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谈德语教学

2014-11-10陈婷罗琛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20期
关键词:遗忘曲线艾宾浩斯

陈婷++罗琛

摘 要:赫尔曼·艾宾浩斯是德国实验心理学家,实验学习心理学的创始人。他其中的一个实验报告就是关于记忆研究的,于1885年发表,从此记忆研究就成了心理学中被研究最多的领域之一。艾宾浩斯是第一个发现记忆遗忘规律的人。这个规律对于需要用到大量记忆的外语学习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作用。该文围绕艾宾浩斯遗忘规律来探讨德语教学中的记忆方法。

关键词:艾宾浩斯 遗忘曲线 德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b)-0157-01

1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

艾宾浩斯在做遗忘曲线实验的对象正是他本人,通旱灾实验他得出了一些关于记忆的数据。他选用了一些完全没有意义的音节,也就是那些不能拼出单词来的众多字母的组合,比如swwb,tyipb,ibwyn,rwojfyjbc等等。他通过自己对这些数据的记忆测试,得到了一些相关数据。在这些数据的支撑下,艾宾浩斯描绘出了一条关于记忆的曲线,这就是著名的揭示遗忘规律的曲线: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中竖轴表示在记忆活动中所记住的知识量,横轴表示记忆的时间,也就是天数,曲线表示在头脑中的记忆数量变化的规律。(见图1)

通过这条曲线,人们可以看到,在学习中的记忆量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平均的,它并不是固定的在每一天丢失掉一些记忆资料,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记忆资料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遗忘的速度就慢下来了,在过了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后,人的记忆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性质。

2 如何将艾宾浩斯遗忘规律运用到德语教学中

2.1 对于记忆材料做到合理安排复习

人们通过仔细观察这条遗忘曲线就会发现,人们如果将学得的知识不及时抓紧复习,那么在一天之后,原来的知识就只剩下原来的25%。但随时着时间的推移,记忆资料遗忘的速度相对来说会减速慢,遗忘的记忆数量也就减少。有人做过一个相关的实验,实验对像为中学生,并将这群中学生分为两组,两组学生学习同一段课文。第一组学生在学习这段课文后不久进行一次复习,第二组学生对课文并不进行复习。一天后第一组的记忆量保持在98%,第二组保持在56%。一周后第一组保持了83%,第二组保持在33%。由此可见,第二组的遗忘平均值比第一组高。这表示记忆的保持在时间上是不同的,有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种。通常人们接触到的信息在经过记忆学习后,便成为了短时记忆,但是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这些当时己经记住过的东西就会被遗忘。这种规律对于需要大量记记的一些学科,如历史,外语,中文等专业都有重要意义。于是将这一规律引入德语的教学活动中是非常有益的。根据这一规律,在德语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在学习后的第一时间内让学生们对于记忆材料及时进行复习。教师可通过课堂做练习,提问以及课后作业等活动让学生进行复习。于此同时,教师应让学生们合理安排不同的复习时间。如一天后,一周后,一个月后去复习相应的材料,让学生们形成定期复习的习惯。

2.2 对于记忆材料进行合理选择

艾宾浩斯在对于记忆的研究中还发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学习有意义的记忆材料比学习没有意义的记忆材料的速度要快得多。为了更确切地证明这个现象,艾宾浩斯尝试着记忆拜伦一首诗中的节段,这首诗中的每一段有80个音节,他发现每一段的记忆大约需要读9遍。然后,艾宾浩斯又尝试着记忆80个无意义音节。然后他发现,要记住这80个无意义的音节几乎需要80次。于是,他得出了一个结论:无意义记忆材料的学习比有意义记忆材料的学习在难度上几乎达到9倍。这样的发现对于德语单词的记忆有很特别的启示。因为德语这门语言相对于英语或汉语等语言有其中一个特点,就是德语的名词都有阴,阳,中性之分。但这此名词的性大部分是没有规律的。如桌子Tisch是阳性的,但灯Lampe又是阴性的。所以对于这些单词的性的记忆是非常有难度的。所以教师可让学生对于这些名词设定一些相关的联想,以这种附加的意义来增强记忆。如想像桌子是由木材制成,木材又可生火,所以联想到阳性。而灯是晚上使用的,由晚上联想到阴性。当然在这种方法中,每种联想不能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教师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联想习惯来运用这一记忆方法。

