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缓解和面对生活的困窘和焦虑

2014-11-12施小青

黑龙江史志 2014年11期
关键词:艺术化阅读生活

施小青

[摘 要]现代社会人们总是被压力与焦虑围困,作为所处环境相对简单的大学生也逃脱不了类似的境况。如何才能让人们的生活变得宁静与和谐?本人认为阅读具有强大的此类功能,人们通过阅读变得思想更自由,心境更开阔,生活更惬意与艺术化。

[关键词]阅读;生活;艺术化

2014年3月第十二届人大会议上有相关提案说到:我国人均年阅读量仅4.7本,远低于美国、日本等国家。很多人会说太忙,很多人又说每天都在阅读……可是她(他)是真的在阅读吗?不尽然。诚如某些人说的:读书越来越快,没有最快,只有更快。现代社会是个被动的速读时代,我们被堆积如山的信息驱赶着往前走,电子的纸质的似乎每天都读了不少文字,可是脑子里依然空空如也,因为速读不是真正的阅读,速度只是停留在碎片化的以娱乐为主的、缺乏深度的、缺乏经典的阅读状态。仔细回忆一下,匆匆读完的书和推送的文字,你到底还记得多少?这是一个惊悚的发现。

阅读是提高个人自身修养提升思想境界的绝佳也是及其重要与方便的途径。

一、阅读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人类的需要由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价值实现需求。即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目前人们已经跨越了纯粹的物质需求,很多地方很多领域甚至已经发展到物质泛滥的程度,并造成了严重的浪费,比如快时尚,短时间理大量服饰被消耗和淘汰,而紧跟这个时尚现象背后的可能是许多精神空虚无聊的人,他们迫切需要精神层面的满足。

另一有趣现象是:很多人有钱了喜欢在家里搞装修,摆设很多书与艺术品,美其名曰“让生活艺术化”。这说明人们迫切想让生活上升一个台阶追求更丰富的精神满足,但很多人只把书当成一个摆设而已,没有阅读,没有发挥书的真正价值,这不会让你变得更有文化与品位,正如香港作家梁文道说的:奢侈不等于品位。

说到精神需求,古人也有自己的方式:喝酒与旅游。

中国古人非常喜欢喝酒,喝酒似乎能让人物我两忘,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缓解生存的压力或对生命的焦虑。实际这是非常消极的,有时喝酒甚至带有自虐情绪。竹林七贤中的阮藉,他非常喜欢喝酒。一次有人告知他母亲要死了,而他却说要继续下棋喝酒,喝了三斗,直喝到吐血。他母亲去世了,别人痛哭流涕,他自己却不哭,一副醉醺醺的样子。他感觉需要通过醉酒来逃避社会强加给他的种种问题。所以喝酒不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它能让你暂时物我两忘,但最终问题并没有解决。

另一种是旅游,旅游当然是一件惬意的事情,并且借助人文自然景观,人可以通过和历史对话,给自己提供一个生命反省的机会。比如去看孔子,就会看到他一生坎坷却活得如此豁达。史书记载当初王勃去看滕王阁时,也有很多感慨。现代人也全面热衷于旅游了,有位朋友,对一件事怎么也想不通,他去旅游后,爬上山的最高峰,一下顿悟了;再假如一个人想不开要自杀,但看到风景美好,感觉到生命的意义,就打消了自杀的念头;患抑郁症的女白领,通旅游和其他游客的近距离接触,看到别人条件不如她却活得很开心潇洒,受到启发,心情开朗了。

旅游的确让人有会心一笑的感觉。阅读也好比是在旅游,是在文字的海洋中旅游,文字的各种描述让人会心一笑,让人反思让人感慨人生。

二、阅读能提升生活的涵养与艺术品味

有人说:脚不能到达的地方,眼睛可以,眼睛不能看到的地方,精神可以飞到。本人认为阅读是最便捷的选择,阅读的累积能让个人散发出内在的涵养与气质,提升个人的精神素养,它就是具有这样强大能力的一种媒介,阅读潜移默化的力量比我们的想像重要得多。

杭州《都市快报》2014年3月在南郊监狱进行图书漂流活动,一时间社会人员纷纷捐书。灵隐寺云林图书馆也特地捐赠很多有关人生的书,希望把善和文化更好地传播出去。监狱科长也很感慨:“从工作经验来看,信仰确实是很多犯罪的心理起源,希望结合儒家传统文化中的克欲、为善理念,来为服刑人员建立基础信仰。”这个可以通过阅读来实现。

的确现代社会人们普遍感觉焦虑困惑,而读书可以让人获得一种自由,与作者交流的自由,与书中主人公交流的自由,自我意识无限畅想的自由,它更是最便捷的自我学习,是一种教育,在书中可以受到各种思想意识的影响并与之碰撞,同时读书也是生活艺术化的一种体现。

