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地区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藏资源建设的现状及对策探析

2014-11-11李炜怡刘大巧张若娴

黑龙江史志 2014年18期
关键词:资源建设民族地区

李炜怡 刘大巧 张若娴

[摘 要]本文主要通过研究民族地区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藏资源建设的现状,对该地区的国家综合档案馆收藏的少数民族历史档案进行资源建设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根据相关的问题进行了对策探讨。

[关键词]民族地区;综合档案馆;资源建设

档案资源建设是发展档案事业的基础,是开展档案工作的重点。随着社会的不断现代化和信息化发展,民族地区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藏资源建设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为了更好的加强民族地区国家综合档案馆的档案资源建设,需要对该地区的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藏资源现状进行研究。

1.民族地区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藏资源建设的现状

1.1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一批档案馆藏资源建设的相关政策法规

档案资源的建设,离不开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民族地区国家综合档案馆为了使档案资源建设科学化,标准化和制度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陆续出台了各种政策法规来管理档案工作。云南省档案局为了保护珍贵的民族历史档案,严格遵循国家档案行业标准,按照《档案防虫剂防虫效果测定法》和《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等规章来管理档案。同时,根据云南省内少数民族众多的情况,在《云南省档案条例》第二十条和二十一条中规定“有关单位应当加强对记述和反映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档案的收集、整理、保护和开发利用。”以及“各级人民政府对用于重点珍贵档案、少数民族历史档案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征集、抢救和保护工作的经费,应当予以保障。”并规定以上档案的征集、抢救和保护工作的经费必须专款专用。

1.2馆藏内容逐渐多样化,结构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以云南省档案馆为例,该单位不仅收藏了档案,还注意收集与档案有关的图书、资料、报刊等。不仅有明清时期的志书和类书,如《寻甸府志》《罗平州志》《古今图书集成》等,还馆藏了民国时期中央和地方法律汇编以及国民政府、行政院、经济部、考试院、资料委员会等编制的各类公报、周报、季刊。其中《云南省政府公报》3000余册,较全面地反映民国时期云南地方政府颁布实施的法律、法规以及人事任免、委任等情况,是研究民国云南地方史重要参考资料。在档案收集形式上,该单位不仅收集了大量的纸质档案,其中包括清朝、民国时期档案154个全宗300752卷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档案219个全宗389742卷,还有照片档案866卷,录音档案854盘,录像档案551盘,印章档案4326枚。2010年,云南省档案馆得到国家档案局将云南作为抢救少数民族口述历史档案试点的批准,结合本地的特色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开展全省独有的15个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建设。迄今为止,已完成对阿昌族、布朗族、基诺族和独龙族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以独龙族为例,该全宗包括反映该民族生产、生活、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采集录音25份,照片357张,文字资料338份,实物档案5件,书籍23册。这一系列档案资源建设工作有利于民族地区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藏内容和结构向多样化发展。

2.民族地区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藏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2.1政策法规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虽然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规定了档案工作管理的原则,民族地区也颁布实施了相关条例,比如《云南省纳西族东巴文化保护条例》《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但是,纵观整个民族地区,有关保护管理档案的法规是非常粗略和原则化的,比如保护管理云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的《云南省档案条例》虽然规定有关单位应当加强对记述和反映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档案的收集、整理、保护和开发利用,却没有具体规定如何加强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的内容、方法与方式,也没有明确规定“加强”工作的范围和形式。这样,法规条例的不健全,导致民族地区国家综合档案馆藏建设缺乏标准性管理规划。

2.2管理缺乏系统规划

管理方面的规划问题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民族地区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藏资源建设中,存在缺乏统一的标准规划问题。比如在征收少数民族历史档案时,如何鉴定是否属于少数民族历史档案以及价值的大小,我国尚无统一的标准。第二,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民族地区的珍贵的少数民族历史档案被多个单位机构或者个人收藏,随着开放存取的信息资源建设的理念的深入人心,如何将多个机构里收藏的少数民族历史档案数字化并且搭建少数民族资源共享平台和服务,还需要进一步的管理的组织规划和技术规划。

2.3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经费的紧张是我国民族地区国家综合档案馆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我国少数民族历史档案有其本身的脆弱性和不可替代性,每年档案馆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来征集、维护少数民族历史档案。虽然云南省每年拨2000万元的资金抢救濒危少数民族文献,但是比起我国民族地区各地庞大的档案馆经费以及分配的问题,经费的不足仍然是影响我国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历史档案资源建设的一大问题,制约着档案馆设备的更新、民族档案的数字化等发展。经费不足的原因主要是国家财政的边缘化,虽然档案工作具有服务性,对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档案工作一不直接生产物质财富,二不直接从事国家管理、科学技术研究、文艺创作等活动。因此,国家财政预算中用于档案工作的经费只占很小的一部分,远远低于生产建设、医疗卫生等行业的支出。

2.4馆藏内容与结构仍需逐步改善

由于我国历史政治体制方面的原因,我国民族地区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藏内容以党政文书档案居多,馆藏形式以纸质档案占绝大比例。而该地区国家综合档案馆中具有当地特色的少数民族历史实物档案,例如声像档案,石刻档案等占据的比例小。一些地方,比如宁夏回族自治区档案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并没有专门设立少数民族历史档案文献中心。而对少数民族历史档案资源建设较好的云南省档案馆,收集的本省25个少数民族历史档案中,以白族家谱,纳西东巴经,傣族贝叶经,佤族印章为多,而景颇、德昂、普米等其他少数民族历史档案收集较少。

