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公平问题探析

2014-11-10付忠莲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10期
关键词:随班就读教育公平自闭症

付忠莲

摘要:在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支撑下,教育公平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自闭症儿童,作为社会弱势的特殊群体,其教育公平状况理应受到更多的关注。基于此,通过对自闭症儿童的受教育现状和实施教育公平的必要性分析,提出对自闭症儿童推行教育公平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自闭症;教育公平;随班就读

中图分类号:G76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4)10-0085-02

所谓自闭症,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是指在出生后30个月以内所出现的症状群。这种儿童对听觉或视觉的刺激反应异常,对别人说话的理解有困难,语言发展迟缓,语法结构不成熟,不会使用人称代词,不会使用抽象语言等特点。简言之,即存在着三联症:交流障碍、言语碍碍和刻板行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中国大约有60万~180万名自闭症群体,专家估计中国的自闭症群体在260万~800万之间[1]。近期研究发现,自闭症发病率在万分之0.7~21.1之间,甚至可高达万分之六十,可见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有资料显示,自闭症儿童中有20%的儿童智力正常,约10%的儿童智力超常。目前,自闭症仍是医学上的一个盲点,尚无特效药能治愈。因此,教育康复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对自闭症儿童实施教育公平的必要性分析

1.1受教育权是自闭症等障碍儿童应享有的基本权利

法律规定,国家每个公民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无论个人的差异如何,即使是身心有障碍的儿童,人人都享有这项权利以全面发掘自己的潜力。就普通人来而言,教育对人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特殊群体来说,教育就更能显示出非同寻常的意义。正如邓朴方所言:“能否受教育意味着残疾人能否在事实上得到生存的权利,能否掌握自己的命运,摆脱在社会生活中‘沉底的境况。”[3]有教育专家称,考察一个地区的教育状况如何,不是去参观普通学校,而是去考察特殊教育学校。原因就在于,就整个社会而言,残疾人的教育状况影响着一个国家的教育及人口素质的整体水平;残疾人的教育事业搞得好,反映出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教育事业的整体水平。

1.2自闭症儿童具有很强的教育可塑性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兴起融合教育思潮。研究自闭症的各行业专家纷纷提倡自闭症儿童走融合教育路线,从各自所在领域的角度出发发表观点。一致认为,自闭症儿童具有很强的可塑性,需要在正常化的教育环境中成长。从生态学的角度看,自闭症的存在并不是静态的,而是发展着的;如果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不能克服神经发育损伤所造成的障碍,那么就会遭受第二次身心障碍,会出现认知等一系列行为问题。言下之意为要抓紧进行教育干预;神经科学研究证实,经验在修正大脑结构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而经验的获得最理想的场所莫过于学校,学校教育可以让自闭症儿童体验到实际生活中的经验。对于30%智商正常或超常儿童来说,学校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2自闭症儿童受教育权实现的现实困境

2.1自闭症儿童家长因认识不足延误最佳教育干预时机

研究表明,3~6岁是自闭症的最佳治疗期,也成为治疗关键期。在对自闭症儿童及时进行早期康复教育的情况下,随着年龄的增长,半数以上的患儿情况会有一定程度的好转,且教育干预时间越早,训练强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则治疗效果越好。但可惜的是,由于家长普遍缺乏对儿童自闭症的正确认识,对孩子早期的异常反应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说话晚是民间所说的“贵人语迟”,孩子不合群是独生子女具有的特点,没什么要紧的,故而延误了孩子的最佳教育干预时机。

2.2自闭症儿童家庭的经济收入不足以维继康复治疗费用

因自闭症是一种发生于儿童期的严重神经发育障碍,属慢性病程,需终生治疗。这给自闭症儿童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心理负担。

根据杨静对河北省内5 个城市中99个自闭症儿童家庭的收入调查数据显示:月收入低于1 000元的母亲占总调查对象的60%以上,而月收入低于1 000元的父亲的比例也近一半。这说明自闭症儿童家庭收入偏低成为坚持治疗的困难之一[4]。据专家研究,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训练效果至少需要两年才能见成效。仅康复训练费一项,每个月需支出2 000元,还不包括上学、养老以及终生需要付出的生活费用,这的确是一笔不菲的费用。在国家没有建立相应社会福利保障机制的情况下,照顾自闭症儿童的责任完全落到了家庭身上。每年都有不少家庭因无力承担康复治疗费用而放弃接受教育康复训练。

