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荆州鱼糕及其文化意蕴

2014-11-11王骄骄李英英

黑龙江史志 2014年1期
关键词:文化意蕴起源

王骄骄+李英英

[摘 要]荆州地处江汉平原腹心,这里江河纵横,湖网成片,气候温和,物产富饶,素有“饭稻羹鱼”的传统。鱼糕,作为荆州的八大名肴之一,经过历史文化的沉淀,已成为了一种独具特色的地方民俗文化。

[关键词]荆州鱼糕;起源;文化意蕴

荆州素有“文化之邦、鱼米之乡”的美誉,淡水渔业资源丰富,鱼类是当地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菜肴。这里的人们不仅喜欢吃鱼,更喜欢变着花样的烧制鱼。鱼糕,就是当地人们的智慧的结晶。2009年,经过地方政府申报,进入湖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荆州鱼糕以“食鱼不见鱼”、“吃鱼不见刺”成为荆州地方特色饮食文化的代表。

一、荆州鱼糕概况

荆州鱼糕,又名“百合糕”,俗称“花糕”,主要由鲩鱼和猪肥膘肉,辅以精盐、味精、姜、葱白末、淀粉、土鸡蛋等加工制作而成。相传荆州鱼糕由舜帝妃子女英所创,后到楚国时被引为宫庭头道菜,并在荆楚一带广为流传。据史料记载,至北宋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此菜作为当时举行的“头鱼宴”的名菜之一。南宋末年,荆州各县广为流传,权贵宴请宾客,都把鱼糕作为宴席主菜。直到清朝,鱼糕仍出现在宫廷菜中,据说乾隆尝过荆州花糕后脱口而咏:“食鱼不见鱼,可人百合糕。”此时期,凡达官贵人和有钱者婚丧嫁娶、喜庆宴会,都须烹制鱼糕以宴宾客。末代皇帝之弟爱新觉罗·溥杰在吃过荆州鱼糕之后,赞叹之余,欣然提笔“荆楚第一家,辽沈无双味”。

历史已成为过去,我们无法去对这些说法一一考证,但是鱼糕真真正正地走入了老百姓的生活已成了不诤的事实。荆州各县市,不管是逢年过节,还是红白喜事,鱼糕仍是宴席的头等菜,人们宴请已形成“无糕不成席”的局面。

二、荆州鱼糕的文化意蕴

荆州鱼糕从市民们的习惯食品,入选为省非遗,成为了最具荆楚文化特色的“非遗”项目之一。经过几千年的积淀,荆州鱼糕已经超越了单纯的饮食习惯,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地方民俗文化。

(一)鱼米文化的传承

打鱼糕的习俗主要在湖北荆州一带流传,本地一般叫花糕。所以严格说来,没有湖北鱼糕说法,只有荆州鱼糕之说。说来不可思议,鱼糕在荆州一带有着渊源的历史,但是,长期以来从来没有跨出过荆州区域,就说紧挨着荆州的一西一东的宜昌和武汉来说,除非是来自荆州的,很少有人知道鱼糕了。这可能与荆州的独特的地理和文化有关。荆州地区位于江汉平原,长江中游,鱼米文化相对发达,素有“鱼米之乡”美称。正因为这里的鱼米富足,所以祖辈们觉得,普通的鱼的做法和吃法实在吃不出新意了,加上这里的鱼实在丰足,这就为向鱼糕的发展作了铺垫。

(二)追求精细化的饮食风格

鱼糕之所以在荆州源源流传,其实正好集中体现了当地的饮食风格和饮食文化——追求精细化。精,是对中华饮食文化的内在品质的概括。孔子说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反映了先民对于饮食的精品意识。当然,这可能仅仅局限于某些贵族阶层。但是,这种精品意识作为一种文化精神,却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地渗透、贯彻到整个饮食活动过程中。选料、烹调、配伍乃至饮食环境,都体现着一个“精”字。荆州人也继承了这一特色,特别喜欢在细致中品位菜肴的美味,只要留心一下,就连很多菜的刀工都很精细,比如辣椒切得细丝般的,炒藕片也一定会是象纸一样薄等等。同样,鱼糕也要求好的刀工。鱼肉得一刀一刀地刮下来,不留刺,然后在和上肥膘、姜葱末,用双刀剁上数小时,成为均匀细腻的肉茸。然后再掺入适量淀粉、鸡蛋清、精盐和味精,搅拌上劲后,入蒸笼上旺火蒸。这一过程,无不体现出精细化的饮食文化特征。

(三)独具审美的文化特色

美,可以说是对饮食文化审美特征的总的概括。中华饮食之所以能够征服世界,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美。这种美,是指中国饮食活动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是指它给人们所带来的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显然,从制作烹调技艺上看,荆州鱼糕已经具备了味道美这一说。为了增加喜庆色彩,荆州人又想出在鱼糕七八分熟时把蛋黄抹在鱼糕表面,然后又点缀上食用红色素,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花糕”。并且,花糕还要用刀先切成条状,然后再切成长方片状装盘。还要用猪肚,腰花,瘦肉,红青椒丝,蒜苗片,黄花菜等爆炒,加淀粉打芡,作成花糕的茆料,填入花糕的中央。这才作为宴席上的“头子菜”入席,可见外在美它也已具备。鱼糕,顾名思意,是用鱼做主料制成的食物,其谐音“鱼高”,有“年年有余,步步高升”的寓意,在糕上面抹一层蛋黄,不仅美观,而且有“飞黄腾达”的意思,点缀上红色素,则有红红火火之意。五味俱全的鱼糕,自然成为了逢年过节的佳品,“无糕不成席”也由此而来。

(四)注重礼仪之交

《礼记·礼运》中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礼”指一种秩序和规范。坐席的方向、箸匙的排列以及上菜的次序都体现着“礼”。荆州鱼糕作为当地宴席的头菜,无处不体现着“礼”。鱼糕作为宫廷菜之一,本身就蕴含着某种程度的礼仪,当时并非老百姓日常生活所能食用的。由于生活条件的落后,即使鱼类丰富的地区,人们也把它当成一种奢侈品,只在逢年过节或者宴请宾客时才食用。宴席中的鱼糕,体现出了对宾客的尊重与礼仪,是以礼相待的体现。“礼”,不仅仅是指一种礼仪,它还是一种精神。发展至今,即使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可以什么时候想吃鱼糕就能有了,但是,仿佛人们的感觉被固定了,平常时期,大家也不会想到去买鱼糕或者自己打鱼糕。由此,可看出食用鱼糕也在无形之中有了规定和安排,从而成为一种“制度”,相沿成习。这不就是“礼”的体现吗!

四、结语

荆州鱼糕,作为荆州地域特色的饮食文化代表,承载了荆楚大地人们的智慧和世世代代积累的经验,形成了鱼米之乡独有的精美饮食。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中国人对饮食的重视,是因为中国饮食文化不仅单纯满足人的口腹之欲,还是一种文化符号,被赋予更多的意义。荆州鱼糕,作为荆州地区的文化符号,即将走出国门,被世界所知晓。

猜你喜欢

文化意蕴起源
你知道宇宙的 起源吗?
万物起源
万物起源
万物起源
品读余秋雨散文的文化意蕴和艺术魅力
云南南传上座部佛教壁画艺术及其文化意蕴
言外之意话“红”色
法语俗语、 俚语的特点及文化意蕴
元杂剧爱情婚姻剧文化意蕴探究
京剧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