3.进一步促进民族地区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藏资源建设的几点建议

3.1加大政策法规的建设力度

完善民族地区的法制建设离不开国家和地方相互协作、相互配合。国家应当加强对民族地区总体性法制建设的重视,地方应当加强对本地区民族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的法规条例建设。2008年云南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通过《云南省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对于保护当地阿尺目刮、神川热巴、瓦器器、阿勒、大词戏等歌舞历史档案有指导作用。民族地区国家综合档案馆应制定涉及到征集、整理、分类鉴定等内容的少数民族历史档案保护法规条例,使档案工作标准化,规范化。

3.2统筹管理规划

首先应明确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管理范围。这是对少数民族历史档案建设的基础,只有确定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的范围,才能科学的有效率的进行少数民族资源建设工作。以前有学者认为,只有用少数民族文字记录的档案才算少数民族档案,这样就把用汉文记录的反映少数民族社会发展的历史档案剔除了少数民族档案范围,显然这样划定范围不利于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建设的发展。同时,民族地区国家综合档案馆应根据自身情况,增加少数民族历史档案收集的范围以及类型。比如说在云南贵州很多少数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因此,为了进行少数民族历史档案资源建设时,需要大力发展口述档案。虽然口述档案是否属于档案在学术界仍有争论,但是口述档案可以帮助发展落后的民族更生动的记录自己以及其古老的民族传说。因此,使少数民族档案管理科学化,确定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管理范围,是少数民族历史档案资源建设的基础。

其次是重点建立当地特色少数民族历史档案数据库。通过现代数字化技术,在民族地区国家综合档案馆建立当地特色少数民族历史档案数据库,有利于少数民族档案信息资源在社会上共享和利用,有利于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尤其是濒危的少数民族文化,得到抢救和传承。云南省档案馆通过对本省25个少数民族档案的抢救工作,建立了专门的少数民族档案资源数据库,目前,对于阿昌族、基诺族的档案数据库建设工作已经完成,它们全面反映了本民族的语言文字、饮食服饰、婚姻习俗、音乐歌舞、传统医药、手工技艺等社会发展变化。

3.3与高校及有关企业建立合作机制,突破经费瓶颈

虽然民族地区国家综合档案馆收集了大量少数民族历史档案,但由于经费不足的问题,使资源建设发展缓慢,不能为社会充分开发利用,而由于利用率低又导致不被国家社会所重视,出现恶性循环。对此,建立与当地高校、出版商等有关企业的合作机制有以下的好处:第一,有利于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加强与高校、研究所等机构的项目合作,可以弥补维护、更新档案馆设备上经费的不足。第二,有利于提高档案利用价值,使国家社会提高对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的重视,从而加强对民族地区综合档案馆的财政拨款。第三,有利于丰富其馆藏资源,通过合作,档案馆和相关机构往往会以复制的形式交换相关成果,这样形成双赢。

3.4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收集少数民族历史档案

为了更好的收集少数民族历史档案,其主要方式有三种:

第一,主动向过去有地位的少数民族地方官员、宗教人士和贵族,比如毕摩、喇嘛、土司和头人的后人征集、购买或交换族谱、个人书画以及中央册封的文书印章复印件等。这些资料直接反映了民族地区解放以前的风俗习惯、政治经济等各方面活动,有利于社会对民族地区的历史发展有新的认识。

第二,积极追索流失海外的少数民族历史档案。我国有大量少数民族历史档案,例如满族历史档案,西夏文献等,由于历史战争或人为走私原因流失在日本、美国、德国、俄罗斯等国家。因此,我国可以通过外交途径或法律手段追回流失海外的少数民族历史档案。

第三,大力征集少数民族口述档案。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将民族地区濒临灭绝的文化制成永久保存的口述档案,弥补少数民族历史档案资源的不足。

综上所述,加强民族地区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藏资源建设对于当今社会是一项紧急而重要的任务,只有加强有关政策的落实,人才的培养,以及馆藏结构的优化,才能使民族地区综合档案馆馆藏资源建设的更好。

参考文献:

[1]冯惠玲,张辑哲.档案学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陈子丹.构建边疆多民族档案资源体系的思考——以云南为例[J].档案学研究.2013.

[3]陈子丹,魏容.云南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建设探索[J].档案管理.2013.

[4]王文云,马春秀.德宏州少数民族档案征集管理的几点思考——以阿昌族为例[J].德宏州档案局.2013.

[5]赵彦昌.中国流失海外的满文档案文献及其追索.山西档案,2010.

[6]子志月.云南少数民族口述档案开发利用研究[D].云南大学硕士论文.2013.

基金项目:本文属于国家社科规划项目“西部散存民族档案文献遗产集中保护问题研究”,项目批准号:12BTQ048

猜你喜欢

资源建设民族地区
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与服务探讨
检察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与开发利用
教学资源库建设和共享机制研究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单片机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探析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用新发展理念引领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
保定旅游资源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移动学习方式下实验教学资源建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