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素质教育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开展

2014-11-10杨云苹

博览群书·教育 2014年6期
关键词:应试教育因材施教素质教育

杨云苹

摘 要: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下,初中化学教学主要停留在传授知识的层面上 ,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只有死读书的能力。因此,转变教育教学思想,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刻不容缓。

关键词:素质教育;应试教育; 实验;因材施教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以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一、正确处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

没有考试的教育也是不全面的教育,显然也是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谁也不会认为“交白卷”是素质高的表现。然而,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公民,而不是培养“考试得高分,其余不沾边”的高分低能的公民。事实上,随着考试内容及考试方式方法的不断改进,高分低能现象也在逐渐减少至最低程度。从这个意义讲,考试与素质教育的方向是一致的。

化学教师如何在突出素质教育的化学教学中驾驭考试呢?一方面,考试所涉及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自学、思维等能力正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对于观察能力(图片观察除外)、化学实验的动作技能及德行、体质等难以通过考试检测,但学校及教师是不是只要抓住了“对付考试”就抓住了一切呢?显然是行不通的,第一,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评价不再单纯看升学率,同样,学校评价教师也不再以升学率为唯一尺度。第二,经验表明:化学教师除了上好课外,也应与学生沟通情感,关心他们的思想品德,身体健康等诸方面的进步。即素质教育抓好了,考试成绩也一定会上去的。相反,倘若对大纲所规定的“掌握、理解、了解、常识性介绍”等不同层次的要求视为多考与少考、重点考与非重点考、考与不考来组织教学是有害的,即那种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的做法应理智地予以摒弃。

二、重视化学实验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增强实验的探究性。在化学教学中尽管有较多的验证性实验,也应把这个过程当作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要注重引导学生有意地去设计探究性实验,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以同容积的两瓶盛饱和Na2Cl溶液和蒸馏水的鉴别为例:学生在学完溶液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探究将两种物质鉴别开来,并写出鉴别的方法和结论。学生起初会从已有的知识结构来考虑,他们首先想到的是蒸发溶剂法,用这种化学法将两者区别开来。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学科、多层次的思考,从本质上分析二者的差异:饱和Na2Cl溶液存在Na+、Cl-和水分子,蒸馏水中只有水分子,这些差异导致了二者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上的不同。学生通过发散性思考,并通过具体的实验验证,得出了许多鉴别方法:(1)物理法----称重量法;电池导电法;物块在溶液中的浮力测量法。(2)化学法----蒸发溶剂法;溶质溶解法。(3)生物法----品尝法;新鲜蔬菜失水法。

2.设计联系实际的实验。为了使学生用化学知识理解和解释身边的现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增加一些贴近生活和社会实际的实验。例如初三化学教材中,没有“CO2溶于水”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举例说明CO2溶于水的现象,许多学生举出汽水中溶有大量的CO2的事实,教师也可以将一瓶汽水打开,学生通过透明的瓶体可以发现有大量的气体(CO2)逸出。但怎样演示“CO2溶于水”的实验呢?教师可以设计用一次性注射器来进行该实验,先抽取一定量的水,然后再从集气瓶中抽取一定量的CO2,通过活塞的运动来直观地进行CO2溶于水的实验,当压强增大时,CO2溶在水里的溶解量增加;当压强减小时,CO2溶在水里的溶解量减少。学生也可以自己动手做这样的实验。

3.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辅助实验教学。多媒体技术能为化学教学提供丰富多彩、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实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需要的信息收集、选择、处理的能力及人际交往的能力。

传统的实验教学,遇到一些要求高、难、设备贵重的实验,往往难以开出,多媒体正好可弥补这一缺陷,例如:(1)物质条件受限制的化学实验;(2)爆炸、毒性较大且不易控制的一些危险实验;(3)易出错误的实验,多媒体模拟一些错误的实验,可使学生亲眼感受错误操作的危险性,从而避免错误的发生;(4)微观物质结构及其运动的实验,有时通过语言描述比较困难,结构模型的使用又不方便,而借助多媒体三维图形功能则可以有利于学生对微观世界的理解,有利于空间想像能力的培养。

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必须把握一定的尺度,因为化学毕竟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形成基本操作技能和树立、培养科学态度的过程,而多媒体无法代替,否则可能产生适得其反的结果。

三、因材施教和学法相结合,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核心

就化学教学来说,思维是智力诸因素的核心。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要顺从初中学生心理思维特点,因材施教,从具体的感性认识入手,加强学法指导,以直观教学为主,让学生动手实验、动脑思考,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中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加以抽象和概括,训练学生由集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思维能力。

常言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是因材施教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特别是提高学生的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例如,对抽象的概念、理论性强的内容,主要是借助于语言的形象描述、恰当的比喻以及设计图标、教具等教学手段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上升到理性认识。

对化学用语等重要知识的教学,则选用讲练结合,强化记忆、训练,搞“人人过关”的方法。对元素化合物的教学,多采用联系生活实际,并发挥化学实验的优势,加强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在实验中运用质疑启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因势利导,帮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得出正确结论,从而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行学法指导,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创造条件。在教学中,重视设计课堂教学结构和教法,使课堂气氛活跃,重视学法指导,消除学习障碍,使学生愿意喜欢学习化学,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初中学生喜欢实验,特别喜欢自己做实验,如果能满足学生这种迫切的心理需求,就能进一步发展学习兴趣及提高素质。为此,要让学生亲手创造良好的情境,让他们在亲身实践中增长才干,巩固所学的知识。这既培养了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

参考文献:

[1]文国庆.从中考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21期.

[2]黄朝荣.回归化学实验,重视素质教育[J];考试周刊;2011年45期.

[3]高玉惠.谈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青年文学家;2011年15期.endprint

猜你喜欢

应试教育因材施教素质教育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应试教育与新课改并非对立关系
有关中国教育命题的证伪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