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坎特伯雷故事集》中的人文主义

2014-11-12屠毓露赵亚珉

黑龙江史志 2014年11期
关键词:人与自然人文主义

屠毓露 赵亚珉

[摘 要]《坎特伯雷故事集》是乔叟最重要的著作,该书开启了英国文学中的人文主义传统。国内外学者对该书的研究汗牛充栋,然而,关于该作品的研究大多围绕巴斯夫人等的故事展开,研究其中所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本文选取中世纪代表之一的骑士作为切入点,着重分析《坎特伯雷故事集》中两位骑士为了爱情而勇敢决斗所表现出的以人为本的精神,包括: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赞美;对人的价值的肯定与赞赏,揭示了诗人既把握时代又超越时代的伟大之处,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的准确认识。

[关键词]骑士精神;人文主义;人与自然;人的价值

杰弗雷·乔叟(Geoffrey Chaucer)是奠定英国新的文学语言的始祖,所以通常被称为“英国诗歌之父”,他是后来十五世纪末叶直到十七世纪四十年代以莎士比亚为代表的英国文艺复兴的奠基人。[1]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精神,人文主义主张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文艺复兴兴起于意大利,在欧洲大陆掀起了高潮。乔叟精通英语,通晓拉丁语、法语和意大利语,曾多次出使欧洲大陆,到过比利时、法国、意大利等国。1372-1378年乔叟出访意大利的这段期间尤为重要,这使他有机会接触到但丁、彼得拉克、薄伽丘这些名家的作品,薄伽丘的《十日谈》更是被视为文艺复兴的宣言。在思想上,乔叟深受薄伽丘的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主张宣传人性,主张个人主义的人生态度,反对禁欲主义,赞美自由的爱情,维护女权,提倡男女平等。乔叟从彼得拉克、薄伽丘的作品中所吸收的精华正是文艺复兴对乔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此期间,乔叟担任过朝臣、士兵、外交大使、文职人员。这些职位不仅增长了他的知识,更丰富了他的经验,这些都有助于拓宽他的写作视野,从而才有可能完成世界巨作《坎特伯雷故事集》。[2]在《坎特伯雷故事集》中,骑士显然是朝圣队伍中最显赫的一位,乔叟开宗明义就描述骑士,骑士是一位去过格拉纳达、北非、亚美尼亚、俄罗斯、立陶宛和普鲁士战斗的英勇战士。[3]说明是诗人对骑士身份的尊重及重视。当我们细细品读骑士的故事时,会惊讶地发现,乔叟想传达的人文主义思想在骑士这一尊贵又传统的身份中有所显著的体现。

1.人与自然的和谐

“三月枯竭的根须被四月的甘霖浇透了,丝丝茎络焕发了勃勃生机,枝头上无数的花蕾涌现出来。和风吹绿了一草一木,太阳是那么年轻,她已悄悄地爬过半边白羊宫殿,小鸟唱起动听的歌,夜宵终于睡醒了。是自然的力量促使他们仰慕四方名胜……”[4]乔叟在开篇总引中对英国乡村春天的盎然之景用轻松的笔调及华丽的词藻做了一番描绘,此时也正是信徒们接受大自然的召唤前往坎特伯雷朝圣的最佳时机,而“人与自然的关系之观念的转换以及对自然美的欣赏是近代人文主义精神的体现”。[5]乔叟承认自然之美,肯定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而非如别人一般在中世界黑暗宗教势力的压迫下,否认大自然的美,忽略生活中的美好自然之景。在乔叟的笔下,大自然的春之声正诉说着朝圣者们的愉悦之情。热爱自己的生命,珍惜大好光阴,及时享受现世生活,充分肯定生命的价值,这正是人文主义精神的体现。不仅在开篇,乔叟在骑士的故事中更是有诸多贴切的环境描写。如在骑士的故事中,在其中一个骑士阿西德因为志得意满而正洋洋得意时,作者写道“旭日东升,东方笑出光辉。阳光照在路边的树林里,晒干了绿叶边上流淌的滴滴银白色的露珠。在晨光中,百灵鸟欢快地唱着歌……五月,你开着花朵,长着绿叶,你将受到欢迎,鲜美的五月,我今天愿染些媚人的绿色”。[6]此时的阿西德事业步步上升,离心爱的艾米莉越来越近,此时此刻被美好的爱意包围着,对生活有着积极的态度,此时此刻的自然景色自然是春意盎然,充满希冀。而到故事的最后,骑士阿西德死了,人们沉浸在悲伤中不能自拔,国王希西厄斯对人们说:“自然来自于稳定而完整的存在,而不是一个片段或一个部分,这样,他用他的才智,安排着万物,从而使得万物相继相承……一颗老橡树,它的一生经过了发芽、悠久的培育时期、繁殖经年,最后还免不了枯萎凋零。我们脚下坚硬的石块,经由我们不断的践踏,最后终于磨损殆尽而被抛于路旁。我们也知道,在宽广的河流总有枯竭的时候;再瑰丽的城堡也有荒废的时候”[7]此时人们已经意识到并且遵循自然界的变化,自然界的始与终,人们通过对自然事物的观察并结合自身的成长变化,开始不再愚昧地迷信这一切都是神迹。这正是人文主义思想的萌芽。