把远在中国古代的老庄之所谓“道”,落实到人的具体生命中,便是崇高的艺术精神,其所修炼而把握到的心,便是艺术精神的主体,我们今天谈“艺术地生活”,便是要一身清气,精神深处,心游书海,自然就满室风雅了

具体而言:

1.阅读提升人生境界,让内心丰富宁静

莎士比亚有一句话是对生命的嘲讽:“充满了声音和狂热,里面空无一物。”很多现代人就过着这种表面上热闹非凡左右逢源,内心里却空虚焦虑寂寞无比地生活。

作家周国平在书中说到:阅读能让人安静,提升思想境界。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这种境界,正是丰富的安静之极致。

2.阅读帮助找到心灵方向,提高心理健康指数

阅读提升文化素养,修炼心理健康。文化素养是通向未来之门,心理健康是生活幸福的精神保证。仅从幼儿教师而言,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平时的工作及与孩子的相处。幼儿教师要对孩子的成长负责、对孩子的生活负责,所以幼儿教师良好的素养与榜样作用的影响是十分巨大深远的。而书本是今人和逝者交流的一种方式,可以从那些离去者身上吸取教训,人类就是在此基础上诞生、发展,不断成长的,如果幼儿教师自身很热爱读书,就可以给孩子创造一个很理想的读书环境,孩子会模仿老师的行为,也爱上读书。读书能让下一代变得更有思想、更聪明、更有创造力与想象力。

3.阅读能满足人适时的孤独感并学会和自己相处、习惯思考

台湾知名艺术家、作家蒋勋先生在美学角度谈孤独的书中,给出过结论:美学的本质或许就是孤独。当你被孤独感驱使着去寻找远离孤独的方法时,会处于一种非常可怕的状态,因为无法和自己相处的人,也很难和别人相处,无法和别人相处会让你感觉到巨大的虚无感,会让你告诉自己:“我是孤独的,我必须去打破这种孤独。”你忘记了,想要快速打破孤独的动作,正是造成巨大孤独感的原因。一个人要学会从日常的生活里解脱出来,用陶渊明的话说就是“心远地自偏”。阅读就是与外界暂时隔开的良好途径,可以让人脱离周围纷繁的环境,淡泊宁静并习惯孤独、学会思考以及学会与自己相处。

三、利用良好的阅读条件,优化人们的阅读状态

现在有各类规模大小风格迥异的图书馆和书店可供人们阅读。仅从我们学校图书馆来说,它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可以提供几十万册合法的书籍,包括实体书、电子书,以及大量数字图书资源,给每一位读者平等的权利,更能给没有电脑的人提供上网的便捷服务,是找寻信息的绝佳地方。

但有个现象值得重视:传统的阅读与电子产品展开了一场拉锯战,在各种场合比如汽车、地铁、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上,还有餐馆等消费场所的人们无不拿个手机或平板。有位印度人写了一篇文章表示感慨:中国人为什么那么喜欢玩手机?可想而知我们的阅读模式发生了很大改变,电子书的出现导致纸质书销售下滑,我们不否定电子书的优越性,但我们要让人们意识到大量运用手机等智能产品存在的危害:比如“没手机恐惧症”,“震动幻听综合征”,“社交信息泛滥导致的人际压力”……所以要倡导人们优化阅读习惯,改变碎片化阅读现状,放弃一点电子产品的时间,回归传统的真正阅读。就像有了汽车仍需要跑步、走路一样,有了电子书我们依然需要纸质书。不管在私人场合还是公共场合,人都有快乐阅读的需要,如果我们能够快乐阅读,就能学到很多并锻炼我们的想象力。当你在图书馆大厅,在某个书店,报刊亭……看到认真的阅读者,你不觉得是一件很爽心悦目的事吗?其实每天读书不必多,几页就行,关键是每天如此,日积月累。人的一生就这么长,能做的事、能看的书自有定数,要那么快干什么呢?速度太快的阅读,就像一根刻度太浅的唱针,没有足够的力度,刻不下应有的痕迹,时间一长,浅白的刻痕便消失在层叠上来的其他印迹中;真正的阅读会让文字在大脑皮层刻下印迹,无论过了多久,只要循着这些印迹,就能找到作者的脉络,同时生成自己的思想体系。让我们以一己之力和这个时代小小抗衡一下,细细读上三五好书,把作者的精髓纳为己有,再从作者的终点作为你的起点,重新出发。让我们找回被弄丢了的阅读时间,安静下来,端杯热茶,捧本好书,静静地看。

参考书目:

博客《蒋勋的孤独美学》2013、12

文章《古人的生活哲学》2013、4

讲座:生命单纯,内心丰富而宁静——听周国平谈人生境界2012、12

猜你喜欢

艺术化阅读生活
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
不规则抽象
玩味型格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无厘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