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清时期贵州冰雹灾害时空分布特征

2014-11-11马佩佩

黑龙江史志 2014年1期
关键词:明清时期时空分布冰雹

马佩佩

[摘 要]冰雹灾害是贵州地区比较主要的农业灾害。文章在明清地方志、今人所编撰的灾害史料汇编等资料的基础上,对明清时期贵州地区的冰雹灾害进行了量化统计分析。研究表明:(1)明清时期贵州地区冰雹灾害主要集中在清代后期(1830-1910年);(2)冰雹灾害在季节和月份上分布不均,从季节变化来看春季冰雹最多,而冬季冰雹最少;从月份变化来看4月冰雹最多而9月、11月、12月、1月、2月冰雹最少;(3)冰雹灾害主要多发生于中部以西地区即今遵义、安顺。黔南州等地。文章所探讨的明清时期贵州地区冰雹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对当前该区域的防灾减灾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贵州;冰雹;明清时期;时空分布

中国是世界上冰雹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贵州地处中纬度高原山区,喀斯特地貌明显,各种气象灾害十分频繁,冰雹灾害尤为严重,对冰雹的分析研究也显得尤为重要。(1)

一、研究区域概况:

贵州地处我国西南部,位于103°31′E~109°30′E,24°30′N~29°13′N之间,全省皆位于亚热带的范围。它地理纬度较低,南部距海较近,北部是辽阔的亚洲大陆。因此,东南面的太平洋季风、西南面的印度洋季风以及源于西伯利亚的极地大陆气团均能影响全省。并且贵州地处云贵高原腹地,平均海拔较高,在省境有苗岭、大娄山、乌蒙山的等高大山脉,山谷间小盆地较多,昼夜温差大,易形成冰雹。

二、明清时期贵州地区冰雹灾害的时空分布:

冰雹灾害是由强对流天气系统引起的一种剧烈的气象灾害,它出现的范围虽然较小,时间也比较短促,但来势猛、强度大,并常常伴随着狂风、强降水、急剧降温等阵发性灾害性天气过程,极具威胁性,往往造成重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2)

1.明清时期贵州冰雹灾害的时间分布

明清时期贵州地区曾多次降冰雹,文献记载贵州地区天降冰雹164次,(3)讨论冰雹灾害的年次分布,不仅从宏观上把握,还需从微观上研究冰雹灾害在不同时段的不同特征。根据表1,以冰雹灾害间隔20年为微时段,探讨明清时期贵州地区冰雹灾害的年际变化与发生频率。

从冰雹的年际分布来看,从明正统元年(1436年)到清宣统二年(1910年)的474年中,共发生不同程度的冰雹灾害157次,平均约3年发生一次。从大时段来看,1436—1530年发生冰雹灾害7次,1531—1630年发生冰雹灾害30次,1631—1730年发生冰雹灾害14次,1731—1830年发生冰雹灾害27次,1831—1910年发生冰雹灾害79次。由此可见1831—1910年是贵州地区冰雹的多发时段,其次为1531—1630年和1731—1830年。从朝代来说,明代共降冰雹41次,清代共降冰雹116次,可见贵州地区的冰雹灾害主要发生在清代,尤其以清代后期为主。

从表1可以看出,从明正统元年(1436年)到清宣统二年(1910年)的474年中,共发生冰雹157次,平均每年约发生0.34次即明清时期冰雹灾害发生的年次频率为0.34。其中1436—1643年的明代207年间发生冰雹灾害41次,平均每年约0.2次;1644—1910的清代266年中,共发生灾害116次,平均每年约0.44次,约为明代年次频率的2.2倍。以20年间隔为微时段来看,共有8个微时段的频率是高于明清时期冰雹灾害发生年频率0.34的,从高到低依次为:1891—1910年(约1.3次)、1871—1890年(约1.15次)、1851—1870年(约0.85次)、1831—1850年(约0.65次)、1551—1570年(约0.5次)、1571—1590年、1591—1610年与1731—1750年均为0.35次。可以说明清贵州冰雹灾害发生频率呈波浪式发展,并且在1831年以后频率连续上升达到最高值。从冰雹灾害频率在各时段的分布来看,明代冰雹主要集中在中后期(1551—1610年),清代主要集中在后期(1831—1910年)。

为明确明清时期贵州地区冰雹灾害的季节分布情况,对现收集资料中有明确记载发生季节的冰雹灾害进行统计分类,见下表:

