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古代藏书的管理制度与方法

2014-11-11刘长清

黑龙江史志 2014年1期
关键词:文化传播管理制度价值

刘长清

[摘 要]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史,文化记载悠久而长远,从未发明造纸术开始,我们华夏民族的祖先就已经开始使用动物骨骼、贝壳等记载文字符号,用这种方式是我们的民族文化得以源远流长。自从发明了造纸术,这种文化的记载方式就变得更加方便和普及化,使得文化的传播更加便捷。顺应而生的就是古代的藏书管理制度,这是民族文化的整理以及传播制度,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管理制度与方法,唯一不变的是中国古代藏书的管理制度在不断的完善。

[关键词]中国古代藏书;管理制度;文化传播;价值

1、中国古代藏书管理制度与方法的起源

中华民族在人类发展的最早的时期,人们只能依靠一定的肢体语言来传递信息,一开始人们只是通过语言的形式将历史文化信息传递下去,但是,后来代表文字的一些特殊符号的出现,就代表了文字出现的萌芽,人们才开始意识到文化记录与收集的重要性,在造纸术还没有被发明之前,最早出现的文字形式就是甲骨文和金文等的文字记载形式。大约在十九世纪末,清代光绪年间在河南安阳发现的甲骨是公元前约十三世纪殷商时期的遗物。甲骨上刻的大部分是那个时期奴隶主的占卜记录。管理这些甲骨文献的是当时的巫师和史官。上面记载着中国最古老的文字,我们可以认定这些甲骨上的文字是我国原始书的最早雏形,据专家考证,这些甲骨文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我们一般认为这是中国图书馆事业的萌芽。

2、中国古代藏书管理制度与方法的发展与完善

在华夏文明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一个完整的管理制度的建立、发展和完善是一个十分漫长而艰难地过程,但是,我们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这样的经历了历史长河淘炼的制度是一个得到广泛认可的制度。自从文字记载形式的出现开始,就出现了藏书管理制度的萌芽,正如我们所知道的,从甲骨文的出现开始,人们就有了一套对其收集管理的方法,所以其经历了千年仍然会被我们挖掘出来并且发现,解读其中的含义,那么文字传播文化的职能便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所以,从甲骨文的时代开始,藏书的管理制度就已经开始出现,并且在历史舞台上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角色,它担负着传播中国古代璀璨文化的巨大历史重任,它担负着将华夏民族灿烂历史文化一代代传承的重任。直到后来造纸术与印刷术的发明,文化传播的载体终于有了一个质与量的飞跃,再也不用繁冗复杂的竹简或锦帛等记录书籍内容的形式,终于可以使用较为轻巧方便的纸张,这是一个藏书管理制度的一个革命。从此,各类的藏书书院、藏书楼和藏书阁等相继出现,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古代藏书事业的发展。与此同时,中国古代藏书的管理制度也在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3、中国古代藏书管理制度与方法

对于我国的古代藏书的管理制度来说,它在不断的历史变革中一直的被完善和全面化,其主要涵盖了图书的征集、整理以及保护、借阅等方面的内容,于我们现代的图书管理制度中有很大程度的体现。下面就从我国古代藏书的征集、图书的整理、图书的保护等方面论述我国古代的藏书管理制度与方法。

3.1、中国古代藏书的征集制度

对于中国古代藏书征集制度来说,藏书的征集是藏书管理所必须的,因为没有征集就谈不上管理,更何况一个书院很难达到对于书源的自给自足。在我国古代,这些藏书一般都是从官方书局或者从私人书坊征集而来的,或者是接受社会各个阶层的捐赠而来。并且,接受的捐赠图书是他们藏书的主要来源。这种捐赠主要有三种形式,一点是可以获得朝廷的赐书,这些赐书的故事都在史料上有过较多的记载,例如宋代四大书院都先后接受过朝廷的赐书,还有,如岳麓书院刚建成的时候,地方上的太守奏明朝廷,希望赐以国子监诸经释文义疏及《史记》、《唐韵》、《玉篇》等得到了准许。另外还可以接受官绅私人的捐赠田产或者做官俸禄收入来购买书籍,增加藏书。除此之外,一些官绅的捐赠也是一个重要的藏书来源,例如史料记载“福建布政使司吴荣光捐置书籍千余卷送给凤池书院”等。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来自于官方的藏书,统治者为了统一思想,会印发一批又一批的书籍,部分收录到官方后,剩余的部分就会被分散到民间藏书院或者藏书阁中,这对于官方和民间的藏书阁或者藏书院来说是一个互利互惠的过程。这些就是古代书院藏书来源的主要征集形式。

3.2、中国古代藏书的整理以及保护方法

对于藏书的整理,目录的编制和保护是非常重要的,这关系着藏书的质量和保存时间的长短。对于这一点来说,我国古代的藏书制度中式相当完善的。首先,式对于图书的分类,这一点对于人员的要求就比较高了,这就需要整理人员有足够的兴趣爱好和知识文化基础。对于图书的分门别类式一项专业的工作,这需要对藏书有充足的了解,不同的作者,不同的作品,不同的内容,必须要充分的加以区分,一边为了以后的借阅提供方便。其中对于作者的分别也做了很好的分类,后期为了更好的区分,这些藏书就只按内容来加以区分,这样更加方便记录和借阅。对于藏书的保护,低一点就是书籍的装帧,古人对于书籍的装帧持有非常严谨的态度,他们在书籍的粘贴分娩所用的浆糊中就加入了川椒、白矾等用来防止虫蛀。另外,古人还有曝书的习惯,他们会定期将书搬出室外进行晾晒,防止藏书发霉,这是对于书籍的很好的一种保护。

结语: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光辉璀璨,源远流长,与我国古代藏书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密不可分,正是因为古人对于藏书的不断收集和妥善的保护,才使得我们得以了解中国光辉灿烂、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才使得我们得以用书来使自己的心灵更加纯净。所以,我们只有在不断地探索中去改进并且完善现有的藏书管理制度,才能够使我国的先进文化源远流长。

参考文献:

[1]王惠民.中唐以后敦煌地藏图像考察[J].敦煌研究,2007(1)

[2]杜光庭.广成集卷四[M].道藏第11册,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

猜你喜欢

文化传播管理制度价值
浅析新时期企事业单位管理制度建设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基层农技推广管理制度对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的影响分析及完善措施研究
中国文化传播与艺术人才外语能力培养创新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浅析《黄河晨报》对河东文化的传播
读《申报》女性广告,享文化传播之精华
资金管理制度的创新研究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