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次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治疗分析

2014-11-12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人民医院811100辛海琴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4年4期
关键词:瘢痕胎盘出血量

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人民医院(811100)辛海琴

剖宫产术是临床上解决难产的一种常见手术方法,有术中出血的常见并发症。近年来,随着现代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生活观念的变化,使得接受剖宫产术的比重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1]。为此,本研究结合我院收治的132例行剖宫产术患者进行讨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组132例患者年龄均为25岁~42岁,平均年龄(32.5±3.2)岁;体重均为62kg~96kg,平均体重(73.5±3.6)kg。其中行初次剖宫产术患者中,纵行切口39例,横行切口29例。13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室监测产妇各项生命指标,开静脉输液并行联硬外麻醉。对照组采用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进行,观察组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并沿原手术瘢痕切开修剪皮肤层瘢痕,腹壁逐层进行切开,进腹行子宫下段剖宫产。若术中大量出血(>500ml),对照组采用子宫收缩药,或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观察组则将子宫提出腹壁切口外,用压脉带对切口下方子宫颈部位进行直接捆扎,以便暂时将子宫血供进行完全阻断,并开始计时。观察术中出血事件发生率、出血量等。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计量材料采用(±s)形式显示,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研究,两组在出血率、平均出血量等方面的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附表。

由此可见,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合出血情况来看,观察组5例胎盘因素出血,2例切口撕裂出血,1例为宫缩乏力出血;对照组1例为宫缩乏力出血。

3 讨论

剖宫产是产科领域中最为常见且重要的手术。据有关资料显示,剖宫产相对于阴道分娩而言,前者出血量是后者的1倍,而且易于出现产后出血情况[2][3]。剖宫产容易导致出血,尤其是再次剖宫产,更成为了产后出血的重要因素。临床剖宫产术中出血多表现为胎盘因素、子宫切口撕裂、宫缩乏力以及子宫破裂等出血。一般认为,再次剖宫产术中出血高于初次剖宫产,与子宫瘢痕有着相对密切的关系。具体包括因子宫瘢痕处胎盘附着引起胎盘粘连、植入;由瘢痕引起的子宫切口弹力差,使得切口撕裂;因瘢痕影响而使得子宫破裂或子宫收缩力受到影响等[4]。在本组研究中,观察组共有8例行再次剖宫产术中出血,占12.50%,其中包括5例胎盘因素出血,2例切口撕裂出血,1例宫缩乏力出血。此外,对照组仅1例因宫缩乏力出血,占1.47%,可见对照组优于观察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附表 两组临床治疗情况比较

临床预防剖产术中出血,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科学选择剖宫产技术;提高初次剖宫产技巧,重视切口的选择和术后监测;避免缝合过密及血肿形成;并做好卫生宣传工作,对于有剖宫产史产妇,再次剖宫产术应做好围产期保健工作等。

本研究表明,再次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影响因素主要跟初次剖宫产的胎盘附着部位、切口位置及情况等有关,需要医院予以重视,以降低再次剖宫产术中出血发生率,确保手术安全。

猜你喜欢

瘢痕胎盘出血量
手指瘢痕挛缩治疗的再认识
手术联合CO2点阵激光、硅胶瘢痕贴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观察
分析对生产巨大儿的剖宫产产妇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减少其出血量的效果
被诊断为前置胎盘,我该怎么办
当子宫瘢痕遇上妊娠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被诊断为前置胎盘,我该怎么办
当子宫瘢痕遇上妊娠
猪胎盘蛋白的分离鉴定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