从冰雹灾害的年内分布看,春季冰雹灾害发生74次,夏季34次,秋季19次,冬季9次,春季冰雹灾害发生次数是冬季的8倍之多。由此明清时期贵州地区冰雹灾害主要发生在春季,以春季冰雹为主,冬季冰雹最少。从月份分布来看,4月份冰雹灾害次数(34次)最多,其次是3、6、7、10月份的冰雹灾害次数较为相近,介于12~18次之间。而11、12、1、2月份最少仅2次。由此明清时期贵州地区冰雹灾害主要集中在4月。

2.明清时期贵州冰雹灾害的空间分布

根据对冰雹灾害发生地的梳理,统计明清时期贵州地区各地冰雹灾害发生次数,见下表:

由于贵州各地地理条件的差异,的地域分布呈现明显的空间特征。从上表可发现明清时期贵州地区冰雹灾害多发生在今遵义地区(32次)、安顺(25次)、黔南州(21次)。其次为黔东南州。究其原因,可能与地形相关,因为冰雹分布的规律是高原、山地多而平原少,迎风坡较多而背风坡较少。

三、结论

通过对明清时期贵州地区冰雹灾害史料的统计分析,对明清时期贵州地区冰雹灾害的规律和特征有以下几点认识:(1)明清时期贵州地区冰雹灾害主要集中在清代后期;(2)冰雹出现季节和月份以及时间上不均,从季节变化来看春季冰雹最多,而冬季冰雹最少;从月份变化来看4月冰雹最多而9月、11月、12月、1月、2月冰雹最少;(3)冰雹灾害主要多发生于中部以西地区即今遵义、安顺、黔南州等地。

参考文献:

[1]蒋庆丰.贵州历史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及综合区划.地域研究与开发,2001,(1).

[2]闵宗殿.关于清代农业自然灾害的一些统计.古今农业,2001,(1).

[3]吴滔.明清雹灾概述.古今农业,1999,(4)

[4]倪玉平.清代冰雹灾害统计的初步分析.江苏社会科学.2012,(1)

[5]吴滔.建国以来明清农业自然灾害研究综述.中国农史.1992,(4)[6]贺永田.近代贵州灾害论述.长江论坛,2011,(6)

[6]陈慧琳.贵州省的灾害地理区划初探.贵州师大学报,1992,(2)

[7]周永水,汪超.贵州省冰雹的时空分布特征.贵州气象,2009,(6)

[8]杨利群,许炳南.贵州历年气象灾害综述.贵州气象,1999,(4)

[9]杨淑群,邱予声,四川省冰雹的时空变化特征.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1)

[10]陶云,段旭,杨明珠.云南冰雹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气候成因初探.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2,(6)

[11]吴哲红,詹沛刚.贵州省冰雹灾害气候特征及其防御区划.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

[12]何太蓉,嵇清,杨华.重庆市110年来冰雹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13,(3)

注释:

(1)吴哲红,詹沛刚.贵州省冰雹灾害气候特征及其防御区划.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

(2)朱圣钟.《历史时期凉山彝族地区经济开发与环境变迁》重庆出版社2007.9.349页。

(3)贵州省气象资料室编《贵州省近五百年气候历史资料》.1980,3.

贵州省图书馆编.《贵州历代自然灾害年表》.贵州人民出版社,1982.

《中国气象灾害大典》编纂委员会编《中国气象灾害大典·贵州卷》.气象出版社,2006年.

(4)本文所使用时间数据皆为通过换算得出的公历。并且在季节划分上,按照气象划分法,将公历3、4、5月作为春季;公历6、7、8月作为夏季;公历9、10、11月作为秋季;公历12、1、2月作为冬季。

(5)笔者所收集的资料中,有些对冰雹灾害记述较为简单,日期仅有季节,为确保数据统计的精确性,季节日期单列。

(6)明清时期贵州各地冰雹灾害统计表中的雹灾发生地,以贵州现代行政区划为参考。

猜你喜欢

明清时期时空分布冰雹
冰雹是冰的,却为何出现在夏天
盛夏冰雹
夏日冰雹
长江中下游地区近32年水稻高温热害分布规律
长江中下游地区近32年水稻高温热害分布规律
扬州明清人文聚落分布概况
明清室内陈设艺术
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在牙人牙行兴盛中的作用
五垒岛湾海域无机氮、无机磷的时空分布和氮磷比值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