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思考

2014-11-11李志琴邓力

黑龙江史志 2014年1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入党管理工作

李志琴++邓力

[摘 要]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长期任务,是一个坚持不懈的教育过程。积极研究探索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新形式、新方法,使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有特色、有成效,是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学生党员;教育管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型,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猛。据教育部2012年发布数据,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322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1909所(普通高校中本科院校740所,高职(专科)院校1169所。其中民办高校297所);成人高等学校413所。在校学生人数接近1800万(不含研究生),其中,专科学生达985万人。湖南有本科院校31所,高职高专75所;每年招收的高职(专科)生占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数的53%,且有增长的趋势;高职(专科)在校生占高校在校学生人数的44.6%。无论是学校数量还是学生人数,高职院校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如何将这一庞大的大学生群体培养成高质量的学生党员,将直接影响党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发展前途,也是党能否践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和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关键环节之一。

虽然高职院校在学生党员的发展、教育管理工作中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较为系统和比较有效的做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部分大学生党员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大学生党员党性观念淡薄;有的入党后,急功近利、好大喜功,做表面文章;有的党员入党后不思进取,未能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甚至无视学校的校纪校规;部分党员对党的基本理论知识缺乏系统的学习,自觉性很差;入党动机不纯,认为入党只是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为将来谋求更好的发展阶梯和筹码。种种现象表明,进一步研究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迫在眉睫。

一、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1、教育管理相对滞后,割裂了全程教育的连续性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普遍把工作重心放在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和发展新党员上,对学生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研究和思考相对滞后,尚未建立起符合学生党员实际的监督考核体系,无法对学生党员思想、工作、学习等各方面的表现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同时高职院校较短的学制客观上割裂了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连续性,大多数毕业生预备党员发展在校内,预备期的教育考察却要经过学校、实习单位以及社会等不同社会环境的转变,容易出现监管脱节的现象。

2、专、兼职党务工作人员数量偏少,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学生党员数量在逐年增加,同时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学生数量也大幅度增长。面对如此庞大的群体,党务工作人员明显偏少,而且大多是兼职教师党员或者是刚进入到学院的大学毕业生,他们日常课业繁忙,无法把全部精力专注在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上,有些专职学生干部缺乏加强理论修养的自觉性和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对学生党员队伍中存在的问题束手无策,对党员教育、管理和监督工作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影响和制约了党员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他们对党建工作缺乏系统的学习,业务能力有知识水平都有限,加上基层党务工作者待遇偏低,有些完全是义务劳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学生党员入党动机多元化,党员意识淡薄。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部分学生党员入党动机不端正,利己主义色彩浓厚,入党前后判若两人。入党前学习成绩优异,积极参加学校乃至学院组织的各项活动,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放松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认为预备考察期只是一种形式,只要不出现大问题、不犯大错误,时间一到自然会按期转正,因此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混同于普通同学,甚至出现考试不及格甚至违反校纪校规等现象,不能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4、部分学生党员已毕业,但其党组织关系却长期滞留学校。高职院校的学生就业一般在生产、经营、管理的服务一线,工作岗位不太固定。很多学生党员是因为毕业后未能落实工作单位,有的学生是在没有建立党的基层组织的私营企业或外资企业里工作,等等。这些学生党员把党组织关系长期寄放在学校,既不按时缴纳党费,也不能参与正常的组织生活。特别是处于预备期的学生党员,他们很长时间不与党组织联系,不向党组织汇报思想,甚至连培养人都联系不上。党组织难以了解、掌握其思想和现实的表现,从而影响他们按期转正;有的预备党员甚至忘了自己的入党时间,预备期满也不向党组织提出转正申请。所有这些问题,都给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很大困难。

二、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路

以上问题和不足,是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从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大局出发,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提出以下思路,以便做好在新形势下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

1、充分认识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能否把优秀青年学生凝聚到党的队伍和事业中来,是事关党的事业是否后继有人、事关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战略工程。认真探索并建立健全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是关系到我们党的事业是否后继有人、关系到高校的育人目标能否有效实现的全局性问题。在优秀学生中发展党员是学校党建和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德育建设、提高学生政治素质的重要举措,也是党建带团建的重要体现,进一步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保证学生思想和行为不出现偏差的重要措施,更是为国家建设培养合格接班人的重要保证。为此,高职院校各级党组织必须从战略高度认识这个问题。在制定学院和各系部发展规划、安排工作计划时,必须把这项工作放在应有的位置,并在实践中努力使其落到实处。