2.3特殊教育资源的缺失使自闭症儿童遭遇入学难

自闭症儿童中有20%是正常智商范围,10%是超常儿童,可见约有30%的人有上学能力。家长希望孩子有更好的就学机会,但普通学校出于没有特殊教育师资配备的考虑,大多选择了劝退;尽管国家规定普通学校不能拒绝能够在校学习的残疾儿童入学,但大部分学校出于本校利益考虑,仍拒绝自闭症儿童入校,而现有特殊教育机构的缺失也使得相当一部分自闭症儿童无处可去。

3对自闭症儿童推行教育公平的建议

3.1完善特殊教育法律并制定配套措施

首先,通过立法形式保障自闭症等特殊儿童的受教育权。从全球特殊教育发展的趋势与人权发展角度看,通过立法实施特殊教育,是衡量一个国家残疾人特殊教育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参与机会是否平等、是否享受平等人权的基本尺度。美国、英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均颁布法案,保障残障儿童在普通学校接受教育并获得必要的支持与服务。我国自新中国成立至今,只有一部特殊教育方面的法律,且该特殊教育法律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具体表现为用词空泛、原则性表达多,无明确的法律问责制。很多条款带有“号召”“鼓励”之意,没有规定具体的法律责任和惩罚措施。法律条文更像宣传资料,具体操作性不强,结果导致执行与监督困难[5]。特殊教育法律应明确规定,任何教育机构不能以自身原因为由拒绝接收自闭症儿童入学。法律对于自闭症群体受教育权的保障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以立法的形式将自闭症等特殊群体受教育权法定化,确认受教育是特殊群体应该享有的法定权利,并非恩赐、施舍。第二,明确特殊群体与普通人群享有同等受教育权,使其在形式上获得教育平等权。endprint

其次,为自闭症儿童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我国特殊教育的法律法规只是保障了残疾儿童的权力,缺少相应的配套措施。因此,对自闭症儿童来讲,可以考虑制定以下相应配套措施。第一,规定自闭症儿童的鉴定标准以及鉴定机构的构成和资格。特殊儿童接受相应教育之前,需要对残疾类型与程度进行鉴定,但是现有特殊教育法律法规中没有鉴定标准,对鉴定机构的构成与资格也没有规定,这样就不能相对准确的鉴定,也就不能保障特殊儿童接受适合他们的教育。第二,对自闭症家庭提供一定的资助补贴。为避免自闭症家庭因经济原因放弃康复治疗,建议对自闭症家庭给予一定的资助补贴。关于补贴方式,可以将补贴按照1∶1的方式拨至家庭和康复机构;既督促家长将补贴用于康复治疗,又对康复机构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2确保随班就读自闭症儿童享受到特殊教育资源

在我国现阶段,融合教育的理念就是采用随班就读的模式,即将特殊儿童安置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里。这是一种在普通教育机构中对特殊学生实施教育的形式,为特殊儿童创造适宜的教育条件进行教育教学。建议普通幼儿园和学校招收轻度自闭症儿童随班就读,使他们能接受融合教育。并要确保随班就读班的资源合理配置,在财政经费投入等方面要能支持到位,每所学校均配有特教老教师,保证师资力量,为自闭症儿童提供切实的帮助。

3.3建设社区教育资源,加大儿童自闭症健康教育知识普及力度

社区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种补充,凡是社区中能够影响人的思想、知识、技能的事业与活动都可看成教育资源。要充分利用社区中的设施资源、人力资源、财力资源、文献资源和组织资源,以社区教育为基地,加大儿童自闭症健康教育知识普及力度。随着儿童自闭症发病率的不断提高,且家长因认识不足容易延误最佳干预时机,造成终生遗憾,因此有必要开展以社区、家庭为基点的儿童自闭症健康教育知识的宣讲,同时社区还可以将相关知识张贴出来,供居民阅读,以提高自闭症儿童家长乃至广大民众对自闭症的正确认识,强调早期干预训练的重要性,从而促进儿童自闭症的早期预防和治疗。

参考文献:

[1]熊絮茸.自闭症儿童教育支持与服务体系现状调查及对策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1,(8).

[2]董镕.孤独症儿童学校教育的个案研究[J].上海精神医学,2010,(S1).

[3]自闭症儿童及其治疗情况的调查研究——基于对河北省99个自闭症儿童家庭的调查[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3).

[4]邓朴方.文明与进步的呼唤[G].特殊教育文件选编(内部资料1990—1995),1995:204-211.

[5]邓猛.特殊儿童教育[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1:50-51.endprint

猜你喜欢

随班就读教育公平自闭症
关爱自闭症群体应从消除误解开始
“基因剪刀”或可减轻自闭症症状
自闭症是个什么鬼?
自闭症孩子画作中国美术馆展出
普通小学教师对随班就读的态度调查
对特殊学生的全纳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基于教育公平视角的少数民族义务教育发展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