3 艾宾浩斯遗忘规律曲线的个性化差异

艾宾浩斯遗忘规律曲线是艾宾浩斯在实验室中经过了大量实验后,得出了不同的记忆数据,从而得的一种记忆曲线,是一个具有共同现象的总结性规律。这条记忆遗忘规律曲线并不考虑参加实验的人们的各方面特点,而是为了寻找到一种处于平均值的记忆规律。但是这种记忆遗忘规律具体到每一个实验参与者来说,因为生理特点、学习习惯、生活经历不同,可能导致有不同的记忆效果、记忆习惯、记忆特点。所以,每个人要根据自身的不同特点,寻找到属于自己的艾宾浩斯遗忘规律曲线。于是,在德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自身的的不同情况,找到属于自己的确最佳记忆方法。

参考文献

[1] 艾宾浩斯.心理大师手泽——记忆的奥秘[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

[2] 厉希开.怎样拥有超级记力[M].北京: 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endprint

摘 要:赫尔曼·艾宾浩斯是德国实验心理学家,实验学习心理学的创始人。他其中的一个实验报告就是关于记忆研究的,于1885年发表,从此记忆研究就成了心理学中被研究最多的领域之一。艾宾浩斯是第一个发现记忆遗忘规律的人。这个规律对于需要用到大量记忆的外语学习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作用。该文围绕艾宾浩斯遗忘规律来探讨德语教学中的记忆方法。

关键词:艾宾浩斯 遗忘曲线 德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b)-0157-01

1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

艾宾浩斯在做遗忘曲线实验的对象正是他本人,通旱灾实验他得出了一些关于记忆的数据。他选用了一些完全没有意义的音节,也就是那些不能拼出单词来的众多字母的组合,比如swwb,tyipb,ibwyn,rwojfyjbc等等。他通过自己对这些数据的记忆测试,得到了一些相关数据。在这些数据的支撑下,艾宾浩斯描绘出了一条关于记忆的曲线,这就是著名的揭示遗忘规律的曲线: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中竖轴表示在记忆活动中所记住的知识量,横轴表示记忆的时间,也就是天数,曲线表示在头脑中的记忆数量变化的规律。(见图1)

通过这条曲线,人们可以看到,在学习中的记忆量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平均的,它并不是固定的在每一天丢失掉一些记忆资料,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记忆资料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遗忘的速度就慢下来了,在过了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后,人的记忆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性质。

2 如何将艾宾浩斯遗忘规律运用到德语教学中

2.1 对于记忆材料做到合理安排复习

人们通过仔细观察这条遗忘曲线就会发现,人们如果将学得的知识不及时抓紧复习,那么在一天之后,原来的知识就只剩下原来的25%。但随时着时间的推移,记忆资料遗忘的速度相对来说会减速慢,遗忘的记忆数量也就减少。有人做过一个相关的实验,实验对像为中学生,并将这群中学生分为两组,两组学生学习同一段课文。第一组学生在学习这段课文后不久进行一次复习,第二组学生对课文并不进行复习。一天后第一组的记忆量保持在98%,第二组保持在56%。一周后第一组保持了83%,第二组保持在33%。由此可见,第二组的遗忘平均值比第一组高。这表示记忆的保持在时间上是不同的,有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种。通常人们接触到的信息在经过记忆学习后,便成为了短时记忆,但是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这些当时己经记住过的东西就会被遗忘。这种规律对于需要大量记记的一些学科,如历史,外语,中文等专业都有重要意义。于是将这一规律引入德语的教学活动中是非常有益的。根据这一规律,在德语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在学习后的第一时间内让学生们对于记忆材料及时进行复习。教师可通过课堂做练习,提问以及课后作业等活动让学生进行复习。于此同时,教师应让学生们合理安排不同的复习时间。如一天后,一周后,一个月后去复习相应的材料,让学生们形成定期复习的习惯。

