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学习者视角的汉语研究
2014-11-10刘云峰
【摘要】本文根据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研究的现状,针对汉语研究相对薄弱的环节,提出应加强从汉语学习者的视角来研究汉语。论文从语言形式和功能对应关系、语言要素习得难度、学习材料的选择、学习活动安排等四个方面来展开讨论。
【关键词】汉语学习;汉语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汉语学习者视角的汉语研究就是一切围绕操外语者学习汉语这一目的进行的汉语研究。目前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语言形式和功能对应关系的研究
语言形式和功能对应关系的研究主要研究语言要素的各种形式,包括语音形式、词汇形式、句法形式、篇章形式、情境形式和文化形式;研究语言要素的各种功能,如语义功能、人际功能、文化功能,主要研究各种交际功能;并努力在形式和功能之间建立对应的关系,即什么语言形式对应了什么功能。把这些问题解决了,就大致解决了汉语有什么的问题,为“教什么”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目前,汉语形式的研究有了丰硕的成果,语言要素功能的研究以及语言形式和功能的对应关系的研究则相对薄弱,还不足以满足汉语教学的需求。尤其值得从以下方面展开研究:
(一)语气、口气类型与语言形式关系的研究
语气、口气是什么?有哪些类型?这些类型与语言形式有怎样的对应关系?不同的类型有着怎样的交际功能?
(二)词语比喻形式和理据的研究
比喻是人类共有的认知习惯,即人类喜好通过已知的事物来认知未知事物,比喻模式、原型认知、完形认知、认知图式等都是这一倾向的表现形式。词、语的比喻用法非常频繁,言语比喻的能力是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Goerge Lakoff等的研究揭示了英语比喻用法的广泛性。[1]毫无疑问,汉语词、语的比喻现象同样是一种高频现象。然而,语言间有着诸多的差异,这些差异也包括比喻的差异。揭示汉语中的各种比喻现象及对应的比喻理据就成为一项重要内容。
(三)语篇类型与语篇衔接形式的研究
语篇能力是语言学习者中高级阶段的一种成段交际能力,语篇中语句的衔接形式反映了语言中的语篇特性(Halliday)。[2]如,“穿过这片小树林,翻过前面的小山坡,王家庄就到了。”是一个语篇,而“下雨了,该吃药了,我做了一个梦。”则一般不能构成一个语篇,除非是精神错乱者的语篇。研究汉语中有哪些语篇类型,各语篇类型有着怎样的衔接形式,是语篇能力培养的一个基础。
(四)语言形式与语境要素关系的研究
语言交际能力分为不同的等级(黎天睦)。[3]在更高的水平上来衡量语言交际能力,不只是看语言形式是否能像操汉语母语者那样准确无误了,更要看语言形式是否能与情境相协调。如,一位三十来岁的女士在公共汽车上打电话说:“亲爱的,明天周末,你陪我一起看电影吧。”这个语境里“亲爱的”这个语言形式指的是“闺中密友”。语境要素、语言形式以及二者有怎样的关系,都是值得研究的。把言语中的语言形式、语境要素、语境类型、各类语境的出现频率及其相互关系研究清楚了,语言交际能力的训练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五)语言形式与文化要素的研究
言语中的文化要素是制约语言形式选择的一系列观念,又叫交际文化,是语言形式背后的东西。如交际中夸赞别人家的孩子时会说“这孩子,又白又胖,多可爱啊”,在我们的文化观念里,孩子白、胖是好的现象,所以用“又白又胖”这样的语言形式来夸赞。对姑娘来说,白被认为是好的,胖却不好,所以一般不大会有“那姑娘又白又胖,很美”这样的语言形式。把言语里制约语言形式选择的文化要素揭示出来,研究清楚怎样的观念制约着怎样的语言形式。制约语言形式的文化要素的研究是目前一个很薄弱的环节。
(六)语言形式与认知特征的研究
语言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个成果,语言里有人类的认知习惯、认知特征。汉语里有这样的语言形式“你就把心放在肚子里吧。”“心”为什么是“放在肚子里”,而不是“挂在肚子里”或“放”在什么别的地方,这跟操汉语者的认知习惯、认知特征相关。认知特征的研究揭示的是语言形式的认知理据,有利于提高语言形式的可懂度。这也是目前汉语研究的薄弱环节之一。
二、习得难度研究
语言学习的效率跟语言材料的学习难度相关。目前,语音、汉字、语法、词汇等方面的难度研究有不少进展,如汉字、词汇、语法等级大纲方面的研究,邓守信关于语法教学难度的研究等等,也富有启发性。[4]但从整体上看,汉语难度研究的深度、广度还不足,远远满足不了汉语学习者的需要。语言要素难度的研究还需解决以下问题:
(一)语内语言要素难易度的研究
该研究包括:1.语音形式难易度;2.结构形式难易度;3.构词理据难易度;4.词义义项难易度;5.字词关系难易度;6.语篇形式难易度。
(二)语际语言要素难易度的研究
语言要素的语际距离会影响语言要素的难易度,通过对比分析确定语言要素的难易度。目前国别教材的研制工作就属于这方面的研究。
(三)文化要素难易度研究
文化要素难易度的研究几乎还是空白。
(四)认知特征难易度研究
认知要素难易度的研究同样几乎还是空白。
难易度的研究是从学习者视角进行的研究。语言要素难易度的研究成果对语言学习的时点和顺序安排起决定性作用。
三、学习材料的趣味性研究
汉语教学研究中从重点研究“教”转变到重点研究“学”,已过去一二十年了,但对“学”的研究仍十分薄弱。学习材料的趣味性是指学习材料能在多大程度上吸引激发学习者的动力和兴趣。学习动力和兴趣是影响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Stevick认为学习者的心理常常决定语言的学习效率,并提出全人学习者的学习观。[5]因此,弄清楚趣味性是什么就非常重要。要解决学习材料的趣味性问题就需要研究以下问题:
1.学习材料与学习者目标的相关度;2.学习材料与生活的相关度;3.学习材料与时代的相关度;4.学习材料与文化的相关度;5.学习材料自身的特点。
以上讨论是就汉语研究的学习者视角而言的,这种研究还包括从语言学习者的中介语来研究汉语。要提高语言的学习效率,学习者、教学者的研究和学习活动的研究同样至关重要,但这已超出本篇的讨论范围了。
参考文献
[1]George Laloff, Mark 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1(5).
[2]M.A.K. Halliday and Ruqaiya Hasan, Cohesion in English[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3]黎天睦.汉语研究与语言教学:黎天睦汉译文选[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
[4]邓守信.对外汉语教学语法[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0.
[5]Earl W. Stevick,Working With Teaching Methods: What`s at Stake?[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刘云峰,男,1964年生,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语言及语言教学理论。
(编辑:陈 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