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承接产业转移选择问题研究
2014-11-10郭经纬
郭经纬
摘 要:通过构建综合的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选择出云南省承接转移的重点产业。又根据云南省各区域的经济及资源情况,选择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区域,帮助云南省充分发挥其比较优势,有效地将移入产业与原有产业进行融合发展,以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为促进云南省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云南;因子分析;产业转移;产业承接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6-0083-02
一、有关产业转移的文献综述
(一)产业转移的相关理论
随着经济发展,区际产业转移与承接越发广泛,相关理论也越发丰富。1935年,赤松提出雁行理论,认为 “头雁”国发达产业竞争力下降时,“头雁”国逐次向落后地区转移。1949年,普雷维什提出中心外围理论,认为产业转移受技术先进的 “中心”与专业化生产的“外围”关系制约。1966年,弗农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不同技术水平国家的产品处于不同生命周期,产业转移受此制约。1978年,小岛阐述了边际产业扩张理论,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应从比较劣势的产业开始。此外,国际生产折衷理论、重合产业理论、梯度推移论及反梯度推移论等理论也分别从不同视角对产业转移的规律做出解释和归纳。
(二)国内研究现状及问题
云南省与东南亚多国相邻,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拥有重要意义。国内学者也有相关成果。如祁苑玲等对云南省自身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劣势及机会作了分析并提出承接措施;曹韩等分析了近年云南承接产业转移的效率。但研究多为定性或总体效率及承接情况分析,缺乏综合的、定量的分析研究,无法对云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具体产业和具体地区形成良好建议。本文通过建立综合的指标体系,对该问题进行定量的、具体的分析。
二、本文指标体系的建立及研究方法
本文建立了由区位商等12个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对承接产业转移的分析使用因子分析法。 本文主要分析云南对第二产业的承接,按规模及相关性,将第二产业分为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等23个行业。
三、云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实证分析
(一)主成分的确定
运用2010—2012年统计年鉴的数据,计算上述各指标并进行标准化之后,进行KMO以及Bartlett检验,结果KMO统计量值为0.743,较接近1;巴特利特球体检验P值为0.000,小于0.05,故指标变量适合作因子分析。运行SPSS得方差分析结果:前4个成分特征值大于1或极接近1,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0.266%,可较完整反映各指标初始信息,故选为主成分。
(二)旋转因子载荷与主成分解释
为确定个主成分所解释的主要方面,运用SPSS得旋转因子载荷矩阵,见表1。
F1对全员劳动生产率、区位商、产业资金利税率、产业贡献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及总资产报酬率的荷载显著高于其他,命名为“行业经营效率因子”,说明行业比较优势;同理,F2对比较劳动生产率、就业吸纳率及资本保值增值率的荷载较高,命名为“生产要素效能因子”,说明行业对要素利用效能; F3对能源消耗率和产业增长率的荷载较高,命名为“行业扩张速率因子”,说明行业成长性; F4对产业销售率的荷载较其他指标较高,命名为“行业市场潜力因子”,说明行业发展空间。
(三)行业综合评价及选择
由各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确定权数,建立线性综合评价函数:
F=0.42779 F1+0.16249 F2+0.11664 F3+0.09574 F4
计算各行业综合得分并排名如下: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烟草制造业、能源资源行业的综合得分最高,且符合相应政策要求,故可作为云南承接产业转移选择的重点行业。
四、产业承接地区的选择分析
(一)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的主要承接地区
云南省因其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有发达的旅游业,故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有独特市场。生产机构承接地应以昆明、曲靖、玉溪及红河这些交通较发达、人均工业产值较高的地区为主。销售机构应当紧密围绕滇内景区而选择承接重点地区。
(二)烟草制造业的主要承接地区
云南省是我国的“烟草王国”,比较优势明显。以烟草业制造能力分布为具体的选择依据。云南省烟草公司主要生产能力分布在昆明、红河、玉溪等地,故烟草制造业的产业承接应主要依附于这些配套的生产能力集中的地区进行。
(三)能源资源行业的主要承接地区
能源资源行业承接地选择主要受铁路及能源资源储量分布的制约。滇中、滇东及滇北地区既有较多能源资源分布又集中了主要铁路运力,应作为重点承接地。
五、政策建议及结论
云南省在第二产业中应重点承接的产业,第一是工艺品及其他产品制造业,应集中滇中、滇东发达生产力生产,围绕各景区展开销售;第二是烟草制造业,应围绕滇中优势生产能力承接;第三是能源资源行业,应围绕能源资源储量大、铁路运力强的滇东北地区承接。
参考文献:
[1] 李美娟.云南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条件和能力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1):68-71.
[2] 张肃,诺敏.国内外产业承接转移经验及启示[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S3):112-113.