2.2 对于记忆材料进行合理选择

艾宾浩斯在对于记忆的研究中还发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学习有意义的记忆材料比学习没有意义的记忆材料的速度要快得多。为了更确切地证明这个现象,艾宾浩斯尝试着记忆拜伦一首诗中的节段,这首诗中的每一段有80个音节,他发现每一段的记忆大约需要读9遍。然后,艾宾浩斯又尝试着记忆80个无意义音节。然后他发现,要记住这80个无意义的音节几乎需要80次。于是,他得出了一个结论:无意义记忆材料的学习比有意义记忆材料的学习在难度上几乎达到9倍。这样的发现对于德语单词的记忆有很特别的启示。因为德语这门语言相对于英语或汉语等语言有其中一个特点,就是德语的名词都有阴,阳,中性之分。但这此名词的性大部分是没有规律的。如桌子Tisch是阳性的,但灯Lampe又是阴性的。所以对于这些单词的性的记忆是非常有难度的。所以教师可让学生对于这些名词设定一些相关的联想,以这种附加的意义来增强记忆。如想像桌子是由木材制成,木材又可生火,所以联想到阳性。而灯是晚上使用的,由晚上联想到阴性。当然在这种方法中,每种联想不能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教师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联想习惯来运用这一记忆方法。

3 艾宾浩斯遗忘规律曲线的个性化差异

艾宾浩斯遗忘规律曲线是艾宾浩斯在实验室中经过了大量实验后,得出了不同的记忆数据,从而得的一种记忆曲线,是一个具有共同现象的总结性规律。这条记忆遗忘规律曲线并不考虑参加实验的人们的各方面特点,而是为了寻找到一种处于平均值的记忆规律。但是这种记忆遗忘规律具体到每一个实验参与者来说,因为生理特点、学习习惯、生活经历不同,可能导致有不同的记忆效果、记忆习惯、记忆特点。所以,每个人要根据自身的不同特点,寻找到属于自己的艾宾浩斯遗忘规律曲线。于是,在德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自身的的不同情况,找到属于自己的确最佳记忆方法。

参考文献

[1] 艾宾浩斯.心理大师手泽——记忆的奥秘[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

[2] 厉希开.怎样拥有超级记力[M].北京: 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endprint

摘 要:赫尔曼·艾宾浩斯是德国实验心理学家,实验学习心理学的创始人。他其中的一个实验报告就是关于记忆研究的,于1885年发表,从此记忆研究就成了心理学中被研究最多的领域之一。艾宾浩斯是第一个发现记忆遗忘规律的人。这个规律对于需要用到大量记忆的外语学习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作用。该文围绕艾宾浩斯遗忘规律来探讨德语教学中的记忆方法。

关键词:艾宾浩斯 遗忘曲线 德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b)-0157-01

1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

艾宾浩斯在做遗忘曲线实验的对象正是他本人,通旱灾实验他得出了一些关于记忆的数据。他选用了一些完全没有意义的音节,也就是那些不能拼出单词来的众多字母的组合,比如swwb,tyipb,ibwyn,rwojfyjbc等等。他通过自己对这些数据的记忆测试,得到了一些相关数据。在这些数据的支撑下,艾宾浩斯描绘出了一条关于记忆的曲线,这就是著名的揭示遗忘规律的曲线: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中竖轴表示在记忆活动中所记住的知识量,横轴表示记忆的时间,也就是天数,曲线表示在头脑中的记忆数量变化的规律。(见图1)

通过这条曲线,人们可以看到,在学习中的记忆量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平均的,它并不是固定的在每一天丢失掉一些记忆资料,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记忆资料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遗忘的速度就慢下来了,在过了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后,人的记忆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性质。