2.肯定人的价值

人文主义是注重强调维护人性尊严,提倡宽容,反对暴力,主张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体现的一种哲学思潮与世界观,其关键是主张自我价值的自由实现。乔叟肯定人们追求现实幸福的权利,反对禁欲主义;他赞美人的力量,智力,机智和生命的爱。作者赋予每位香客自己独有的个性和语言,“虚”、“实”结合,“聚”、“散”有度,每个香客都在通过自己的故事,用符合自己身份的语言来反映自己自由且现实的思想。从其内容本身来看,故事中人与事栩栩如生,故事中的场与景生态活现,故事中的现实世界犹如整个14世纪的英国社会,从现实的人物言行、着装打扮等,读者可以窥探人物的内心世界与精神思想。乔叟采用辛辣讽刺的手法对女修道院院长、胖僧等进行了刻画和描写,对穷哲学家、传教士、庄稼汉给予了同情。所有这些,无不体现出乔叟的人文基调。[8]在骑士的故事中,二位骑士爱上艾米莉后的对话就体现了对人的价值的肯定。派拉蒙:“我不知道她是人,还是神;我真的相信她就是爱神维纳斯”。阿西德:“你刚才还说不知道她是神还是人。你的感觉是属于神灵一类的,而我爱的是一个人。”[9]阿西德声称艾米莉应当属于自己因为是真正意义上的爱情,而他称派拉蒙的感情是一种精神上的爱。阿西德认为自己爱的是实实在在的女人,是人性而非神性的。这是对人性的呼唤,是对尘世爱情的切实追求。

3.以人为本

在朝圣队伍中,骑士是第一个讲述故事的人,这似乎在传达着一个信息——故事的讲述顺序是遵照社会地位安排的:尊贵的骑士当然优先,再者便是僧侣。然而,在骑士讲完自己的故事后,地位卑贱的磨坊主突然插话了,这表明乔叟安排故事的讲述顺序是随机的,他更倾向于一种自由、开放的交谈氛围。每个人都可以尽情表达自己的想法,不受社会地位的拘束。尊重每个人的想法与言论,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严格按照社会等级来排序,这在严守尊卑低微的中世纪的英国是难能可贵的。而在骑士的故事中,两位骑士曾在小树林不期而遇,双方都想起对方都深爱着艾米莉而怒火中烧。阿西德对派拉蒙以死相威胁,不过答应第二天给派拉蒙带来胄甲和武器,这必须是一场平等的较量。虽然阿西德完全有能力取派拉蒙的性命,但考虑到二人都是骑士,且坚守以人为本的信念,他没有趁人之危,而是显现了君子风度。在二位骑士正式决斗前,君王希西厄斯规定:任何入场的人,不准携带或抛掷投射武器,或长柄斧,或短刀……战败者应生擒,不应杀死。此番规定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而不似那些残酷的骑士之战,必得取人性命,血溅战场方能结束。当派拉蒙负伤被生擒时,希西厄斯立马喊停:“喝!住手,战斗结束了!”可见国王对于生命的尊重,骑士的战斗并非取人性命,残酷的杀戮,而是简单的较量,须适可而止。这些对生命的尊重与保护都带着浓郁的人文主义的思想色彩。

4.结语

乔叟刻画了生动形象的人物,赋予他们人文主义的气息,将14世纪处于新旧交替的英国社会生活展现在读者面前。《坎特伯雷故事》是“有着众多的各自独立而不融合的声音和意识,由具有充分价值的不同声音组成”的“真正的复调”,这些“地位平等的意识连同它们各自的世界”不是统一于诗人的思想,而是用故事进行平等的对话。[10]他用生动活泼的伦敦方言、幽默讽刺的方法,勇敢地举起了两把利剑,同时刺向了腐朽没落的封建僧、俗两个贵族。[11]他坚信人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尊重生命,热爱生活,肯定人的价值,他的作品为英国的文艺复兴吹响号角。

参考文献:

[1]方重译.坎特伯雷故事[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1

[2]张伯香,程雪猛.英国文学教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49

[3]V.A.Kolve And Glending Olson.The Canterbury Tales[M].W.W.Norton & Company,INC,2005:473

[4][6][7]赵卫华译.乔叟经典小说[M].长春:吉林摄影出版社,2005:1,27,55

[5]何岳球.坎特伯雷故事中的人文主义思想探析[J].咸宁学院学报,2004,(5):1

基金项目:2014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优秀毕业论文支持计划”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人与自然人文主义
将人文主义教育渗透于化学课堂,有效实现三维目标
切实做好防沙治沙 努力建设生态文明
罗伯特?弗罗斯特田园诗中人与自然的对话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大学的变迁
人格权位置之合理性分析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从文学伦理学角度分析《青草在歌唱》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文化哲学中人类基本的文化关系的论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