[责任编辑 柯 黎]endprint
摘 要:通过构建综合的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选择出云南省承接转移的重点产业。又根据云南省各区域的经济及资源情况,选择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区域,帮助云南省充分发挥其比较优势,有效地将移入产业与原有产业进行融合发展,以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为促进云南省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云南;因子分析;产业转移;产业承接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6-0083-02
一、有关产业转移的文献综述
(一)产业转移的相关理论
随着经济发展,区际产业转移与承接越发广泛,相关理论也越发丰富。1935年,赤松提出雁行理论,认为 “头雁”国发达产业竞争力下降时,“头雁”国逐次向落后地区转移。1949年,普雷维什提出中心外围理论,认为产业转移受技术先进的 “中心”与专业化生产的“外围”关系制约。1966年,弗农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不同技术水平国家的产品处于不同生命周期,产业转移受此制约。1978年,小岛阐述了边际产业扩张理论,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应从比较劣势的产业开始。此外,国际生产折衷理论、重合产业理论、梯度推移论及反梯度推移论等理论也分别从不同视角对产业转移的规律做出解释和归纳。
(二)国内研究现状及问题
云南省与东南亚多国相邻,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拥有重要意义。国内学者也有相关成果。如祁苑玲等对云南省自身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劣势及机会作了分析并提出承接措施;曹韩等分析了近年云南承接产业转移的效率。但研究多为定性或总体效率及承接情况分析,缺乏综合的、定量的分析研究,无法对云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具体产业和具体地区形成良好建议。本文通过建立综合的指标体系,对该问题进行定量的、具体的分析。
二、本文指标体系的建立及研究方法
本文建立了由区位商等12个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对承接产业转移的分析使用因子分析法。 本文主要分析云南对第二产业的承接,按规模及相关性,将第二产业分为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等23个行业。
三、云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实证分析
(一)主成分的确定
运用2010—2012年统计年鉴的数据,计算上述各指标并进行标准化之后,进行KMO以及Bartlett检验,结果KMO统计量值为0.743,较接近1;巴特利特球体检验P值为0.000,小于0.05,故指标变量适合作因子分析。运行SPSS得方差分析结果:前4个成分特征值大于1或极接近1,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0.266%,可较完整反映各指标初始信息,故选为主成分。
(二)旋转因子载荷与主成分解释
为确定个主成分所解释的主要方面,运用SPSS得旋转因子载荷矩阵,见表1。
F1对全员劳动生产率、区位商、产业资金利税率、产业贡献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及总资产报酬率的荷载显著高于其他,命名为“行业经营效率因子”,说明行业比较优势;同理,F2对比较劳动生产率、就业吸纳率及资本保值增值率的荷载较高,命名为“生产要素效能因子”,说明行业对要素利用效能; F3对能源消耗率和产业增长率的荷载较高,命名为“行业扩张速率因子”,说明行业成长性; F4对产业销售率的荷载较其他指标较高,命名为“行业市场潜力因子”,说明行业发展空间。
(三)行业综合评价及选择
由各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确定权数,建立线性综合评价函数:
F=0.42779 F1+0.16249 F2+0.11664 F3+0.09574 F4
计算各行业综合得分并排名如下: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烟草制造业、能源资源行业的综合得分最高,且符合相应政策要求,故可作为云南承接产业转移选择的重点行业。
四、产业承接地区的选择分析
(一)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的主要承接地区
云南省因其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有发达的旅游业,故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有独特市场。生产机构承接地应以昆明、曲靖、玉溪及红河这些交通较发达、人均工业产值较高的地区为主。销售机构应当紧密围绕滇内景区而选择承接重点地区。
(二)烟草制造业的主要承接地区
云南省是我国的“烟草王国”,比较优势明显。以烟草业制造能力分布为具体的选择依据。云南省烟草公司主要生产能力分布在昆明、红河、玉溪等地,故烟草制造业的产业承接应主要依附于这些配套的生产能力集中的地区进行。
(三)能源资源行业的主要承接地区
能源资源行业承接地选择主要受铁路及能源资源储量分布的制约。滇中、滇东及滇北地区既有较多能源资源分布又集中了主要铁路运力,应作为重点承接地。
五、政策建议及结论
云南省在第二产业中应重点承接的产业,第一是工艺品及其他产品制造业,应集中滇中、滇东发达生产力生产,围绕各景区展开销售;第二是烟草制造业,应围绕滇中优势生产能力承接;第三是能源资源行业,应围绕能源资源储量大、铁路运力强的滇东北地区承接。
参考文献:
[1] 李美娟.云南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条件和能力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1):68-71.
[2] 张肃,诺敏.国内外产业承接转移经验及启示[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S3):112-113.