2 如何将艾宾浩斯遗忘规律运用到德语教学中

2.1 对于记忆材料做到合理安排复习

人们通过仔细观察这条遗忘曲线就会发现,人们如果将学得的知识不及时抓紧复习,那么在一天之后,原来的知识就只剩下原来的25%。但随时着时间的推移,记忆资料遗忘的速度相对来说会减速慢,遗忘的记忆数量也就减少。有人做过一个相关的实验,实验对像为中学生,并将这群中学生分为两组,两组学生学习同一段课文。第一组学生在学习这段课文后不久进行一次复习,第二组学生对课文并不进行复习。一天后第一组的记忆量保持在98%,第二组保持在56%。一周后第一组保持了83%,第二组保持在33%。由此可见,第二组的遗忘平均值比第一组高。这表示记忆的保持在时间上是不同的,有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种。通常人们接触到的信息在经过记忆学习后,便成为了短时记忆,但是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这些当时己经记住过的东西就会被遗忘。这种规律对于需要大量记记的一些学科,如历史,外语,中文等专业都有重要意义。于是将这一规律引入德语的教学活动中是非常有益的。根据这一规律,在德语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在学习后的第一时间内让学生们对于记忆材料及时进行复习。教师可通过课堂做练习,提问以及课后作业等活动让学生进行复习。于此同时,教师应让学生们合理安排不同的复习时间。如一天后,一周后,一个月后去复习相应的材料,让学生们形成定期复习的习惯。

2.2 对于记忆材料进行合理选择

艾宾浩斯在对于记忆的研究中还发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学习有意义的记忆材料比学习没有意义的记忆材料的速度要快得多。为了更确切地证明这个现象,艾宾浩斯尝试着记忆拜伦一首诗中的节段,这首诗中的每一段有80个音节,他发现每一段的记忆大约需要读9遍。然后,艾宾浩斯又尝试着记忆80个无意义音节。然后他发现,要记住这80个无意义的音节几乎需要80次。于是,他得出了一个结论:无意义记忆材料的学习比有意义记忆材料的学习在难度上几乎达到9倍。这样的发现对于德语单词的记忆有很特别的启示。因为德语这门语言相对于英语或汉语等语言有其中一个特点,就是德语的名词都有阴,阳,中性之分。但这此名词的性大部分是没有规律的。如桌子Tisch是阳性的,但灯Lampe又是阴性的。所以对于这些单词的性的记忆是非常有难度的。所以教师可让学生对于这些名词设定一些相关的联想,以这种附加的意义来增强记忆。如想像桌子是由木材制成,木材又可生火,所以联想到阳性。而灯是晚上使用的,由晚上联想到阴性。当然在这种方法中,每种联想不能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教师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联想习惯来运用这一记忆方法。

3 艾宾浩斯遗忘规律曲线的个性化差异

艾宾浩斯遗忘规律曲线是艾宾浩斯在实验室中经过了大量实验后,得出了不同的记忆数据,从而得的一种记忆曲线,是一个具有共同现象的总结性规律。这条记忆遗忘规律曲线并不考虑参加实验的人们的各方面特点,而是为了寻找到一种处于平均值的记忆规律。但是这种记忆遗忘规律具体到每一个实验参与者来说,因为生理特点、学习习惯、生活经历不同,可能导致有不同的记忆效果、记忆习惯、记忆特点。所以,每个人要根据自身的不同特点,寻找到属于自己的艾宾浩斯遗忘规律曲线。于是,在德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自身的的不同情况,找到属于自己的确最佳记忆方法。

参考文献

[1] 艾宾浩斯.心理大师手泽——记忆的奥秘[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

[2] 厉希开.怎样拥有超级记力[M].北京: 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endprint

猜你喜欢

遗忘曲线艾宾浩斯
从记忆曲线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新思路
试析艾宾浩斯记忆法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遗忘曲线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妙用心理学提高思想政治教学效率探析
中学课堂启发式教学之思考
遗忘曲线在高职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到底谁大谁小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