒
穿心莲内酯滴丸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穿心莲内酯固体分散体的制备
多种肠道病毒引起手足口病细胞免疫功能比较
氨溴索联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评价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秋冬季腹泻的50例效果观察
消炎止咳片穿心莲中脱水穿心莲内酯含量的HPLC分析
EV71-CA16肠道病毒荧光定量RT-PCR诊断试剂盒的研制
喜炎平注射液联合水溶性维生素治疗手足口病77例
喜炎平联合头孢呋辛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