[责任编辑 柯 黎]endprint
摘 要:通过构建综合的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选择出云南省承接转移的重点产业。又根据云南省各区域的经济及资源情况,选择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区域,帮助云南省充分发挥其比较优势,有效地将移入产业与原有产业进行融合发展,以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为促进云南省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云南;因子分析;产业转移;产业承接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6-0083-02
一、有关产业转移的文献综述
(一)产业转移的相关理论
随着经济发展,区际产业转移与承接越发广泛,相关理论也越发丰富。1935年,赤松提出雁行理论,认为 “头雁”国发达产业竞争力下降时,“头雁”国逐次向落后地区转移。1949年,普雷维什提出中心外围理论,认为产业转移受技术先进的 “中心”与专业化生产的“外围”关系制约。1966年,弗农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不同技术水平国家的产品处于不同生命周期,产业转移受此制约。1978年,小岛阐述了边际产业扩张理论,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应从比较劣势的产业开始。此外,国际生产折衷理论、重合产业理论、梯度推移论及反梯度推移论等理论也分别从不同视角对产业转移的规律做出解释和归纳。
(二)国内研究现状及问题
云南省与东南亚多国相邻,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拥有重要意义。国内学者也有相关成果。如祁苑玲等对云南省自身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劣势及机会作了分析并提出承接措施;曹韩等分析了近年云南承接产业转移的效率。但研究多为定性或总体效率及承接情况分析,缺乏综合的、定量的分析研究,无法对云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具体产业和具体地区形成良好建议。本文通过建立综合的指标体系,对该问题进行定量的、具体的分析。
二、本文指标体系的建立及研究方法
本文建立了由区位商等12个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对承接产业转移的分析使用因子分析法。 本文主要分析云南对第二产业的承接,按规模及相关性,将第二产业分为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等23个行业。
三、云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实证分析
(一)主成分的确定
运用2010—2012年统计年鉴的数据,计算上述各指标并进行标准化之后,进行KMO以及Bartlett检验,结果KMO统计量值为0.743,较接近1;巴特利特球体检验P值为0.000,小于0.05,故指标变量适合作因子分析。运行SPSS得方差分析结果:前4个成分特征值大于1或极接近1,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0.266%,可较完整反映各指标初始信息,故选为主成分。
(二)旋转因子载荷与主成分解释
为确定个主成分所解释的主要方面,运用SPSS得旋转因子载荷矩阵,见表1。
F1对全员劳动生产率、区位商、产业资金利税率、产业贡献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及总资产报酬率的荷载显著高于其他,命名为“行业经营效率因子”,说明行业比较优势;同理,F2对比较劳动生产率、就业吸纳率及资本保值增值率的荷载较高,命名为“生产要素效能因子”,说明行业对要素利用效能; F3对能源消耗率和产业增长率的荷载较高,命名为“行业扩张速率因子”,说明行业成长性; F4对产业销售率的荷载较其他指标较高,命名为“行业市场潜力因子”,说明行业发展空间。
(三)行业综合评价及选择
由各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确定权数,建立线性综合评价函数:
F=0.42779 F1+0.16249 F2+0.11664 F3+0.09574 F4
计算各行业综合得分并排名如下: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烟草制造业、能源资源行业的综合得分最高,且符合相应政策要求,故可作为云南承接产业转移选择的重点行业。
四、产业承接地区的选择分析
(一)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的主要承接地区
云南省因其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有发达的旅游业,故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有独特市场。生产机构承接地应以昆明、曲靖、玉溪及红河这些交通较发达、人均工业产值较高的地区为主。销售机构应当紧密围绕滇内景区而选择承接重点地区。
(二)烟草制造业的主要承接地区
云南省是我国的“烟草王国”,比较优势明显。以烟草业制造能力分布为具体的选择依据。云南省烟草公司主要生产能力分布在昆明、红河、玉溪等地,故烟草制造业的产业承接应主要依附于这些配套的生产能力集中的地区进行。
(三)能源资源行业的主要承接地区
能源资源行业承接地选择主要受铁路及能源资源储量分布的制约。滇中、滇东及滇北地区既有较多能源资源分布又集中了主要铁路运力,应作为重点承接地。
五、政策建议及结论
云南省在第二产业中应重点承接的产业,第一是工艺品及其他产品制造业,应集中滇中、滇东发达生产力生产,围绕各景区展开销售;第二是烟草制造业,应围绕滇中优势生产能力承接;第三是能源资源行业,应围绕能源资源储量大、铁路运力强的滇东北地区承接。
参考文献:
[1] 李美娟.云南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条件和能力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1):68-71.
[2] 张肃,诺敏.国内外产业承接转移经验及启示[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S3):112-113.
[责任编辑 柯 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