2、创新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形式

充分利用网络阵地的优势。网络是把双刃剑。网络作为一种现代传媒在高校学生中有着巨大的影响,已经成为大家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渠道和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重要场所。因此,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使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增强学生党员网络教育的灵活性。网络突破了时间、空间的局限性,高职院校应利用这一点,用更贴近学生的方式加强学生党员的教育与管理。党支部应及时跟进时代发展的脚步,通过建立学生党员QQ群,“网上党校”、开设“网上党支部”、成立以学生党员为主的“网络理论学习社团”等。此外,还可以利用手机学堂、博客、QQ群、E-mail、MSN等途径,定期将学习资料发送给学生党员,让他们随时随地进行党的理论知识学习和交流。培养人还可以与党员采取“一对一”的形式进行沟通和交流。党支部通过这些网络平台,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来及时宣传党的理论知识和行动指南、系部党总支的各项活动内容等,让我们的学生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在第一时间接触到最新的思想,了解最新的内容。也可以让我们的培养人通过网络交流来了解学生党员的思想动态,解答学生党员面临的困惑等等。

3、建设一支自身素质较高的党建工作队伍

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首先要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学生党建工作队伍。要建设一支自身素质较高的学生党建工作队伍,应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加强学院党总支的领导班子建设。总支部委员会是学院党委的一级组织,是学生工作的直接管理者和学生党建工作的执行者。要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学院党委的要求,制定系部党建工作计划,落实党建工作措施,完成学生党员的培养、发展、教育和管理等各项具体任务:要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贯彻民主集中制,增强民主意识。把握好政治方向,强化党总支核心作用。第二,要注重对学生政治辅导员的配备培养。辅导员是学生党建工作队伍的主体,大量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日常的管理工作靠他们完成。因此,要选配那些具有朝气、热爱学生工作、具有高度政治责任心的年轻干部充实到辅导员队伍中来。要通过多种方式对这些年轻辅导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同时,要进一步发挥那些具有多年学生工作经验、熟悉党务工作的中年辅导员的作用,形成一支以老带新、优势互补、结构合理、团结一致的辅导员队伍。第三,把党政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的离休干部和退休教师等纳入到学生党建工作队伍中来,共同做好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

4、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让党员教育进班级入公寓

党支部注重培养学生党员的楷模意识,发挥学生党员的表率作用。利用班级和学生公寓作为主要活动场所,结合学院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教室开展党团员品格锤炼实践岗的活动。将教室卫生的工作通过设立党团员品格锤炼实践岗的方式来完成,品格锤炼实践岗为志愿服务岗,通过在全系范围内招募党团员志愿者,并经过对报名者从思想、学习、工作情况、服务意识等全面而认真的筛选,最终确认服务志愿者,使得志愿者在服务实践岗上不断磨练自己意志,提高自身品格,提高党性认识和党员意识,每个学期更换一次人员,并对实践岗成员进行考核。在学生公寓进行“党员示范宿舍”挂牌,建立党员责任区,让学生党员在公寓定期开展党建学习、宣传、服务等实践活动以及争创文明示范寝室的活动,努力扩大党建工作的覆盖面与渗透力,把党建工作深人到每个楼层、每个寝室,使广大学生感到党组织就在身边。这种以学生党员及积极分子积极表率入班级的做法既增强了学生党员管理工作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激励学生党员奋发向上的内动力,同时也达到影响其他学生群众的目的,为学生党员队伍的发展壮大培育了新鲜的血液。

5、加强学生党员毕业后续的教育管理工作

切实做好学生党员党组织关系的转移工作,做到无“挂空”和“口袋”党员。在学生党员的管理工作中,毕业生党员后续的教育管理工作往往都得不到足够的重视,由于最后一年是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学生不在学校,确实给后续的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如果毕业生党员不把组织关系当事或者就业单位难落实,就极易出现的“挂空”和“口袋”党员现象,这一管理模式使得学校比较被动,尤其是高职院校。高职院校的大部分毕业生往往都是去企业,而有相当部分企业都没有成立基层党组织,有些成立了但并不完善,尤其是私企或是外资企业,甚至部分学生就业单位在国外。这给双方党组织的教育管理造成困难,也使我们的毕业生党员感到没有归宿感。针对尚未签约的党员毕业生,应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加强党员流动中组织关系管理的暂行规定》(组通字[1994]1号)文件精神和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党员转移组织关系的有关规定,党支部应该安排专人进行实时跟踪和联系,以确保学院和就业单位双方党组织工作的顺利开展,保持这种桥梁纽带关系的顺畅。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入党管理工作
FMEA法应用于现代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中的体会
城市路灯精细化管理工作探讨
申请入党,是否需要多次提交入党申请书?
确定入党介绍人要注意哪些问题?
新形式下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路径探析
全面从严治党视角下的高校学生党员管理路径刍议
论高校学生党员模范作用发挥
论民办高校学生党员的培养理念及其价值研究
重温入党誓词
向党旗宣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